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判例|“韋博”學校被判賠23萬多元!欺詐學員“四步曲”被曝光

3·15判例|“韋博”學校被判賠23萬多元!欺詐學員“四步曲”被曝光

去年10月

知名培訓機構

“韋博”英語的倒閉

引起各方對教育培訓行業

誠信問題的廣泛質疑

今天介紹的這一成功判例

還原了“韋博”學校

欺詐消費者的全過程

相信對許多消費者會有警示意義

01 在校大學生

落入低價陷阱

半年被騙交學費7萬多元

絕大部分為消費貸款

2019年10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決的一起教育培訓官司還原了一名消費者如何落入教育培訓機構陷阱、欠下鉅額消費貸款的全過程。

第一步

低價體驗廣告

誘惑消費者上鉤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2018年1月24日,上海在校大學生小劉(化名)花15.90元在網絡平臺團購了一份上海浦東新區韋博進修學校(注:以下簡稱“韋博學校”)原價750元的英語課程。

第二步

推銷高價課程

沒錢就讓網貸

1月25日,小劉如約來到韋博學校上體驗課,課程顧問告知需要先交500元才能上體驗課。小劉交費後,課程顧問又向她推薦銷售“固定級別常規班”英語課程,學費38800元。(注:據小劉回憶,當天銷售人員勸說她七八個小時,作出了各種承諾。)雙方簽訂了《學生註冊登記表》、《學生入學註冊合同》。

當天,小劉通過支付寶交費3500元,通過韋博學校指定的“有錢花”平臺貸款34800元,加上籤約前交費500元,原告向被告交付了學費共38800元。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第三步

消費者如不滿意

接著推薦更貴的

小劉學習了第一階段課程後,覺得“固定級別常規班”英語課程質量不高、服務不好,與承諾不符,向韋博學校的課程顧問反映情況。隨後,課程顧問又向小劉推薦學費為78500元的“VIP課程”,稱該課程服務質量好、可指定外教,不滿意可退費。

2018年9月16日,小劉同意轉購“VIP課程”,通過微信支付學費5660元,通過韋博學校指定的“有錢花”平臺貸款15200元、“招聯”貸款35760元,加上原“固定級別常規班”學費餘款21900元,共支付“VIP課程”學費78520元。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第四步

消費者發現上當

無限期拖延不退款

小劉交費後,發現韋博學校仍不能兌現答應提供的學習條件,特別是一對一外教授課,決定退購“VIP課程”。

2018年9月21日,小劉向被告提出退課要求,但韋博學校僅同意退還“VIP課程”學費56600元,原“固定級別常規班”學費餘款21900元擅自為小劉轉購了“韋博嗨英語課程”。

小劉多次向被告交涉退款,並向相關部門投訴。而韋博學校表示同意退款,卻一直未退款。

02 法院審理認為

韋博學校一步步誘使

小劉交納鉅額學費後

又未能按約履行授課義務

2019年8月,一直未拿到退款的小劉以韋博學校欺詐為由,將它告上法院,請求判令退還學費並三倍賠償。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查明,韋博學校的舉辦方是上海韋博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注:也就是去年倒閉的英語教育行業巨頭“韋博英語”的所屬公司,以下簡稱韋博公司)。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經查,韋博公司曾分別與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約定韋博公司及其下屬機構應向學員推介消費貸款,如發生退款,應將退款金額退至貸款公司指定賬戶。

法院審理認定了韋博學校的欺詐“四步曲”:

❶被告韋博學校以低價體驗方式吸引原告小劉;

❷等小劉上門後再積極推銷高價課程並推介消費貸款支付學費;

❸在小劉對課程表示不滿意時,又進一步推銷更高價課程,不斷誘使小劉向其指定的貸款機構以消費貸款支付學費;

❹韋博學校收取小劉的鉅額學費後,又未能按約履行授課義務,以種種藉口進行搪塞。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法院審理認為,韋博學校的行為構成欺詐,雙方的教育培訓合同關係應予撤銷。合同撤銷後,韋博學校應將收取的學費退還小劉,並依法承擔三倍賠償責任。

2019年10月,法院作出判決,判令上海浦東新區韋博進修學校返還小劉學費78500元,並支付小劉三倍學費的賠償金235500元。

3月12日,小劉的代理律師上海智堅律師事務所陳志律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目前該案已經進入強制執行程序。

03 律師提醒

培訓體驗後彆著急辦卡

量力而行不辦消費貸款

結合“韋博”案,陳志律師提醒消費者,在進行教育培訓、健身等消費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1.商家往往以免費聽課等方式促銷,消費者可以去體驗,但是體驗後一定要考慮一段時間後再去購買會員卡,儘量不要當天辦理,以防止衝動消費。

2.由於各類消費機構的銷售人員的收入一般是以低底薪、高提成為收入模式,故不少銷售人員往往會作出虛假的承諾,結合消費者的需求誘使消費者衝動消費。等消費者購買會員卡後,很多承諾往往無法兌現。

3.如果消費者確實決定消費,可以考慮每次辦理一個不是很長期限的會員卡,不要在商家以促銷的名義給予優惠的情況下,辦理時間很長但是總費用很高的會員卡。

4.消費者儘量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去參加各種培訓,儘量不要辦理貸款消費。

你遭遇過消費陷阱嗎

系列報道 | 3·15判例

  • 4歲幼兒參加親子游不幸溺亡,幼兒園等多方被判賠56萬餘元

  • 自來水公司多收滯納金被罰沒428萬元,官司打到了最高法......

  • 隆胸手術偷換便宜假體,整形公司被判“退一賠三”!

  • 姑娘花9萬餘元購買“葉氏”減肥產品,商家被判欺詐退賠近40萬元

  • 用睡眠修復破壞的頸椎?“特力屋”賣“神枕”吃了大虧
  • 大“畫”戰疫!52幅作品哪幅最打動你?

  • 3·15判例 | 自來水公司多收滯納金被罰沒428萬元,官司打到了最高法......

  • 微信群高價賣口罩,罰10萬元!多地曝光違法賣口罩“微商”受處罰

  • 生產日期被剪掉?有的過期8年?“多點”口罩再遭質疑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湘江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3·15判例|“韦博”学校被判赔23万多元!欺诈学员“四步曲”被曝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