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成了內家拳的這個勁,說明你的功夫已達上乘

抖絕勁

武術當中的抖絕勁,是誰也擋不住的勁,又稱絕戶勁。力雄而短,速疾而奇。施受者接不住,防守也會失守,所以也叫絕勁。抖絕勁霸道,只許他打你,不許你打他,因為功大而突然。發這個勁,需要相當功力。它是透勁和悶勁的混成體,練成者極少。形意拳的雞形四把是典型的絕戶勁。這裡的抖,其實是甩,不是鞭梢勁。抖絕勁打上沒聲兒,一打上,就滲進去一大片,是暗勁的高級階段。鞭梢勁是大臂帶動小臂,抖絕勁正好反過來,要訣是:小臂震動大臂。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要把勁一下子悶進去。


你聽著很大動靜的勁,不用害怕,還在外面。如果一下子打上,沒聲兒,人站那兒不動了,這是一瞬間,內部遭到極大的破壞,是暗傷。打個比方,《射鵰》裡頭,洪七公叫郭靜打樹,郭靜出拳猛,樹嘩嘩的搖動。洪七公說,這個不行,一拳打上,要讓樹不動,才算是好的,讓對方沒來的及動,勁就進去了。抖絕勁小臂震大臂,是為了把身體帶起來,一下子悶進去,所以發力時,向懷裡甩一下,然後一震大臂,忽然打出去,一把悶上。

肘部有極高明的兜裹勁,含在裡頭,發力瞬間,由橫肘變成豎肘,形態非常像個鑿子。肘能合上中線,就能發揮出最大的豎勁,一擊奏效。見過樂隊指揮吧,身體筆直,振臂一揮,類似於這個動態。人抖杆子,是練彈抖勁。杆子抖人,是練抖絕勁。用意不同,造成了效果的不同。


練成了內家拳的這個勁,說明你的功夫已達上乘


練拳關鍵是縱和透,練出這兩個東西的人是好手。擊打和抖打不同,兩個概念,一個強調點擊,一個尋求震透。手臂抖沒用,勁進不去,必須把身子帶起來,一震而下。彈抖勁靠的是脊柱崩彈,抖絕勁靠的是內臟塌縮,關節崩炸,不同的發力結構,造就了不同的勁別,沒有優劣之分,要看用在什麼場合,用對了,恰到好處,用不對適得其反,不是勁越狠越好,是因地制宜最好。胳膊有老藤的韌勁,拳頭猶如練子錘,身體好似千斤頂,這是內家拳典型特徵。猝不及防的將周身永絕到一點上,這也是該出結果的時候了。


“橋來橋上走,腳來腳下消”,這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

“橋”的精義,在於拆解,“腳”的精義,在於變化,招式本是一問一答。“橋來橋上走,腳來腳下消”是一種戰術原則。意思是,哪裡來的,哪裡應承。武功路數不同,分對路和不對路的,所謂一物降一物,碰上了,就是發揮不出來的,要小心了,那是被剋制住了。“橋”有兩種,過橋和破橋。

過橋在於爭上游,打法尋求臨駕於其上,招招主動,把把爭先,連消帶打,這是制人之術。破橋在於破拆,和接手不同,沒有過招,專求破拆,見橋拆橋。北方管這一路功夫,也叫斷手。


功防之間,透著意圖。為什麼都要守中,中線也叫縱子午,此處被破,沒了軸承。過橋是借力打力,破橋是摧毀結構。過橋技藝切磋居多。破橋為死節,手下沒有情面一說,都是絕戶勁兒。這從功架當中可以看出來,有人打拳處處留餘地,有人拳打的絕,不給自己留餘地的人,是不會給別人留餘地的。


“腳來腳下消”,活兒好不好,要看腳法。手聽腳的,橋下就是腳。腳法講究樸實,落地生根是好功夫,但又似浮萍,就是大功夫了,這叫極變。簡單意味著實用。“起腳半邊空”,腿被拿住,形如天塌了半邊,危險之極。高手之間就很少用腿攻擊,不冒這個險,比的都是周身結構互換。起腿不過腰,腳下的事兒,腳下解決。三個字,快,準,狠。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以手解手,以腳消腳,才是正路。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練成了內家拳的這個勁,說明你的功夫已達上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