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將軍屬於一品高官,與陝甘總督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最大?

繁華萬里



清朝作為一個外族入主的王朝,其實內心始終對漢人是不信任的,而把其女真及錫伯,鄂倫春等東北少數民族視為自己統治的根本依靠。所以,清朝在平定全國之後,在各個重要的軍事重鎮城市都駐紮了大量的八旗兵,以鎮撫地方。而在有八旗兵駐紮的地方,一般都設有將軍常駐,統領這些八旗兵。

比如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蘇察哈爾燦的老爹就是廣州將軍,級別是很高的,也說明蘇燦出身於滿洲貴族世家。但是正如這個電影中所反映的一樣,到同治時期,廣州將軍已經很久沒有去過軍營了,而當時駐紮在各地的八旗兵也早已成了一群寄生食利階層,完全不復祖先的勇武善戰了。比如佟麗婭就是錫伯族,就是當年派駐伊犁的八旗兵的後人。

但這種將軍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邊疆地區沒有設置主管軍政的巡撫和總督的地方,比如伊犁,烏里雅蘇臺,黑龍江,吉林,盛京,這都是沒有設置民政主管機構的地區,將軍就等於統管當地軍事個民政的唯一主管。實際上,等於朝廷在這種邊疆地區不設置民政部門,而只要求軍事上進行鎮撫,只要不出現敵對勢力就可以了。


這也是歷朝歷代邊疆治理的常用經驗,在邊疆地區都是不設置民政管理機關的,只駐紮軍隊,相當於實行軍事化管理。但實際上是這些地區的居民不同於內地的漢人農民,所以無法用內地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只能以軍隊來鎮撫和彈壓,以防出現突然的變亂。比如孫堅曾經擔任長沙太守,就是因為當時長沙附近在東漢朝廷眼裡還是邊境地區,所以才用孫堅一個武將去當太守。

清朝這種在各地駐紮的將軍名義上級別是比較高的,也就是一品大員。但在內地的這種將軍,實權就要小得多了,比如西安將軍,杭州將軍,荊州將軍,成都將軍等等。因為在這種比較成熟的內地,財政,人事和民事主管權力都在地方督撫手中,這些將軍們所管轄的八旗兵只要不和當地老百姓及民事主管部門發生衝突就行了。


也是因此,《武狀元蘇乞兒》中蘇燦的老爹在青樓出場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看看誰在欺負我兒子?當蘇燦說沒有人欺負他的時候,他就說,那我看看誰在被我兒子欺負,夠不夠資格?就是因為他的級別很高,名義上甚至高於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如果和督撫及地方主管部門發生衝突,他是可以出面處理的,而且基本上最後都是要偏袒八旗兵。

和西安將軍相比,陝甘總督統管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的軍政事務,權力是比較大的,雖然在西安的八旗兵基本上不在他的管轄範圍內,享有“治外法權”,但西安將軍除了八旗兵,其他的就什麼也不能管了,而且物資,財政都要依賴於陝甘總督的協調和統籌分配來供應,自然無力與總督抗衡了。尤其是當督撫本身也是滿人的時候,西安將軍就更沒有什麼存在感了。


蕭武


西安將軍手下才6000兵,為啥權勢比陝甘總督還要大?

這個問題,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表面上看,西安將軍地位高於陝甘總督。

西安將軍,是清朝在全國一共設立的14個駐防將軍職位之一,相當於所謂的軍區司令。具體轄區上看,西安將軍不止管著西安,還管著整個陝西的軍事工作。

除了西安將軍,清朝在盛京、江寧、杭州等重要的戰略據點都設置了類似於西安將軍的"駐防將軍"職位。這些駐防將軍,管的是滿人旗人的家事,算是清朝皇帝派到全國各個戰略據點的家奴。

所以,與皇帝的親近來看,西安將軍是家奴,而陝甘總督只能是奴下奴了。地位誰高誰低,不言而喻。

實際上來說,西安將軍在陝西的影響力,遠低於陝甘總督。

實際上,西安將軍不止管陝西的全部駐防八旗軍隊,還管著八旗軍隊的家屬和特別區域。所以,西安將軍不僅是軍事將領,更是民事官員。

西安將軍管理的軍隊,巔峰時期包含了滿洲八旗3500餘人,漢軍八旗2000餘人,蒙古八旗及工匠900餘人。總共滿打滿算算起來也不過就是6000多人,再加上家屬和奴僕,也就幾萬人。

而陝甘總督就不一樣了,管理範圍主要是陝西省,通常能延伸到甘肅省,在某些特殊歷史時期,山西、四川、寧夏等地也歸陝甘總督或者川陝總督管轄。這樣大的範圍內,不光包含了10萬甚至更多的軍隊,還有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百姓。

對於占人口大多數的漢人軍民來說,他們只認識管轄他們的陝甘總督,哪裡能知道陝甘總督背後還有一個權利更大的西安將軍?

具體到歷史真實,西安將軍和陝甘總督,其實地位差不多,不好區分。

歷史上最有名的陝甘總督,當然是年羹堯了。

年羹堯是滿人的包衣奴才,雖然血統上不是滿人,卻戶籍上是旗人。這樣的社會地位,能讓年羹堯有機會執掌軍隊平步青雲。到康熙60年,年羹堯做到了川陝總督的高位上。

康熙61年,年羹堯因為擁立有功,成了撫遠大將軍,雖然還是川陝總督,卻凌駕於西部各個總督之上,實際上成了整個西部中國的土皇帝。

僅僅兩三年時間,年羹堯就從陝甘總督、撫遠大將軍的位置上摔下來,成了不起眼的杭州將軍。其實杭州將軍也是從一品,還是比當地的正二品的閩浙總督大一級。可是,這只是一個過渡,不久後,年羹堯就被一擼到底然後弄死了。

歷史上最有名的西安將軍,便是榮祿了。

榮祿是晚清最傑出的滿人大臣,沒有之一。榮祿戶口上屬於正白旗,是上三旗,地位很高。榮祿又通過與醇親王聯姻,建立起自己與皇家密不可分的紐帶。可惜,年輕時的榮祿,脾氣不好,得罪了老情人慈禧太后,從尚書和內務府的位置上下來,直接到了西安將軍的位置上。

西安將軍能夠安置一個失去權力的尚書和內務府官員,可見整個職位是相當超然的。當慈禧沒了李鴻章想起榮祿時,直接讓他回京當了兵部尚書、直隸總督和協辦大學士。這就相當於宰相了。

西安將軍能出將入相,但是陝甘總督就不行了。這大概原因就是兩條:

西安將軍是皇帝家奴,信得過,所以有機會當宰相。陝甘總督即便是成了地方實力派,到了軍機處也只能掀簾子。左宗棠卸任陝甘總督和兩江總督,到中央也只能當個掀簾子的軍機大臣。

所以,在清朝人事制度明顯靠皇帝"口含天憲"的人治規則運行時,總督和將軍誰的權利大,恐怕不是最重要的,誰和皇帝關係好,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知事


西安將軍在清朝時期的地位非常高,是清朝八旗系統中除了八旗旗主之外,地位最高的十四位人物之一。

在清朝取得了對全國的統治之後,他們將全國的軍隊分為了兩個軍種,第一個軍種就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兵,總兵力有六十多萬人,是清朝維持內地省份安定的重要部隊。

第二個軍種則是由旗人組成的八旗兵,總兵力在十幾萬左右,是清朝皇帝最為信任的部隊。

西安將軍以及清朝的其他十三位駐防將軍就是那十幾萬八旗軍隊的最高掌控者。

清朝初期的時候,在皇帝的安排下,十四位駐防將軍們分別率領著一支八旗部隊前往了國內的各個省份以及邊外沒有設置省份的地區,在這些地方為清朝皇帝坐鎮起了天下。


駐防將軍們各有不同的權力

而在清朝的十四位駐防將軍中,因為鎮守區域的不同,駐防將軍們的權力也是各有區別的。

其中權力最大的五位駐防將軍將軍分別是伊犁、烏里雅蘇臺、黑龍江、吉林、盛京五個地方的最高長官,他們掌控著相當於現如今新疆、外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五大地方的最高民政、軍事權力,權力巨大無比。

除了這五位駐防將軍之外,清朝包括西安將軍在內的其他九位駐防將軍權力則要小一些。

他們只能掌控一個省份內的八旗軍隊權力,根本無法干涉到地方的民政權力以及綠營軍隊中的的權力。


其中,西安將軍的權力就僅侷限於陝西省內的八旗軍隊。

而由於清朝的八旗軍隊人數實在太少了,所以西安將軍所能管到的其實不過幾萬人而已。

清朝陝甘總督的權力

而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陝甘總督所能掌握的權力。

在清朝的時候,最多一共有九大掌管地方的總督,這九大總督的權力非常巨大,統轄範圍最大的手中能主掌三個省份的權力,統轄範圍最小的,手中也能主掌一個單獨省份的重大權力。


至於他們所掌握的權力中,是如同那五大邊外駐防將軍一樣包括了民政權力和軍事權力在內的。

在軍事權力方面,有一支出自於綠營兵陣營的督標部隊可以交由他們自由調遣掌管。

如果他們所統轄的地方出現了戰事或者叛亂,他們在請奏過皇帝之後,他們也是可以直接調遣巡撫或者當地提督手下的撫標、提標部隊去作戰的。

可以說,他們就是清朝一個大地區中的最高軍事長官,這點很類似於現如今所說的某大軍區司令。

除了軍事方面的權力之外,他們手中所掌握著的民政權力也非常巨大,主要集中掌握一個省份內的權力或者協調著他們所掌控下其他數個省份之間權力、糧食物資的運轉,是清朝地方上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

在清朝的九大總督中,陝甘總督所掌管的範圍就包括了陝西和甘肅兩個省份在內。

而在清朝末期建立了新疆省之後,陝甘總督所能掌控的省份更是增添為了三個,納入了新疆在內。

如果單純從權力來說,手中只能掌管到幾萬人的西安將軍是肯定無法和操控數百萬到上千萬人的陝甘總督相比較的。

但要是從地位來說,陝甘總督卻是要比西安將軍低上一頭的。

西安將軍的地位比陝甘總督高

在清朝時期,西安將軍的品級是從一品,而陝甘總督在經過皇帝的加銜後雖然能達到和西安將軍一樣的從一品,但是由於清朝是以八旗立國、對八旗籍貫官員的看重遠超其他官員,所以他們給予西安將軍等駐防將軍的地位、待遇是要比各地總督們高上不少的。


在清朝時期,如果陝甘總督遇見西安將軍的話,是要先行向西安將軍行禮的。

如果陝甘總督和西安將軍一同向皇帝呈上了奏摺,那麼最先被呈到皇帝面前、最先被皇帝打開的奏摺,將會是西安將軍的奏摺。

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二者地位的孰高孰低。


孤客生


不加兵部尚書的話西安將軍大。一般總督加兵部尚書和右都御史的頭銜就比西安將軍大,但都是從一品。西安將軍是帶兵實權,但只帶八旗兵,是皇家嫡系。總督督辦地方軍政事物,因為地方除了八旗兵還有其他的兵,但沒有聖旨是不能調兵的。到了清朝後期漢人總督有地方軍,才實權在握,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幾位漢人總督都有自己的地方軍,做到了正一品,因為他們都是軍機大臣加大學士頭銜。總督是正二品,加尚書銜或都察院右都御史的總督是從一品,在兼任大學士或太師、太傅、太保的是正一品。比如於成龍就是從一品是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死後是加太子太保頭銜。武官常設的正一品只有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只能是滿人,比如和珅就是正一品他是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尚書加大學士頭銜。領侍衛內大臣是皇上的貼身安保大臣。如果將軍加太保頭銜就是正一品,清朝文管正一品,太傅、太師、太保、大學士,比如張廷玉就是正一品,大學士、軍機大臣、輔政大臣。再比如年羹堯就是武官正一品,因為是撫遠大將軍(從一品)加太保頭銜就是正一品。所以不加頭銜的西安將軍大於總督,但是加了兵部尚書和右都御史頭銜的雖然都是從一品但權利比西安將軍大。


少小離家老大回


都別搶,我來答。

那肯定是總督的權力大噻,駐防將軍屬於典型的“權高位低”,不要看它是一個一品大員,但權力真的並不大。品級在清朝實際上含金量非常的低,武將裡面的一品高官一抓一大把,像提督就是一個從一品,總兵正二品,官階就和總督一樣了。

但是比起權力來,提督和總兵肯定不如總督了。而西安將軍屬於清朝的駐防將軍,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駐軍司令,屬於武官。《清史稿》中記載駐防將軍的職責說:

掌鎮守險要,綏和軍民,均齊政刑,修舉武備。

說簡單點,在各自駐地的這些軍隊都要負責維護當地的軍事安全,防止有人造反暴動,要經常鍛鍊士兵,不要荒廢武備,搞好軍民關係。遇到老百姓造反,駐防將軍要配合當地的知府、巡撫和總督鎮壓叛亂。

駐防將軍的權力並不大,他只能管自己的軍隊,地方上的事務他是沒有權力插手的。它的性質就和我們今天駐紮在各省的警備區是一樣的,在權力上不會和地方產生了交集,別人管不了他,他也管不了別人。

但是一旦出現老百姓造反啊,暴動啊,駐防將軍就要和地方官員進行配合,聽從中央朝廷的調度和安排,在合適的時候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圍剿。雖然駐防將軍屬於一品大員,但是並沒有多大的權力。

當初年羹堯從一個沒有品級的撫遠大將軍被雍正降為一品杭州將軍,看起來他好像是升官了,位列一品大員之列。但是要知道,之前的撫遠大將軍可是屬於軍區總司令級別,連總督、巡撫都要聽從撫遠大將軍的調度和節制。

但是這個撫遠大將軍並不經常設置,只有打仗的時候皇帝才會授予官員。當時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調任杭州將軍,看起來從一個沒有品階的官員升任為一品大員,但實際上屬於明升暗降,而這個舉動也是雍正當時要處理年羹堯的一個信號,屬於在剝奪年羹堯的兵權。

那總督雖然才是一個正二品,兼任兵部尚書的官銜才勉強成為從一品,但都還沒有駐防將軍地位高。但是總督屬於封疆大吏,一個人督管兩到三個省的地方事務,屬於文官中的頂級官員,權力中心的主要官員。

那他的權力肯定不是一個駐防將軍可以比較的,雖然總督也不是土皇帝,並不是說他可以完全掌管地方事務。這個總督實際上本質是一種監察官,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監察地方官員有沒有腐敗、違法亂紀的行為。

他主政期間乾的好不好,發佈的政令合不合適,這些都是受到總督的監管的,有點地方上的太上皇的意思。但它不是土皇帝,不能直接插手干預地方政務,譬如巡撫如果和總督的關係不好,那巡撫完全可以不甩總督的帳。

典型的例子就是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沈葆楨,兩人由於觀念不同,後來還差點撕破臉皮。曾國藩還打算彈劾沈葆楨,後來還是李鴻章從中調停才算了。事情起因就是曾國藩希望沈葆楨在軍費上給予自己支持。

畢竟那時候朝廷已經窮到開不出軍餉,都是讓總督們自己去籌軍費。但沈葆楨覺得仗已經打完了,沒有必要再繼續支持曾國藩軍費,不如把這些錢用來搞基礎建設,恢復江西生產,所以就沒有撥款給曾國藩。

由此可見總督並不是土皇帝,他管轄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受到他管控,所以才說一個總督連巡撫都指揮不動,這是有原因的。根本就在於總督的職責主要還是監督地方官員的行為,省內出現什麼大事情,或者政務上需要調和商量的,總督就要和地方官員一起策劃議論。

如果巡撫乾的不好,那總督是可以上奏彈劾。所以總督在推薦巡撫人選時,一般都會推薦和自己關係好的人,這樣一來,總督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權力,雙方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和朝廷分庭抗禮的架勢。

後來隨著晚清政治陷入崩潰,總督實際上已經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再加上朝廷要求他們募集鄉勇,自籌軍隊對付太平天國,所以像曾國藩、李鴻章從此就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裝部隊。慈禧西逃期間,當時這些總督們一起密謀,如果慈禧和光緒遭遇不測的話,他們就把李鴻章推出來主持朝政。

但可惜的是慈禧命不該絕,這一計劃沒有成功。而慈禧在西逃時,這些總督們還策劃了東南互保協議,不聽從慈禧向西方列強開戰的命令,由此可見彼時的地方和朝廷已經分庭抗爭,慈禧的權力已經大打折扣。

她先是命令各省總督說:

此次之變,事機雜出,均非意料所及,朝廷慎重邦交,亦不待智者而後知。……此都中近日情形也。大局安危,正難逆料。爾沿海沿江各督撫,惟當懍遵迭次諭旨,各盡其職守之所當為,相機審勢,竭力辦事,是為至要。

後來聽聞各省總督拒不奉詔,慈禧非常生氣,以嚴厲的口吻斥責各省總督說:

爾各督撫度勢量力,不欲輕構外釁,誠老成謀國之道……爾各督撫勿再遲疑觀望,迅速籌兵籌餉,力保疆土。如有疏失,惟各該督撫是問

但到了後來,隨著東南互保已成事實,而且義和團在八國聯軍的攻擊下潰不成軍。慈禧意識到“惟各該督撫是問”已經不可能了,這個精明的老婆子只好話鋒一轉說:

當京師擾亂之時,曾諭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時開釁。東南之所以明訂約章,極力保護者,悉由遵奉諭旨不欲失和之意。

好像東南互保就是她的主意一樣,慈禧只好通過變相稱讚李鴻章他們的方式為自己開脫了。可見清朝晚期的總督確實已經成為地方上的土皇帝。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西安將軍是清朝的特色,話說滿清以北狄入主中原,但是滿人太少,幾十萬的數量相較於明末的千萬漢人來說簡直微不足道,所以滿清統治者在設立正常行政區劃的情況下,開始將不多的八旗軍隊撒在全國幾個重要城市以及邊疆,並設立駐防將軍管理軍隊,是為一品大員

於是總督和將軍便同住一城,那麼誰的權力更大呢?

駐防將軍管理的都是八旗子弟,隨著八旗軍的戰鬥力下降,特別是綠營軍隊的崛起,其地位也弱化,也就意味著西安將軍的實權在降低,而陝甘總督的實際權力在上升,到了清朝的末期,各地鎮守將軍的情況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一個虛銜了。可見,在一開始的時候西安將軍權力大一些,之後的就是總督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清朝的軍事制度,愛新覺羅家族靠的是八旗將士入關完成了一統江山的大業,所以八旗制度是清朝軍事制度的核心,但是這些僅僅表現在清朝前期,八旗的最高長官叫做旗主,分別由皇帝和皇室宗親擔任,而在清朝發展的過程中,為了集中皇權,又分別設置了八旗都統,八旗都統的職責就是管理旗務,軍事訓練,民事糾紛等等事宜。

回到題目,西安將軍屬於八旗制度中的八旗駐防序列,滿洲八旗除了在京畿要地駐紮之外,還在全國十四個地方設置了駐防八旗,而這些駐防八旗的軍事長官名為將軍。這些駐防將軍所統領的八旗兵勇不屬於任何一旗的管轄,但是駐防將軍和其手下將領、士兵都是滿洲八旗兵勇,擁有高度的軍事自主權,但是由於旗籍的問題,他們在京城時又分屬於八旗各旗主管轄,僅僅是對其個人而言,是滿洲私人旗屬關係,而並非政治制度。也就是說駐防將軍有可能是正黃旗的,而其手下的副都統是正藍旗,所管轄的各級官兵分別來自八旗各部。

他們在回京時,各自歸隊自己所屬的旗,旗務由所在旗的長官管理,但是外出駐防時,不受任何旗主管轄,直接聽命於皇帝,軍事行動統一由兵部協調。

十四個駐防將軍都是哪些?設置駐防將軍的目的是什麼?他們的品級有多高呢?

清朝時期全國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其中他們的軍政一把手為“將軍”,比如題目所說的“西安將軍”,副職為副都統,旗下設置各級官兵。

清朝設置駐防將軍的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是為了監視地方部隊,也就是綠營兵。第二是為了守衛險要以及重要地區,和地方部隊遙相呼應,有軍事性的意義。

駐防將軍的品級為從一品,要高於總督的正二品(地方九大總督,直隸總督為從一品,品,其他總督均為正二品,特殊時期也有從一品的任職),但是在全國這十四個駐防將軍中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和烏里雅蘇臺將軍為正一品,因為這五個將軍的駐地不設置總督和巡撫,這五名將軍除了要負責所在地的軍事行動,還要管理所在地的民政事務,所以這五位駐地將軍不光是軍事一把手,更是擔負著管理地方事務的“封疆大吏”。

西安將軍和陝甘總督相比,誰的權力更大呢?

從管轄範圍和職權上來講,陝甘總督作為陝西、甘肅和伊犁地區三省的軍政一把手,要比西安將軍權力大的多,西安將軍僅僅是作為西安駐防八旗的首領,只能管理自己旗下的將士,除了在戰時以外,他和陝甘總督是沒有交叉的。

另外說一點,西安將軍和陝甘總督如果要聯名給皇帝上摺子的時候,西安將軍的署名要在陝甘總督的上面,可見他的官職要高於陝甘總督,但是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比如西北有戰事,往往都是朝廷欽命大臣來擔任陝甘總督,這個時期的陝甘總督要高於西安將軍,但基本上都是臨時職務,這個時候的陝甘總督雖然還是為“正二品”,但是涉及到兼職的時候,擔任的官員往往都是超品的,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鴻涵先生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之所以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皇權集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大臣權力的削弱和分化。清朝制定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有效地實現了統治階層對中央集權的預設目標。

清朝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體系,而地方官制體系又分為文職官員和武職官員。

作為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為實現皇權對地方各級政府的儘可能延伸,實現皇權統治的長治久安,在各個省份設置了系統、完備、周密的武裝力量部署。

總體而言,這些武裝力量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八旗駐防部隊和綠營兵。

所謂八旗軍隊乃系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等旗屬官兵;而綠營兵即為漢軍。

為了讓各省份駐防官兵能夠得到有效的制約,將武裝力量的絕對控制權掌握在統治階層手中,清朝統治階層於地方設置了等級分明、管控嚴密又能相互制約的管控體系。

一省武裝力量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三個官職手中:駐防將軍、總督、提督。

《清史稿·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有載:

提督等官提督軍務總兵官,(從一品。)掌鞏護疆陲,典領甲卒,節制鎮、協、營、汛,課第殿最,以聽於總督。

也就是說,品秩為從一品,掌管一省綠營兵的提督,雖然地位尊崇、權力巨大,但其歸於總督管轄,基本相當於省級軍區司令兼領行政職務——省委常委,對於相當於省委書記的總督管轄。也就是說,總督雖然沒有調兵權,但可以節制提督。

而且,經過康熙三十一年的“總督加銜制”以後,節制一省或者數省民政、行政、軍事的總督,為了便於節制地方綠營官兵,一般會加以兵部尚書職銜。如此一來,從一品的總督和從一品的提督,雖然行政級別相等,但受兵部管轄的提督就更為順理成章地歸於總督節制。

而對於駐防將軍,《清史稿》如此說明:

各省駐防將軍等官將軍,(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改從。)都統,(從一品。)掌鎮守險要,綏和軍民,均齊政刑,修舉武備。

也就是說一省駐防將軍的職權範圍基本和提督等同,和提督所轄綠營官兵一起組成了鎮守一省的全部武裝力量。而且,駐防將軍的品秩在乾隆三十三年,也更改同總督相同的行政級別,都為從一品品秩,基本相當於現今副國級幹部。

那麼,節制一省八旗駐防軍隊的駐防將軍和總督相比,到底誰的官大呢?

我們以駐防西安的陝西駐防將軍和節制陝西、甘肅兩省的陝甘總督為例,進行明確說明。

從職能作用上將,總督的作用在於以文臣鉗制武臣:協調各省、各鎮關係:統一事權,防止各省、各鎮互不相屬,互相推諉。體現了中央對地方軍事控制權的加強。

但是,總督“統一事權”的範圍並不包括八旗駐防軍隊。也就是說,八旗駐防軍隊不歸總督甚至兵部管轄,而是直接受皇帝管轄,由於京中的八旗都統衙門管理、調動,屬於單獨的軍事管控體系。

也就是說,西安將軍和陝甘總督雖然行政級別等同,職權幾乎相等,但兩者之間互不統屬、互不管轄。

而且,根據《清史稿·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的說明:

先是經略大臣、大將軍、將軍,簡王、貝勒、貝子、公或都統、親信大臣為之,大征伐則置,畢乃省。逮建八旗,駐防簡將軍、都統領之。將軍始專為滿官,西北邊陲大臣及城守尉各官,亦概定滿缺。

也就是說,一省八旗駐防將軍均由滿人充任。而且,駐防將軍的官缺也全部由滿洲旗籍身分之官員填充。清朝歷史上的首位西安將軍即為出身滿洲鑲白旗,官至八旗佐領的失其·河洛會充任。

清朝時期,滿官的社會、政治、出身地位都遠超漢官,也就是說西安將軍的地位要高於陝甘總督。如遇大事,兩者需同時上奏時,駐防將軍也已將軍職銜排在總督之前。

而且,和綠營兵相比,八旗兵政治地位高,待遇優厚,裝備優良。同綠營兵會同作戰時,往往以綠營兵作前驅,而八旗兵則處於督戰和預備隊地位。

所以,西安將軍和陝甘總督雖然是行政級別相同的官員,都屬於副國級幹部,而且兩者互不統轄,但是西安將軍於政治地位上,要高於陝甘總督。如遇戰事,駐防將軍的高等地位更為凸顯。


參考文獻:《清史稿·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清史稿·志九十一·職官三(外官)》


正說清代十二朝




首先,講一下總督的權力。總督出現於明朝,起初屬於臨時性的官職,例如浙直總督等等。在明朝的中後期,逐步成為了固定化的地方官員。清朝入關以後,總督和巡撫成為了固定的封疆大吏。其中,總督總計有8位,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陝甘總督、兩廣總督等等。總督主要負責兩三個省的軍務,例如陝甘總督,負責陝西省、甘肅省的軍務。由於青海和新疆還沒有建立省份,陝甘總督還兼管這些地區。從管轄區的面積來說,陝甘總督的管轄區最大。請注意,總督和巡撫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同事關係。



總督和巡撫之間的任務不同,巡撫負責一個省的軍政民財各方面的事務,總督則主要負責軍務為主。 我們再聊一下清朝的14位鎮守將軍,清朝入關以後,在全國的主要省會城市都設立了鎮守將軍。分別是杭州將軍、江寧將軍、廣州將軍、西安將軍等等,這些鎮守將軍都是從一品高官。西安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自然是清朝非常注重的城市之一。每個主要城市都會駐紮一些滿八旗和漢八旗的官兵,大約有幾千人。這些官兵的家屬一般會隨軍而來,西安將軍的工作範圍管理這些八旗軍,同時管理八旗家屬。



八旗軍的調動、訓練等工作由西安將軍負責,如果八旗家屬之間爆發了矛盾,也不用通過的地方上的知縣、知府,而是直接由西安將軍管理。所以說,西安將軍既負責軍務,又要負責家屬的民政事務。 按照朝廷的規矩,陝甘總督無權調動八旗軍,只能管理綠營軍。與之相反,西安將軍能夠調動八旗軍,但是無權管理綠營軍。陝甘總督和西安將軍起到了相互牽制的作用,如果陝甘總督和西安將軍同時覲見皇帝,西安將軍應該排在陝甘總督的前邊。因為,西安將軍基本上都是滿人擔任,擁有自己的優勢。



如果兩個封疆大吏發生了矛盾,需要以西安將軍的意見為主。從表面來看,西安將軍的權力大於陝甘總督。但真實情況則完全不一樣,八旗軍加上隨軍家屬,總計只有幾萬人而已。西安將軍只能管理這些人,基本上就是關中地區,在其他地區,則是陝甘總督、甘肅巡撫和陝西巡撫的工作範圍。 在清朝統治的前期,由於戰爭連續不斷,西安將軍確實地位重要。但是到了清朝統治的中後期,由於八旗軍戰鬥力迅速下降,各地鎮守將軍的權力也都在下降。針對這樣的情況,各地鎮守將軍基本上成了專門負責滿人事務的地方官員。清朝統治的末期,榮祿曾經擔任了直隸總督,屬於標準的實權人物。



但由於得罪了慈禧太后,榮祿從直隸總督調任西安將軍。從封疆大吏變成了有名無實的高級官員。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由於關中地區民風彪悍,一旦爆發農民起義,依靠幾千八旗軍根本就擋不住,關鍵時刻還是需要出動綠營軍鎮壓。綠營軍的武器裝備不如八旗軍,但數量比八旗軍多得多。 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各地的鎮守將軍已經喪失了往日的風光,成為了安置貴族的閒職,很多貴族子弟成為了各地的鎮守將軍。



到了清朝的末期,各省都開始訓練新軍,新軍的戰鬥力比較強。按照清朝的規定,總督負責管理原來的綠營軍,巡撫負責管理新軍部隊,鎮守將軍沒有什麼實際任務。從表面來說,西安將軍的品級、話語權高於陝甘總督和陝西巡撫。但是從實際權力來說,明顯不如這兩位封疆大吏,西安將軍屬於高位低權的職位。清朝滅亡以後,總督和巡撫還能夠進行變革,出現了省長和省主席。但包括西安將軍在內的鎮守將軍,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問這問題的都是不瞭解官場,官場最大的是背景,有背景就能提拔人,被提拔人的官再大,都不如提拔他的人,即使提拔他的人已經退休了,這就是家族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