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容忍当面顶撞,但这几个字谁说就杀谁,都是自卑惹的祸

中国漫长的封建帝制中,出现了成千上百个帝王。这其中,朱元璋出身最为卑贱,受苦最多。他幼年父母双亡,为地主做过放牛娃,当过和尚沿街乞讨,被称为“开局一个碗”。

可能是从小受苦太多,统一天下后,朱元璋特别想做个好皇帝,所以愿意听到大臣们的进谏,哪怕你当面顶撞他,都没有关系。但同时,因为出身卑贱,他有些小习惯非常变态,别人一旦触碰,立马人头落地,亲属都难以幸免。

朱元璋能容忍当面顶撞,但这几个字谁说就杀谁,都是自卑惹的祸

有一天,朱元璋在宫里待的有点厌烦,就想听听小曲活跃下气氛。手下太监接旨后,就去南京城找了最有名的戏班子,带他们进宫。

戏班子当时属于“下九流”,也就是“贱籍”,所以他们刚走到奉天门,就被给事中周观政拦住去路。给事中是七品官,属于言官。

领路太监大怒:“咱家是皇上身边的人,你一个七品官,活的不耐烦了么,识相的,快点走开,别影响万岁爷看戏!”

周观政搬出内宫制度,答道:“万岁明确规定,娼伶,贱籍,不得入宫,吾忝为科道,不敢奉诏;吾皇曾言内监不得干政,勿复言也!”意思是你个死太监少再这里废话。

太监气得腿肚子直哆嗦,一路小跑入宫告状。朱元璋无奈,只好取消了戏班演出,让戏班子出宫。

没想到,周观政倔脾气上来,站在宫门口不走,要见朱元璋,意思是皇帝光服软不行,还得给个说法。

最终,朱元璋低头认错,说:“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

朱元璋能容忍当面顶撞,但这几个字谁说就杀谁,都是自卑惹的祸

敢让皇帝认错,弄不好会掉脑袋的,可周观政却站在道德高度,以“得理不饶人”的疯狗精神,大获全胜。

周观政让朱元璋极为感佩,几年后,周观政累功升到正三品按察使之职,成为掌握一省刑名的封疆大吏。

朱元璋虽然能够容忍言官当面顶撞,但他有一些小习惯,属于“逆鳞”,谁碰谁死,在这种事情上,可以说是“心狠手黑”。比如,“光、秃、僧、亮”这四个字,朱元璋就不能听到,如果谁不小心说了,那“重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有个官员叫徐一夔,朱元璋称帝后,下诏让他修著《元史》。徐一夔顿生“得遇明主”之感。任务完成后,他上书朱元璋,猛拍皇帝马屁。不过可能是头天喝大了,徐先生忘记了审稿,奏疏中出现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句话。

朱元璋大怒,在他心中,“光”者无发也,“生”者僧也,“则”者贼也,他这是讽刺我做过和尚当过反贼啊”。于是一声令下,徐一夔的脑袋就搬家了,本来想拍马屁,没成想却拍马腿上。

朱元璋能容忍当面顶撞,但这几个字谁说就杀谁,都是自卑惹的祸

还有一次,朱元璋与大舅哥郭德成饮酒至深夜,因郭德成掉头发,地中海气候明显,朱元璋取笑他道:“秃成这样,莫不是酒喝多了。”郭德成借着酒性笑道:“就这我还嫌多呢,剃光了才痛快!”

第二天酒醒后,郭德成吓得魂不附体,只得剃光了头发称病不出,才打消了朱元璋的杀心。

据说,为了防止被杀,礼部官员曾经恳求朱元璋规定哪些字词不能用,以保全性命,这在封建帝制史上也算的上独一份了。

从这两个故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昔日“叫花子、僧人、农民”的出身和经历,让他很伤自尊。所以皇权在握后,朱元璋不惜大开杀戒,以维护自己那高傲又脆弱的自尊心。

说到底,都是自卑惹的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