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

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常遇春是著名的大將,一生戰功赫赫,是公認的“天下奇男子”。然而他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嗜好——殺降。殺降歷來都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事情:在戰場上殺敵無可厚非,可敵人既已投降,就實在沒有道理再大開殺戒。雖然古代沒有什麼“人道主義”的說法,但殺降,始終會被人所詬病。

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

《明史·列傳第十三》記載,戰後,“遇春曰:'此勁旅也,不殺為後患。'"徐達聽了,自然是不同意,並上報了朱元璋。朱的批覆還沒到,常就連夜活埋了這三千人。事後證明,常遇春的大膽行為,給朱元璋惹了不小的麻煩。

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

陳友諒聽聞此事,憤怒異常,既然要打,那索性就決一死戰!於是,陳友諒率領著他的無敵艦隊,浩浩蕩蕩,直奔應天。待到朱元璋摸清陳的意圖之時,陳的大軍早已拿下采石,眼看就要攻下太平,而太平,是應天的最後一道屏障。朱元璋的一千餘條小漁船,在陳友諒氣勢雄偉、所向披靡的戰船面前是那麼的脆弱。這一次,朱元璋無路可退了。

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

陳友諒本是一條被常遇春引來的狼,結果卻被放牛娃朱元璋收拾了。如果常遇春改改殺降的毛病,或許雙方的對峙會再持續上一段時間。不過對峙的結果如何就不好說了,或許陳友諒會依託水軍,仔細謀劃,清除掉一切可能的障礙,然後一點一點地蠶食朱的地盤,直到完全消滅朱。然歷史沒有假設,這一個個看似巧合的事件,正構成了歷史的全部。“巧合”之下,其實隱藏著歷史人物的必然歸宿。

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

劉基對陳友諒的評價很是準確:驕躁。殺降一事就能使其暴跳如雷,不經思索就匆忙開戰;雖然兵力上佔盡優勢,但若遇對方背水一戰,勝算又有多大?驕躁的性格使他沒有仔細辨別康茂才反戈的真假,陳友諒的敗走可謂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常遇春看到這三千俘虜,老毛病又犯了

朱元璋或許應該慶幸常遇春過早地引來這條狼,畢竟事情的結果並不是太壞,起碼這條狼給自己送來了真正的戰船。但陳友諒畢竟是一代梟雄,怎可能就此偃旗息鼓。他在等待一個機會,而他並沒有等太久。本節完,下節更精彩。關注我,每天曆史故事不容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