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有段文字写道:

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得到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想到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看《苏东坡传》过程中,我对这句话反复阅读和思索,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又感觉有所思,但不得要领。我总是想不通“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这句话,有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有时候又觉得这句话毫无道理。因为,在我们一般人的意识当中,有福之人就是那些享受了人间美好东西之人,但是林语堂却又说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这是为何?

“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这句话,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写,但同时也是苏东坡这位哲学家的人生感悟,只不过是林语堂先生根据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总结了出来。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这个被林语堂认为是苏东坡的“幽默看法”。依我看,这不仅是“幽默看法”而且也是人生的深刻哲学。苏东坡一路被贬谪,被贬谪的地点越来越边远,一直被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当时属于比较边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苏东坡的时期没有医生,也没有治病的药品,苏东坡总是倍受疾病的折磨,但他却说自己非常庆幸,因为京师的“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

是的,多次被贬谪、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的苏东坡,正是他在被贬谪,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享受、世人所认为的美好东西,但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有》等千古奇文、旷世杰作,都是在苏东坡被贬谪之地创作而成的,苏东坡的思想也是在被贬谪之后逐步趋于成熟的。苏东坡虽然失去了许多人世美好东西,但他却是有福之人。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演《周易》的周公,创作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巨著的司马迁,如果他们没有“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他们也就无法创作出《周易》《史记》,他们都是有福之人啊!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德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与苏东坡、林语堂有着惊人的相似,都肯定了人世美好东西具有极大的坏处,而同时都肯定了那些人世的痛苦的积极意义。

叔本华通过他那特立独行的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唯意志论哲学体系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凡是人世的快乐都是否定性、消极性的,而人世的痛苦才具有肯定性、积极性。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叔本华说:“所有的快乐就其实际的作用而言都是消极的,并且,包含一系列快乐的幸福就像一个怪物;而在相反的方面,唯有痛苦,才是积极而异常真实的。”

这就是说我们能够享受的东西其实都是受到限制的,我们如果从这儿得到得越多,就会从另外一个地方失去更多;那些看似享受了人间美好东西之人,他们会在某个地方失去更多;那些诸如苏东坡、司马迁、周公等好像失去了人世间许多美好东西之人,他们从另外一个地方得到的也就越多,而且其福气更大。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认为: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青史通鉴(本文作者、本平台创作者、哲学历史学爱好者)也这么认为: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苏东坡、林语堂、叔本华:失去人间这些东西,才是有福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