如何解决初中生的自闭问题?

丑小鸭164283732


大家好!小强唠嗑!来说一说我自身和儿子的相处之道。我儿子现在初一了,从小到现在我都和儿子关系很好,孩子性格也很开朗。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不错。也有自己的不少好朋友。家长要学会把自己的角色不断切换。

1,需要严厉的时候,要拿出家长的威严出来。原则性问题必须孩子要执行。

2,生活中和孩子做朋友,不要高高在上。和孩子交流下他喜欢的东西,这样就有共同话题,他也会把你当朋友。

3,和孩子聊天要推心置腹,告诉孩子你是他最爱的人。无论在外面有什么委屈和遇到什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要告诉爸爸妈妈。家长是他的坚强后盾,会帮他处理好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孩子正当的需求,有条件的满足他。一味的拒绝或者无条件的溺爱都不行。要让孩子知道付出和感恩。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身感受和大家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强唠嗑


1.自闭症儿因具有只喜欢或专注某一东西的倾向,所以在教他的时候,尽量用渐进式、有程序的教。例如:有些孩子只喜欢红色,所以只看红色,因此在教他其他颜色的时候,可以先出现其他颜色的车子,等他集中注意力并答对后,才出现红色颜色的车子。另外,多方面资讯提供学习,也有助于改进他的刻板化。例如:教认识车子的时候,可以先让他看图片,接着让他看录影带或VCD,再让他听车子的声音或是让他到马路上去看车子…等,帮助他对一件事物多方面的了解。

2.自闭儿常出现撞墙、敲头、咬自己、发怪声音、玩手…等不适当的行为,出现这些行为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无聊,其二,是因为焦虑或不安。针对无聊而发生的不当行为,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活动及干扰性较低的活动替代,例如:用随身听替代唱歌、发怪声,用画画写字替代玩手…等。针对焦虑或不安引发的不当行为,需要多与家长合作,共同观察、以了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所传达的讯息(可能是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生气),而后逐步引导孩子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及发泄。

3.自闭症儿因有固着性行为,所以在任何需要改变的事件或活动发生前,最好预先告知孩子,可以减少孩子因为固定行为突然被打扰或打断时,所引发的不安及情绪行为反应。

4.自闭儿在普通班,大多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如果没有仔细说明,其它的同学很难理解他奇怪的行为,因此在学期初或自闭儿入班前,向学生清楚说明,更可以安排小老师,请同学特别留意他。


开心的白开水11


应该积极不起来了,孩子变成这样父母也有功劳,应该反省的是父母,孩子这么大个人了会自己判断,亲密感,互动感不会突然之间产生,除非是突然之间变得生疏才有可能变回去。而且按照你的描述,孩子不是自闭,只是不爱和父母沟通。为什么?因为他\\她认为在你这里得不到想要的理解,而你一直想改变他\\她。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孩子小时候没能力,才会粘着父母,现在青春期,意识觉醒,有自己想法了,翅膀硬了,就不想再依附于父母,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了,这是长大的趋势。

孩子始终要离开父母,可能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失落感,就好像孩子突然告诉你他\\她谈恋爱了,潜台词是你不能控制他了,他要离你而去了,然而你不能接受。

我觉得不是引导孩子积极起来的问题,而是你们应该寻找其他的沟通方式,孩子不同时期又不同的沟通方式,主动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让孩子按照你的期望来改变,这样他感受到你的改变和关心,自然会和你敞开心扉,积极跟父母交流。

此外了解孩子还要注意边界,像通过翻孩子日记本来了解孩子都是要不得的,本人就非常反感。青春期小孩都很敏感,要互相尊重,不要再把他\\她当小孩子看,父母可以阅读青春期少年的书籍,或者向学校班主任打听。


七八分的我


自闭与自闭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自闭只是一种现象,但自闭症是一种病。

自闭症的主要症状有语言障碍,社交障碍,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

自闭只是一种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交往,但是这个人本身是没有疾病症状的,身体是健康的。

你朋友家的孩子属于是自闭,不是自闭症,所以说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好。

家里人要主动跟孩子交流沟通。

如果一个人跟他的父母都不愿意产生交流沟通的时候,那他就更不愿意去跟外面的人交流沟通了。

所以说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但是尽量不要一张口就是学习这样子的话题,可以多一些生活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来引发孩子的回应。

引导孩子社交。

同时父母可以带孩子,或者是陪同孩子,去外面跟别人进行一些社交和互动,可以去参加一些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朋友同学聚会。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带孩子出去社交之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

因为性格比较自闭的孩子,也很内向,所以说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一个嘈杂的环境时,他会非常的不适应,如果能提前告知的话,会减少很多他心理上的烦躁和不安。

鼓励孩子去社交。

比如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你可以邀请你的同学来我们家里玩呀!”

也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和朋友多接触,多交往。

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

孩子不社交的时候和社交的时候父母都一定要去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看看他有没有什么疑问,有没有什么苦恼可以帮到他,或者是他有什么觉得特别开心的事情可以跟你分享。

父母在这样做的同时,无形之中就对孩子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慢慢地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开朗一些了。


袜子的教育观


按照题目中描述的,孩子不一定是自闭症,可能是因为孩子的青春期。



但如果孩子是真实存在自闭问题的话,那么就需要去根据问题进行一些相关的干预训练。比如先是单独进行一些社交技能的训练,然后在集体中进行一些泛化。如果他已经是初中生的年龄,但是却没有进行过训练的话,这样可能会需要去进一步的进行训练。在训练之前需要进行评估,看他是在哪一方面问题比较大或者是在哪一方面缺陷比较多。然后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优加学院姜老师


楼主,首先需要纠正你的一个观念,回家和父母几乎不说话,这个表现不是自闭。其次,孩子一直是这样,还是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根据以上线索,做如下分析,仅供参考:

1、孩子的性格是否是内向,不善于表达的类型;

2、家庭的父母关系如何;

3、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

建议:

1、提供一个抱持性的家庭环境:不批评、不下定义,从心里接受孩子。例如:孩子做作业期间,突然停下发呆,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如果看到了,就应该问我看到你停住了,是不会需要帮助吗?孩子回答是,那就提供帮助。如果孩子说不是,了解孩子作业进度,视情况建议孩子休息后在做,并提醒他现在的时间。

2、用一个平和的心态保持与孩子的沟通。首先,告诉你孩子,不管什么情况,如果爸妈没有说是因为你的问题。无论我们的脸色多么不好看,都不是因为你的原因。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都是爸妈的子女。如果因为情况导致没有控制住对孩子发脾气,事后要向孩子说明并道歉,取得孩子的理解。


静溢山房


自闭症只有通过康复训练才能改善其核心症状,促进语言发展,提高社会沟通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这种疾病的长期预后很差,在47到70%疾病后预后很差。儿童长大后,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动作僵硬、自我伤害、破坏性行为、情绪问题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青少年自伤行为、攻击行为、顽固不化、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加重。


易经风水李院长草堂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首先要明确自闭的概念,心理学上自闭的概念是一种沟通和学习障碍的心理疾病,如果要诊断自闭,这个仅问题中的提供的从学校回来和父母不说话这个信息,不能武断地进行诊断。

那么已经明确了问题中初中的孩子不是自闭,那为什么不和父母说话呢?

先从父母的沟通角度来分析:

1、回来之后就是叫吃饭和催洗澡,除这些之外,还和孩子聊过其他内容吗?初中生正在步入青春期,叛逆是形成自我人生观的开始,而父母能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也能将家庭沟通气氛变得更良好。

2、孩子虽然已经上初中,身高和外貌已经逐渐向成年人靠近,但他依然是未成年人,依然需要依赖家庭,依然受家庭气氛的影响,父母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所给予他的压力,他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其实有的时候不是他们不愿,而是他们不敢。家庭节奏是由父母所主导的。

现在明确了家庭中的气氛和节奏是由家长来创造和营造的,再来分析一下作为初中生的孩子为什么会拒绝沟通。

1、正处于青春期,期待被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矛盾,而不是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这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时候,孩子的激素变化,造成了一些思维方式的改变,也会让他开始对自己成为成年人有了不安,他期待的是被接纳情绪,听取经验,自主选择,而不是像小孩一样被控制,指哪往哪般地对待。

2、被父母和家庭气氛影响,如果本身父母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良,孩子是从小到大一直能感受到的,孩子因为明白家长的问题,在回家后也没有办法感受到欢乐和爱,他也只能把自己的烦恼压抑在心中,不为这个家庭新增问题。

3、以往和家长的沟通经验,会导致亲子间的沟通障碍。如果一直孩子得到的都是命令,而不是商议,那么孩子并不想把内心想法掏出,因为他的话从来就没有真正被听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与父母的关系会有一个很大的态度变化,这个时间,家长在孩子不愿意沟通时,少指责,多照顾(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给予爱的陪伴,是比较恰当的相处模式。

如果想做更进一步的影响,那么,比起家长说什么,家长自己是谁更重要,所以,过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快乐富有满足感,自然而然会让孩子感受到,并开始靠近你。


咨询师张滴滴


给孩子自由!家长内心要相信孩子能行!不要把孩子抓太紧!家人你自己要成长起来!


做而论道20200308


第一包容,第二赞美例外并重复例外。

例外就是不宅的时候,那时他在做什么?家长做些什么可以使他不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