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導言:

宋代發達的而豐富的城市生活,催生了繁榮的城市娛樂產業和娛樂生活。宋朝娛樂業非常發達,娛樂場所更是名目繁多,在這些名目繁多的娛樂場所裡,活躍著數量眾多的專業藝人,包括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劇的優伶、說書的先生、馴獸的藝人、玩雜技的藝人、玩魔術的藝人,以及表演相撲、表演小品、表演武術、表演弓箭、表演蹴鞠、表演傀儡的各類演員。這些娛樂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宋詞的發展與繁榮。本文將對宋代娛樂產業與宋詞文學的發展的關係進行探討。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一、宋代娛樂產業繁榮的背景

我國古代社會早期的各種娛樂活動,主要不是通過市場來開展的,因而形不成娛樂產業。晚唐以後,娛樂作為一種消費服務,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到了宋代,以謀生和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性文化娛樂活動已相當普遍,娛樂產業發育趨於成熟。宋代娛樂產業的發達,主要表現在各種商業性服務業、消費業和文藝演出業的繁榮,而這種以謀生營利為目的的娛樂產業的確立與成熟又與宋代的歷史背景有著密切關係。

一方面,城市經濟的持續繁榮為娛樂產業提供了經濟基礎。娛樂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託城市經濟的繁榮,而宋代和以往的朝代相比,城市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城市數量成倍增加,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宋代,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約有40個左右,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臨安,人口甚至多達百萬。宋代城市在格局上打破了傳統的坊市界限,時間上也突破了前代的限制。民居與商肆雜處街市,店鋪遍及內城外城,甚至出現了早市、夜市和鬼市,延長了商品交易的時間。

另一方面,政治的長期穩定為娛樂產業提供了社會基礎。經歷了五代十國封建割據的動亂時期,宋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儘管也受到多次內亂外擾,但其生產力空前發展,社會生產關係相對穩定,呈現出長期相對穩定的社會局勢,從而既維護了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客觀上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宋代娛樂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二、宋代娛樂產業的表現形式

宋代娛樂產業主要表現為以瓦肆為代表的專業演出產業、以節慶廟會為代表的集市娛樂產業和以茶館酒肆妓院為代表的日常娛樂產業三種具體形式。

1.專業演出產業

在宋代,隨著市民階層的興起和文化娛樂需求的日益增長,城市中的專業演出市場便應運而生,容納了大量民間職業藝人,形成了瓦肆,又稱瓦市、瓦舍、瓦子、瓦。瓦肆中具體的戲院、看場、表演大棚則稱作勾欄,又稱勾闌、構欄。北宋時期,瓦肆以首都汴梁為代表,據《東京夢華錄》載,北宋首都汴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裡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2.集市娛樂產業

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滲入,節慶廟會活動中存在著大量商業性娛樂活動,從而形成了集市娛樂產業。以元宵節為例,據《東京夢華錄》載,宋代元宵節具有豐富多彩的商業性娛樂活動,“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裡,擊丸蹴踘,踏索上竿。”另外,宋代廟會也有大量的商業性娛樂表演,如二月八日霍山行宮朝拜,三月三日殿司真武會,三月二十八日東嶽生辰等,都是“百戲競集”。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3.日常娛樂產業

隨著宋代娛樂產業的繁榮,宋代城鎮中設立的茶館、酒肆和妓院極為普遍。

第一,宋代茶館十分興盛,北宋時,在汴梁鬧市和居民聚居區遍佈茶坊,如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茶客,很多茶館在售賣茶水的同時進行一些商業性娛樂活動,其中較為普遍的是絃歌。

第二,宋代釀酒業發展迅速,各類酒肆遍佈全國各地。南宋酒肆繼承了北宋酒肆兼營商業娛樂活動的傳統,而且更為豐富,不僅有歌姬歌唱,而且有樂器獨奏、合奏以及雜劇表演等。《武林舊事》卷六《酒樓》條列舉了當時著名的“熙春樓”“三元樓”等十八所酒樓之名稱,並說“每處各有私名妓數十輩,皆時妝祛服,巧笑爭妍。……又有吹簫、彈阮、息氣、鑼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趕趁’。……歌管歡笑之聲,每夕達旦,往往與朝天車馬相接。雖風雨暑雪,不少減也。”

第三,宋代妓院也十分發達,遍佈大街小巷。《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汴梁有數十家妓院,如麴院街,“向西去皆妓館舍,都人謂之院街”。南宋臨安也是妓院雲集,據《武林舊事》載:“平康諸坊,如上下抱劍營、漆器牆、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新街、太平坊、巾子巷、獅子巷、後市街、薦橋,皆群花所聚之地。”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三、娛樂產業對宋詞審美的影響

1.產業鏈與以俗為美的審美趣味

由於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娛樂產業對宋詞有了很大的需求。由於市場對宋詞的巨大需求,宋代存在著一大批依靠作詞為生的知識分子,這批知識分子主要以科舉不得意而流落市井的下層文人為主,他們在宋詞產業鏈中充當著生產者的角色,如北宋詞人柳永,柳永通過為樂工歌妓作詞獲得報酬,就成為宋詞產業鏈上的生產者。另外,一些失意文人因生活落魄,參加了書會,成為了書會才人。這些書會才人更是依託娛樂產業生存的職業宋詞生產者。

在宋代的娛樂產業中,唱詞藝人是宋詞最主要的傳播者和市場中介。為了在娛樂市場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唱詞藝人往往要不斷創新,以新詞吸引客人和抬高身價,但大多數唱詞藝人本身並不具備作詞的能力,因而其主要通過向宋詞生產者“索詞”來實現。柳永《玉蝴蝶》:“珊瑚席上,親持犀管,旋疊香紙,要索新詞。”在“索詞”過程中,唱詞藝人往往要付給詞人一些報酬,從而不僅充當了宋詞的市場傳播者,而且充當了宋詞的初級消費者。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娛樂場所的聽眾是宋詞的主要消費者。例如唱詞是宋代瓦肆、廟會、茶館、酒肆、妓院通常的娛樂節目。《夢梁錄》記載:“自景定以來,諸酒庫設法賣酒,官妓及私名妓女數內,揀擇上中甲者,委有婚婷秀媚,桃臉櫻唇,玉指纖纖,秋波滴溜,歌喉宛轉,道得字女韻正,令人側耳聽之不厭。”從而實現了宋詞的最終銷售。

隨著宋代娛樂產業的發展,宋詞創作、宋詞傳播、宋詞消費三個環節構成了完整的宋詞產業鏈,這一產業鏈的發展對宋詞的審美風尚產生了巨大影響,從而確立了宋詞以俗為美的審美趣味。

作為詞作者,為了市場需要,就勢必要滿足消費者的口味,內容往往以女性口吻寫成,並儘可能的日常生活化、通俗化,從而呈現出通俗的美感。唱詞藝人作為宋詞的市場傳播者,為了吸引觀眾、滿足娛樂市場需求,自然要求詞作要通俗,更具表現力,也推動了詞作的通俗化。市民為主的宋詞消費者也要求詞作要適應他們的口味,並且便於民間傳唱。這些都導致了宋詞以俗為美這一審美情趣的確立。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梅堯臣、蘇軾、黃庭堅還都曾提出“以俗為雅”的宋詞主張。具體來說,宋詞中對許多日常場景的描摹和欣賞是其他朝代的或是其他文學門類所沒有的。例如,描寫女性浴後情景,有周紫芝的《鶴鴿天》:“荷氣吹涼到枕邊。薄紗如霧亦如煙。清泉浴後花垂雨,白酒傾時玉滿船。釵欲溜,髻微偏。卻尋霜粉撲香綿。冰肌近著渾無暑,小扇頻搖最可憐。”李之儀的《鶴鴿天》:“避暑佳人不著妝。水晶冠子薄羅裳。摩綿撲粉飛瓊屑,濾蜜調冰結絳霜。隨定我,小蘭堂。金盆盛水繞牙床。時時浸手心頭熨,受盡無人知處涼。

”詞中的細節都採自現實,真實地反映了日常生活的狀態,以審美的眼光描繪了女性浴後的生活場景,這對於前代的詩歌是難以想象的。

由此可見,隨著宋代娛樂產業的發展,大量宋詞由於要適應娛樂市場的發展,導致了詞為“豔科”的普遍觀念,確立了宋詞以俗為美的審美標準。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2.娛樂性與以真為美的審美趣味

在娛樂產業繁榮的背景下,與具有政治功能的詩不同,宋詞演唱主要是作為一種娛樂表演形式,與國家政治活動、典禮儀式等無關,因而宋詞作者敢於不掩飾自我、打開心扉、更多地抒發真感受、表露真性情,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宋詞以真為美的審美趣味。

在宋詞中,詞人的真情實感通過對生活場景、心理狀態的真實描繪來表現,例如歐陽修的《玉樓春》一詞,生動地描寫了夫妻吵架後和解的情景,是對真實生活、真實情感生動描繪:“夜來枕上爭閒事。推倒屏山褰繡被。盡人求守不應人,走向碧紗窗下睡。直到起來由自殢。向道夜來真個醉。大家惡發大家休,畢竟到頭誰不是。”

總之,與唐詩負載了許多政治功能的特點不同,在娛樂產業的影響下,宋詞演唱主要是作為一種商業娛樂表演形式,因而更多地描繪了日常真實生動的場景,表現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從而使宋詞逐漸形成了以真為美的審美趣味。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3.市場取向與以柔為美的審美趣味

在宋代娛樂產業中,唱詞成為十分重要的娛樂表演活動,宋詞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因而宋詞格調受到了市場的深刻影響。隨著娛樂市場的繁榮,格調柔美的詞作自然更受市場歡迎,因而最終促使宋詞內容上形成了以柔為美的審美趣味。

一方面,為了滿足出於休閒娛樂的市民口味,活躍在城市茶坊酒樓、勾欄瓦肆等娛樂場所的唱詞藝人廣泛傳播了格調柔美的宋詞。北宋酒肆大都有歌妓演唱小詞,“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來,筵前歌唱”。瓦肆中的唱詞更是專門的技藝,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唱詞藝人,如專擅小唱的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和擅長嗓唱的張七七、王京奴等。為了滿足市民口味,這些唱詞藝人主要唱的都是格調柔美的詞作。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另一方面,商業活動的需要,也進一步強化了格調柔美詞作的主流地位。宋代很多商家都借歌妓柔美的唱詞來招徠顧客。而且,隨著宋代娛樂產業的繁榮,格調柔美的宋詞通過傳唱廣泛流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考慮到柔美詞作在大眾中的廣泛傳播,深諳經商之道的宋代商人便往往利用格調柔美的詞作來進行變相廣告。《夢粱錄》載:“向紹興年間,賣梅花酒之肆,以鼓樂吹《梅花引》曲破賣之”。

總之,鑑於柔美的宋詞更受到市場的追捧,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招徠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宋詞的格調便必然向市場靠攏,儘可能地滿足當下社會潮流對詞作的要求,從而形成了以柔為美的審美趣味。當然,宋代也有豪放之詞,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然而由於違背了市場對柔美詞作的需求,該詞並不適合娛樂演出,從而影響了其傳播。據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

探析:從宋詞的文學發展來看宋代發達的娛樂產業

結語:

作為創作者的宋代文人,其文學創作收到了市場的影響,使得文學創作與文娛活動密切相關,形成了宋詞獨特的文學特徵。而高度發達的宋代城市經濟與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在日常的文娛活動中,對宋詞廣為傳唱,使宋詞日益通俗化,更加貼近生活,展現了宋代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和宋代市民擁抱現實、開放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宋詞的文學價值、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也得到了昇華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