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讲唐玄宗李隆基的发家史吗?

小地方的闲人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出生于武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伯父唐中宗被废为庐陵王,他的父亲被立为皇帝。虽然李旦为皇帝,却住在偏殿无权听证。当时武则天已经年逾花甲,却仍然专断正事,大兴告密之风。

永昌年间(公元689年),李隆基被她奶奶过继给孝敬帝李弘为子,延续其香火。第二年,他的父亲李旦被废。天授二年八月,因为官员裴匪躬、范云仙私下拜见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武皇帝震怒。女皇下令禁止李旦见大臣,李隆基和其二伯家的三个儿子也被幽禁。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李隆基被降封为临淄王。同年,他的母亲窦氏和嫡母刘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八月,其父被诬告谋反,幸亏当时有大臣安金藏大义剖腹,证明李旦并无反心,李旦才幸免于难。圣历二年(公元699年),被幽禁七年之久已经十四岁的李隆基被解除禁闭。年事已高的则天大帝在大臣狄仁杰等人的规柬下,仍然立唐中宗李显为太子。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唐中宗。当时,李隆基负责掌管武则天的闲厩马匹。

之后的几年之间,李隆基暗中集结有勇有谋之人,在皇帝的亲军中发展势力。韦后想效仿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想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李隆基借太平公主的势力不断壮大自己。

正当双方剑拔弩张之时,亲近韦后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向李隆基告密。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穿便服进入禁苑,说服禁苑总监合作。入夜后,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等人,直入羽林营,斩杀韦后一党,然后宣布“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立相王为帝以安天下。”李隆基率兵进入宫城,直入宣武门。韦后、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延秀都被杀,史称“唐隆之变。”李隆基被封平王、监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监押左右万骑。

政变后,李旦再次被拥立为帝,李隆基被封太子。太平公主仗着拥立有功经常干预政事,精明能干的李隆基的不会任人摆布。皇太子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激烈,太平公主甚至想废掉李隆基。李旦为了社稷稳定最终毅然禅位给李隆基。

延和元年(712年),李隆基继位为帝,即唐玄宗。当时,群臣多是太平公主党,他们看到玄宗锐意进取,多想废黜他。先天元年(713年),唐玄宗联合岐王李范,兵部尚书郭元振等人率先发动政变。玄宗亲自率兵斩杀太平公主亲信多人,公主本人也被赐死于家。同年十二月,玄宗改元开元,他励精图治,开创了繁华的开元盛世,成为一代明君。


漫谈文史八卦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他周围围绕着的是他奶奶武则天、他姑姑太平公主、他大爷唐中宗李显和他大娘韦后,以及他堂妹安乐公主,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危机四伏,三步一坑,五步一坎。

所以李隆基能发家登基,很不容易。


李隆基自幼就是一个很有野心有抱负的人。

在他刚刚五岁那年,他父亲唐睿宗李旦就被他奶奶武则天废了,武则天自己登基成为一代女皇,这给年幼的李隆基不小的心理震撼。

不过他没有一蹶不振或者自怨自艾,反而在小小的年纪体现出一种特别的坚韧,他以三国时的曹操为自己的精神偶像,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和曹操一样的小名“阿瞒”。

这样的小孩很明显和那些还在抢吃的抢破头的孩子不一样,到了七岁的时候,李隆基就敢因为看不惯武氏的作为而进行当场训斥,毫不留情面。

虽然自己的族人被小屁孩教训了,但武则天不仅没生李隆基的气,反而觉得这个小孩很有骨气也很勇敢,和李治、李旦、李显这几个她眼里的李家废物不同,倒有几分像李世民的脾气,所以武则天反而很欣赏李隆基。

这种欣赏其实极其有限,实际上李隆基一直在过着朝夕担忧的生活。

武则天一方面继续钳制着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另一方面因为宫廷之内诬告之风盛行,李隆基的母亲也卷入一场宫廷纷争,死了后连埋在哪里都不知道,而李隆基自己也基本上相当于被软禁在皇宫中。


神龙政变前后,李隆基进入了蛰伏期。

在被软禁中一天天长大的李隆基,更加认清了眼前的残酷现实。

他直到十四岁才恢复了人身自由,可以稍微地参与到政事之中,这时候聪明的李隆基采取的对策是蛰伏,尽量低调,并将自己的锋芒掩盖起来。

那时候李隆基曾经担任过专门给皇宫养马的官职,基本上相当于宫廷“弼马温”,这是一个带有轻蔑侮辱意味的官职,但李隆基还是接受了。

很快,神龙政变发生,武则天还政李唐,李隆基目睹了这一切,而这个当口其实最好的选择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708年,23岁的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终于离开皇宫离开京城,他继续韬光养晦,装成一副不学无术、疯疯癫癫的样子。

2年后,李隆基偷偷回到京城,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但却对外伪装成一群年轻男子整日打猎、游玩的假象,用来蒙蔽对手。


击杀韦后,初显锋芒

李隆基的一系列表现落在韦后和安乐公主的眼里,她们从最初对李隆基的忌惮、使绊子到被李隆基的表象所麻痹,从而将注意力从李隆基身上转开,开始琢磨着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


韦后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婆婆武则天那样成为女王,而安乐公主也一心梦想着要成为“太女”,武则天死后,继位的唐中宗李显之无能,超过了他爸李治和他弟李旦,朝政大权很快被韦后母女把持。

然而,韦后只有野心没有实力,她刚刚毒死李显还没等进行下一步计划,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联盟截胡了。

是的,李隆基不仅暗中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他还拉拢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李显的妹妹,很显然不愿意让韦后这个外来的媳妇夺走本属于自己家的皇权,但太平公主势单力薄,只有选择和李隆基合作。

李隆基发动的这场政变史称“唐隆政变”,其过程非常从容而且干脆利落,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先后被杀,直到彻底将韦后的力量连根拔起后,李隆基才将政变的真相告诉自己的父亲,那时被贬为相王的李旦。

唐朝经过了武则天的夺权之后,对于皇后擅权、外戚专政这样的事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眼看着韦后又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那些文臣武将们大多数都期待着能有奇迹发生,而李隆基的出现给了他们这个奇迹,所以当时虽然和韦后力量对比悬殊,但李隆基却势如破竹,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携政变之功立为太子,将矛头对准姑姑太平

被雪藏的李旦重新成为皇帝,是为唐睿宗。

按照长嫡顺序,李旦应该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李成器这个人有点“不成器”,倒不是说他无德无能难担大任,相反他正是太有德行了。

早年间李成器就曾经谢绝过他大爷李显赐给他的封邑和赏赐,理由是自己何德何能,承担不起,这一回李成器仍旧拒绝了将自己立为太子的提议,认为李隆基在这次政变中功劳最大,应该让他做太子。

于是李旦便将李隆基立为太子,而李成器也因为他的这些选择和举动,一生受到李隆基的敬重,死后还被追封为“让皇帝”,意思是李成器将帝位让给了他。

成为太子之后的李隆基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父皇李旦还是那么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而且最重要的是,姑姑太平公主因为参与了唐隆政变自恃有功,经常对政事指指点点,李旦也挺乐意的,还经常请教她。

这样一来,太平公主日渐变得骄横起来。她自幼受到母亲武则天的影响很深,在她的内心深处,她那种成为女王的念头其实要比死去的韦后更加强烈。

太平公主掐指一算,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李隆基,于是便撺掇着李旦换太子;而李隆基也不甘示弱,他岂能受太平公主摆布,便想除掉自己的姑姑。

这一回,曾经结盟的姑侄二人算是对上了。

这一下子李旦着急了,他生怕母亲武则天、弟媳妇韦后的事件再次重演:虽然太平公主是自己的亲妹妹,那也不行!

于是,李旦立马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以防夜长梦多。

太平公主一看急了,这不是逼我嘛,于是立刻发动“先天政变”,企图效仿母亲和嫂子,并派人在李隆基的饭食里下毒。

只可惜,韦后不如武则天,而太平不如韦后。

她的阴谋很快被李隆基瓦解,支持她的人一一被杀,太平逃跑了三天后又回到皇宫,她觉得没人真的敢杀她,即使她要造反。

李旦也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心意坚决。

从小到大,他已经受够了皇宫内部因为争夺皇权而产生的各种政变、杀戮和血腥,任何想要觊觎李唐帝位的人,都该死。


除掉太平公主后,李隆基终于稳固了自己的帝位,成为李家王朝继李渊、李世民之后第三个做出政绩的皇帝。

(喜欢红颜就请关注我\\(^o^)/~)


红颜读史


李隆基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本来是没机会当皇帝的,甚至他父亲李旦都没机会当皇帝。但韦后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就给李隆基这个“野心家”一个机会,通过唐隆政变掌握了兵权,这才当上了皇帝。李隆基起家过程有几个关键点,史书上虽然遮遮掩掩,但仔细分析,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李隆基早有预谋

唐中宗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死去,韦后立李重茂为太子,调集了周边各路府军五万入长安,安排韦氏家族及亲信领兵,第二个武则天即将出现。

当时韦后亲信“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南北卫军、台阁要司皆以韦氏子弟领之,广聚党众,中外连结。(宗)楚客又密上书称引图谶,谓韦氏宜革唐命。”《资治通鉴》

李隆基当时只是一个普通郡王,要么是等待命运安排寄希望于韦后放过自己,要么是拼死一搏。但李隆基盼望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一直“阴聚才勇之士”,如果是太平时节,仅凭这一点就能让李隆基万劫不复。

所以,李隆基做了这些准备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也说明他野心极大。

掌控了军队、又有了皇宫内应,出其不意一击成功

神龙革命复唐后,唐王朝长安城驻军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驻军就是十六卫,包括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他们主要负责首都保卫工作。

北部驻军包括左右羽林军、万骑,万骑就是后来的左右龙武军,开元后连同左右羽林军并称为北门四军,他们是皇帝的亲兵。

万骑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的,“太宗选飞骑之尤骁健者,别署百骑,以为翊卫之备”,李世民从几十万唐军中选了一批最精锐的骑兵组成了这支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之后武则天时期改为“千骑”,唐中宗时期改为“万骑”,仍然是唐王朝长安驻军中的最精锐力量。

李隆基对这支军队下了很大功夫,千方百计结交其中之人,“隆基皆厚结其豪杰”,这是李隆基能够发动政变的基础。

当时韦后已经安排人控制了长安驻军,但这些火箭干部上位太快,对底下人想法不清楚,想立威却惹怒了各路驻军,“韦播、高嵩数榜捶万骑,欲以立威,万骑皆怨”。

与李隆基交好的葛福顺、陈玄礼二人当时只是万骑当中的中级武官果毅,就找李隆基诉苦。李隆基借机挑动他们的情绪,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就上了李隆基的船。

有军队还不够,万骑当时驻守的是玄武门,想要进入内宫还需要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的宫苑总监,负责内苑物资出入、馆舍修建。这人不过是个五品官,但有他在,进出内宫就容易得多。

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当晚,李隆基亲自去找了这个宫苑总监钟绍京,此人开始有些犹豫,但后来也下了决心,还组织了工匠二百人参与政变。李隆基也对得起他,政变之后就提拔他进了宰相班子。

另一路人马是万骑果毅葛福顺,晚上十点左右,“天星散落如雪”,“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璿、韦播、高嵩以徇”。史书记载就这么简单一句,但想必过程也是惊心动魄。

控制万骑之后,李隆基命葛福顺、刘幽求等人两路攻打内宫,自己在玄武门外等候。等到万骑控制了皇宫,李隆基才在万骑士兵和钟绍京等人簇拥下进入太极宫。

这时韦后、安乐公主已经死在乱军中,韦后一党其他骨干武延秀等人也都被杀,上宫婉儿向刘幽求出示了一伙儿的证据,但李隆基毫不犹豫的也杀了上官婉儿,政变获得了完全成功。

“素为韦后所亲信者皆斩之。”所有韦后一派的亲信都杀光了,其中还包括宰相韦温、韦巨源、宗楚客等一批高官。

“诛诸韦于杜曲,襁褓儿无免者,诸杜滥死非一。”长安城南郊从韦曲到杜曲的十里樊川是长安著名的高官别墅区,韦后家族大多居住在此,无论老幼都被杀光了,甚至还有不少错杀的。

(长安玄武门)

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虽然拥立自己老爹李旦当了皇帝,但朝中大权掌握在自己和太平公主手中。李隆基进位为平王,“兼知内外闲厩,押左右厢万骑”,这两个官位,前者是掌管天下马匹,后者就是万骑这支军队的统帅。并且论功行赏,刚才说的李隆基亲信钟绍京和刘幽求都进了宰相班子。

既手握重兵,又刚刚把韦后一族杀了个尸山血海,所有人这时才意识到李隆基的野心和心狠手辣。

于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虽然是嫡长子,心里明白争不过李隆基,就主动退让不当太子;

李旦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没有那么好的耐性,即使李隆基等得,李隆基的手下也等不得,所以也主动退让当太上皇,让李隆基继位;

只有太平公主没看明白这一点,一直在与李隆基争夺权力。但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时候,想的就是要除去太平公主这个重要助手,那时就已经想好了要对付太平公主。所以继位之后不久,就发动先天政变杀了太平公主,彻底把大唐拿到手中。

这就是李隆基起家过程。

这个过程体现出李隆基的三大特点,第一是会掩饰,直到发动政变韦后等人也没有发现李隆基胸怀大志,这个过程中任何一处出现纰漏,李隆基只有身死家灭一个下场。另外太平公主到死也没想到李隆基会对自己下毒手;第二是擅于交际,万骑军官能为他卖命,不是靠钱收买就行的,交往过程中人格魅力也很重要;第三是敢于冒险,一旦控制不了军队,政变失败可能性很大。

总之,李隆基当皇帝的难度甚至高于李世民,冒的风险也高于李世民。当年李世民即使玄武门之变失败也有逃离长安的机会,李隆基一旦失败只有死路一条。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生于东都洛阳,生母是相王的侧妃窦氏。他出生的前一年,李旦刚刚被武则天推上傀儡皇帝的位子。李隆基六岁时,武则天以周代唐,正式登上女皇宝座,李旦被降为皇嗣,并受到严密监管。
史称李隆基“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旧唐书·玄宗本纪》) 。
李隆基很小的时候就很有王者之气。据《旧唐书.本纪》记载,李隆基七岁那年某日,他带着仪仗入朝,刚好在宫门口碰见正在当值的金吾将军武懿宗。武懿宗是武则天的族侄,一贯恃宠骄横,看不惯李隆基的威风,于是上前大声呵斥,并驱赶他的侍卫和仪仗。随从们不知所措,李隆基却走到武懿宗面前大声喝斥他:“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特加宠异之”。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初,年仅七岁的楚王李隆基开始出阁,建置官属。随后,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武则天知道后,杀死二人,并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武则天称帝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李隆基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李隆基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这时武则天年事已高,经大臣狄仁杰等人的规谏,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李显被接回洛阳被立为太子,李旦被封为相王。
公元701-704年,李隆基十七八岁时,他开始在朝中任职,曾先后担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卫尉少卿等职。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兼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市)别驾,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在此期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不久,功高权重的五大臣又被强势崛起的武三思彻底整垮,并且一一迫害致死;紧接着,太子李重俊又发动了一场政变,诛杀了武三思,却又因决心和行动不彻底而功亏一篑,事败被杀;到了李隆基二十六岁这一年,中宗李显又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驾崩,死因异常蹊跷,而韦后一党则迅速拥立少帝李重茂,并一举攫取了朝政大权……
唐帝国的政治高层风云变幻,朝堂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这一切,李隆基一一看在眼里,并且暗暗地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他最初在朝中任职时,便开始注重结交北门禁军“万骑营”的人。其中万骑营的几个将领,如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人,都和李隆基关系不错, 对李隆基后来几次重大政局变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陈玄礼,是马嵬兵变的主要参与者。
这一段历史,在《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记载:
(李隆基)在京师,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
在此,提一下万骑营的来历。万骑营是大唐皇帝的近卫兵,其前身是“百骑”,组建于唐太宗时期,最初只有百人左右,是由官奴和少数民族中精心挑选出的骁勇之士组成。他们身穿虎皮纹的衣服,胯下骑的是豹皮纹的马鞍,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武则天时期,队伍增至一千余人,故改称“千骑”,隶属左右羽林军;及至中宗时称“万骑”,并专门设置了指挥官。
李隆基除了结交禁军之外,李隆基还利用他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机会,结识了一批有志之士。如前任朝邑刘幽求、苑总监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人。后来,刘幽求和钟绍京是李隆基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二人在日后的政变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李隆基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是在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中宗李显后,韦后想学武则天称女帝之时。
韦后毒死中宗,自己总揽朝廷大小事务,当时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商议起草唐中宗遗诏:
“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韦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
这份假遗诏将闲散在家的相王李旦拉入了混乱的政局中,因此也遭到了韦后的敌视,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韦后为了能获得绝对的领导权,她让宗楚客、韦温和安乐公主等人,制定了一个诛杀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计划。 李隆基知道这个消息后和太平公主联手先下手为强,将韦后、安乐公主等党羽诛杀。史载:
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隆基。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这。斩武管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
相王李旦再次登基后,李隆基封为皇太子,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却日益加深,原因是他们姑侄俩人都野心勃勃,都想在朝廷中争得最大的话语权。
公元712年农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同时尊睿宗李旦为太上皇,并宣布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国大政仍由太上皇裁决,其余由皇帝裁决。八月初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随后,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孙)、中书舍人李猷等人密谋,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李隆基政权。魏知古将之报告给李隆基,李隆基再次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向太平公主集团发起总攻。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能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如见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之中,三日后返回京中便接到了李隆基的诏书,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这一事件被称为"先天政变"。
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以雷霆手段铲除太平公主集团,从太上皇李旦手中夺取了最高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独揽朝纲的大唐天子。十一月,李隆基接受群臣敬献的尊号,称“开元神武皇帝”。十二月初一,朝廷大赦天下,改元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可以说,李隆基的发家史,就是踏着血色一路走过来的斗争史,一条披荆斩棘的上位史。今天的我们看着这一路已经觉得惊心动魄,而当时李隆基身在其中,更是面临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困境。
他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政治氛围中长大,时时刻刻都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面对着周围血和泪的教训,为了生存下去,李隆基不得不学会各种权力斗争的路数和技巧,同时还有阴谋诡计,而这一切,都成为他通往帝王路上的必然经历。
取得帝位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李隆基果然励精图治,实现了空前绝后的“开元盛世”,只可惜后来晚节不保,给大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隐患,使得大唐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也是可惜可叹啊!

里里杨


谢谢你的坦问,历史影视讲坛为你分享个人见解!

唐玄宗这位唐朝皇帝在他继位之初治理下有一定的繁荣与盛世,后期的治国之道失策让强盛的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为唐王朝的兴衰埋下了祸根!

唐玄宗便是李隆基,他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载初二年李旦帝位被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武则天废掉(李隆基奶奶),同年,武则天称帝。武则天长寿二年,李隆基被武则天封为临淄王。

公元705年,武则天被张柬之发动政变,迫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登基。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已经再次复位的唐中宗李旦被想掌握大权的皇后韦后、女儿安乐公主联合毒杀而死。而李隆基见唐中宗被毒杀,和姑姑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李隆基发动的政变成功诛杀韦后集团,因此被封为平王,统辖兵骑两万。

然后与太平公主拥立其父相王李旦继皇帝位,李重茂禅位。李旦与其兄中宗李显一样再次复登皇位,在立皇太子时,李隆基长兄李成器以

“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以此为由推李隆基为皇太子,于是这样李隆基为睿宗李旦为皇太子。

景龙三年公元712年,睿宗退位给李隆基,自己为太上皇。同年,反对李隆基不是嫡长子被立为“皇太子”又登基的太平公主联合其党羽发动政变欲推翻李隆基,结果,政变失败,太平公主被赐死!这便是李隆基的的发家史。


历史影视讲坛


李隆基并不是个草包皇帝,虽然他当朝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但他所掌握的唐朝也是整个唐朝最昌盛的时候。他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唐隆政变

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从小也比较受武则天喜爱。

武则天死后,传位给唐中宗李显,李显在宫中暴毙。当朝宰相宗楚客伙同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韦后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都是武则天做的示范)。

当时也有传言,说唐中宗李显就是韦后下毒害死。

而此时,韦后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并将领南北衙禁卫军交与韦家子弟统领,基本上朝廷内外都被她把持了。

眼见又一个武则天要出现了。

这时候相王李旦的三儿子,就是临淄王李隆基,已经被革去官职。但是李隆基平素里是李氏子弟里比较有担当谋略的一个。

兵部侍郎崔日用,了解到韦后和宰相的阴谋之后,怕自己被牵连,于是把消息告诉了李隆基。

李隆基当时就坐不住了,于是联合太平公主密谋杀掉韦后,夺取政权。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看到母亲能当皇帝,她其实也跃跃欲试。

虽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想要杀掉韦后,而韦后一帮人也想除掉他们。而李隆基手里并没有多少兵权。

恰逢负责皇家护卫的万骑军将领收到韦后集团的欺压,深有不满,同时他们对李隆基又敬重有加。于是李隆基授意他们,择机杀掉韦后。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申时(7月21日),李隆基身穿便服,一马当先,冲进禁宫,同时羽林军也倒戈站在了李隆基这边,于是顺利杀掉韦后集团。同时对韦氏一门凡是高过马鞍的全部杀掉。至此将韦后的势力全部铲除。

政变之后,李隆基拥立自己的父亲,相王为帝。在此之前,相王并不知道此事,事情结束之后才前往告罪。可见李隆基英勇果敢,大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魄力和胆识。

在此期间,是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宝座,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

长子辞让,得当太子

李隆基拥立父亲称帝,同时得到太平公主的协助。

但李隆基是第三子,并非长子。

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

当然,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至此,李隆基具备了当皇帝的基础。

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荣登大宝

太平公主恃著诛杀韦后、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也早就想除掉太平公主。

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李隆基为太子之后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剧。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才未能得逞。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睿宗对此感到不安。睿宗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能力处理好妹妹和儿子之间的矛盾。也发现妹妹有武则天的想法,于是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自己做了太上皇,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

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其实,太平公主的实力远在李隆基之上。太平公主集合了朝廷内外很多力量打算用各种方法直接除掉皇帝李隆基。甚至打算下毒毒死李隆基。

魏知古将之报告李隆基,李隆基与亲信讨论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玄宗的内兄)、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动。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骑着马,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被捉。

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

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于是开启了开元盛世。

靠胆识和实力拼杀出来的千古帝业

武则天之后,纲常崩坏,各种力量蠢蠢欲动,在这样的环境中,李隆基靠着自己的果敢、英勇先除韦后,后诛太平,算是把各种力量,特别是女权力量压制住,理顺了纲常伦理,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下的大一统。


这样的结果也是非常人可及,算是另外一种意义的中兴。也是在这开始,李隆基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一个最鼎盛的时期,长达40年。


疯哥哥l


李隆基曾是一位英勇威武的励志青年,但由于他和杨贵妃哀惋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千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一首《长恨歌》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表达;让我们感觉到唐玄宗是个荒淫、昏聩、无道 的帝王;其实呢?早期的唐玄宗有上劲心、足智多谋、能力卓越,只是在他把大唐推向开元盛世后,他才开始沉溺女色,怠政、惰政罢了。



神龙政变后,李显复辟了皇位,由于懦弱无能,朝政大权逐渐落到了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手中,原来带头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五大功臣在韦后及武三思的排挤与诋毁下,被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因遭受安乐公主的打击,不甘心被凌辱,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势力失败后也死于非命。

韦皇后想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君临天下,他重用韦氏外戚韦温等掌握了大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的不法行为也越演越烈,还一味请求父皇李显封她为皇太女,也想过一把女皇的瘾。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李显,韦皇后加紧了篡位的步伐;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主动联手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密谋发动政变,诛灭韦氏及其势力,以维护李唐王室的江山社稷,经过周密计划,姑侄二人决定先发制人。

这年七月二十一日夜,在玄宗的安排下,心腹葛福顺率兵突袭羽林营,诛杀了韦后在军中的党羽,策反了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李隆基则 亲自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韦后的残余势力尽皆被消灭,此举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史称“唐隆政变”。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韦后拥立的傀儡皇帝李重茂禅让,促使李旦复辟了皇位,按照立嫡立长的宗法制度,李旦的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们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第三子李隆基为太子;太子之位的得来,完全是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有了崇高的个人威望的结果,他还真不是坐享其成的纨绔子弟。

李旦并无政治理想,而太平公主因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后来,当时的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的门下,其实际权力甚至超过了皇帝;由于风华正茂的李隆基精明能干,太平公主觉得这个侄儿在妨碍自己参政,总想通过皇帝另易太子。毫无主见的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这样姑侄二人的矛盾日益加剧。

景云二年(711年)二有,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术士对睿宗说:观天象,太子应该上位。妄图促使睿宗废黜李隆基的太子职位,睿宗是维护李姓宗室的,并没有中套;景云三年(712年),李旦不顾妹妹太平公主的感受,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这样,更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二人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长袖善舞的太平公主和其党羽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还计划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魏知古将此事报告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与王琚、张说、崔日用讨论后,决定率先采取行动。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跟进,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把太平公主的势力消灭殆尽,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李隆基拒绝了太上皇李旦为妹妹太平公主的说情,赐死她家于中,是为“先天政变”。

自此,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要再创大唐的伟业;于是他联手群臣励精图治,开创了足以与李世的贞观之治相媲美的繁荣局面----开元盛世;纵上可知:唐玄宗李隆基的发家史就是自己脚踏实地,不畏艰险,出生入死的奋斗史。


希望星晨58298869


  • 李隆基的发家史充满着血腥!

李隆基,李治与武则天之孙,父李旦,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后退位为太上皇。78岁崩,葬于泰陵。庙号玄宗,清时,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称其为唐明皇。

泰陵

李隆基,出生时,父李旦为帝,母为德妃,天潢贵胄。当然比普通人家出身的要进步的快,三岁就封楚王(唐时,一字王多为亲王),武则天称帝后不久,改封临淄王(降为二字王,郡王)。李隆基任尚辇奉御(相当于孙悟空的弼马温,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期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这场政变,从此,“政变”这个词,深深印在脑袋里。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称帝。后,又发动“先天政变”,赐死太平公主。

  • 唐隆政变。710年(唐隆元年)7月21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以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但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
  • 先天政变。713年(先天二年)7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李隆基与郭先发制人,假传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引五百羽林军诛之。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李隆基彻底掌控了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

李隆基虽贵为皇子,本无缘于帝位。但时势造英雄,李隆基抓住时机,果断出击,终为一代帝王。

综述,李隆基的发家史:政变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李隆基带领大唐开创了“开元盛世”,李隆基又带领大唐走向了“安史之乱

”。


吴建彬626


如果非要用发家两个字的话,李隆基的发家史绝对是波澜壮阔。



大名鼎鼎的唐玄宗,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帝王。无论是他创造的开元盛世,还是他和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历经安史之乱的狼狈,千百年来,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公元685年生于东都洛阳。四岁被奶奶过继给伯父李弘,五岁父亲被奶奶废了皇位。七岁短暂出阁建府之后,又被幽闭宫中十余年。直到祖母武则天暮年,父亲李旦被封为相王,李隆基才如出笼的小鸟,恢复了自由。这时他已经是个16岁的翩翩少年。


李隆基当上了尚辇奉御,其实就是个宫内管马的官,有点儿类似于齐天大胜的“弼马温”。官儿虽然不大,但是李隆基却有幸目睹了一场政变。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政变,干掉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并逼迫武则天让位给中宗李显,史称神龙政变。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第一次感到奶奶也不是不可战胜的。重要的是手中的力量和精心的谋划。这对于以后他的许多行动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都是野心勃勃的家伙,估计也是受了武则天的影响。她们毒死了唐中宗,希望成为第二个女皇。早就在旁监视许久的李隆基伙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转而推举自己的父亲李旦继承皇位,也就是唐睿宗。

父亲即位后,李隆基的对手变成了姑姑太平公主。两人经过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最终是太平公主败下阵来,死在了李隆基的手中。公元713年,唐睿宗李旦彻底退居幕后。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掌权,他将自己的国号改为开元,预示励精图治,再创唐朝辉煌的决心,这一年他才28岁。


此后的20年内,唐玄宗李隆基牢记初衷,兢兢业业,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他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臣为相,大力整顿吏治,尽心管理国家,使唐朝逐步摆脱了自己继位初期的混乱和腐败,军事、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步步的走向繁荣和强盛。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任十三读史


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他从一个皇子一步步走到登上皇位,并掌握大权非常不容易,他统治了大唐44年,在他执政期间大唐国力达到了顶峰,总的来说唐玄宗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李隆基危机四伏的皇子生涯

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于东都洛阳,他的父亲李旦在一年前刚被立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听政的权利,军政大权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掌控着,武则天为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给自己登基做准备,大肆残害唐朝宗室成员,很多拥护李氏的大臣也遭到了迫害,惨遭残杀的唐朝宗室成员达到了数百人,大臣更是无计其数。

两年后,李隆基作为皇子被封为了楚王,公元689年,武则天下令将李隆基过继给李弘,一年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废帝,同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公元691年,李隆基才七岁就被允许出阁(古代皇子出就藩封),但是没过多久就因为李旦和公卿大臣来往,再度入阁,实际上等于圈禁,这一关就是7年。

武则天画像

在李隆基入阁期间,李隆基的母亲被害死,父亲李旦也受到牵连,还好有李旦的妾室豆卢氏和姨妈窦氏照顾,让李隆基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在这期间李隆基还被降为了临淄王。公元699年,李隆基才再度出阁,他的伯伯唐中宗李显被立为了太子,公元705年,李隆基亲眼见证了神龙政变的发生,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唐中宗李显登基后,李隆基开始在军队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唐中宗执政期间,没能掌握住朝政大权,让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逐渐掌控了朝政,最后还毒死了唐中宗,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等人为了不让政权再次落入异姓人手中,开始谋划政变,李隆基背着父亲李旦,同太平公主等人发动了政变,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被杀,唐睿宗李旦复位,而李隆基则被立为了太子。

安乐公主画像

唐玄宗初登大宝,铲除太平公主独揽朝政

唐睿宗执政时期,因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有功,几乎所有朝政事务都会和他们一同商议,唐睿宗就剩太平公主一个妹妹了,对她非常宠爱,太平公主权势日渐鼎盛,甚至风头一度盖过了唐睿宗。

最初太平公主并未将李隆基放在眼里,但是时间一长她就发觉这个侄儿非常的精明能干,成了妨碍自己掌控权力的一大障碍,而唐睿宗明显更倾向于李隆基,所以太平公主开始鼓动唐睿宗另立太子,这就激化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就私心唐睿宗肯定更偏向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也不想激化双方的矛盾。

唐睿宗李旦画像

公元712年,唐睿宗不顾太平公主和朝中大臣的反对,执意退位,传位给李隆基,但继续掌控朝政,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了,但是他仍然面对着巨大的威胁,太平公主在唐中宗李显执政期间就开始培植党羽,加上两位皇帝都很宠爱她,朝中不少大臣趋炎附势,在唐玄宗登基的时候,朝中七位宰相五个是太平公主的门人。

太平公主处处和唐玄宗作对,唐玄宗碍于太上皇李旦没有直接对太平公主动手,太平公主却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等大臣开始密谋要推翻唐玄宗的统治,并买通了宫女准备毒杀唐玄宗,唐玄宗得知消息后,把自己的兄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和拥护自己的大臣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等人召来,准备提前下手。

太平公主画像

公元713年,唐玄宗命部下率先发动了进攻,斩杀了常元楷、李慈等人控制住了军队,接着又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一场肃清太平公主党羽的行动开始了,太平公主先躲到了佛寺中,见大势已去后回到家中,被唐玄宗赐死,太平公主的党羽,亲信被诛杀殆尽。经过这一次政变之后,太上皇李旦正式归政于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掌权。

唐玄宗掌权后,开始拨乱反正,整顿吏治,先后任用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名臣为宰相,推动各地恢复生产,朝政风气逐渐清明,国家运转回到了正轨,唐玄宗改革军政,知人善任,唐朝进入了国力最鼎盛的时期。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