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二战中,德军最为得意的一把步枪就是STG44了,这把枪和别的步枪不一样,那会儿是以栓动步枪为主,德国、苏联、美国等都装备了大量半自动步枪,美国也有自己的全自动步枪。而德国人的STG44则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今天咱们来谈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二战以前,尤其是一战,那会儿的战争以堑壕战为主,双方作战部队都拉着铁丝网,缩在堑壕里,拉开距离远远的对射。那会儿的战争打的是非常墨迹的,双方使用的步枪也都是那种枪管长、威力大的栓动步枪,比如德国人的Gew98。那会儿,在堑壕里对射,追求的就是射程和威力,对于火力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而随着二战的爆发,坦克飞机的广泛应用,压缩了步枪的使用空间。步兵跟随在坦克后面前进,交火的距离也随之缩短。这会儿人们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适合步枪射击的距离是三四百米。这会儿各国也开始截短了步枪的枪管,用以适应新的战场环境。

而光有栓动步枪和机枪还不够,近距离作战,这火力还是不够。一战时期,由于太长的栓动步枪并不适合在堑壕里作战,太长了,施展不开,火力也不够。人们为了适应在堑壕里作战,推出了打手枪弹、高射速的冲锋枪,德国的MP-18就是个非常典型的冲锋枪,在咱们这叫花机关。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等到了二战中,德国装备MP38获得了巨大成功,德军开始大面积装备,随后又改进出了MP40冲锋枪。同时期,各国军队也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一般来说,那会儿一个步兵班的标配就是一挺班用机枪+一到两把冲锋枪+栓动步枪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这个时候,步兵班的火力还是不够用的。这会儿有一个问题,叫做

步枪威力过剩。一般情况下,栓动步枪的有效射程往往超过了500米,1000米的距离都可以给人致死。这看上去很威猛,但是实际作战中的意义却又不大。因为,通常情况下,交火距离是在三四百米,甚至是一二百米,栓动步枪又长又慢,完全不适用。

有人会说了,你不是有冲锋枪么,那个火力猛啊。冲锋枪的火力是很猛,但是问题就又跟着来了,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射程太近,往往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距离远了,根本就打不到人。而班组内的班用机枪,数量又太少了。

总结一下就是,步枪射程太远,火力不足;冲锋枪火力足,射程近。这就导致了,在100-300米的这个距离上的火力不足,注意是火力不足,而不是火力空白。要知道,一二百米这个距离,其实都快贴脸了,直接很清楚的就能看清敌人了,非常需要火力的。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很显然,"轻机枪+冲锋枪+栓动步枪"这种配置往往还是不够的,那会儿半自动步枪也已经逐渐成型了,苏军大面积列装了SVT-40,美军大面积装备了加兰德,这就直接让步兵班的火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东线的德军和装备SVT-40的苏军遭遇,往往会被打的怀疑人生。而德军也根据SVT-40,参考了SVT-40推出了Gew-43。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但是,仅仅是半自动步枪,这个火力上,还是略显不足,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火力够用。1935年的时候,德国人为了弥补100-400米距离上的火力不足,开始重新设计枪弹,可见,德国人在这方面是很有前瞻性的。

在1941年的时候,德国人研制出了一种7.92*33mm的短步枪弹,比传统的7.92*57mm步枪弹要短,装药要少。但是杀伤力同样不低,单兵也可以携带数量更多的子弹。重点是,射程可以比冲锋枪要远得多。而与之配套的就是STG44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1942年,德国人推出了MKb42自动卡宾枪,但是这个原型枪可靠性和精度都是有一定的问题。德国人后来采用了黑内尔的气动方式和偏移闭锁设计,又加上了瓦尔特的扳机组和闭膛待击设计,测试之后,被德军军方选中。这把枪取得成功的时候,还是叫MP43,等到希特勒真正认可了,才有了他真正的名字STG44,从MP43到STG44,改变的其实并不大。

这把STG44使用的长行程活塞导气,枪机是偏移式闭锁。其使用的是7.92*33mm子弹,其有效射程则达到了300米,射速是每分钟600发。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STG44的特点,很好的填补了冲锋枪和栓动步枪之间的火力不足,它300米的有效射程比MP40冲锋枪多了200米,比Kar98K的500米有效射程少了200米。但是300米之内的这个距离,恰恰又是最适合的射击距离,火力够用,而你98K的500有效射程意义又不大,毕竟500的距离都看不清人了。

等STG44投入到东线战场的时候,和苏军遭遇,当时苏军手里拿的是莫辛纳甘和SVT40,交火中,STG44的火力优势立马就体现出来了。你苏军拿着半自动步枪又如何,咱拿的全自动步枪,你波波沙射速每分钟900发能咋滴,我射程还比你的波波沙要远,拉开距离看谁打谁。STG44到了东线,立马给苏军一顿暴打,这下苏军也比较恼火:这德军人手一挺机枪么?而且,STG44还可以加上四倍的瞄准镜,增加有效射程,还可以加上夜视仪,在夜间作战。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只不过,STG44诞生的时候,德国已经日薄西山了,没用两年,德国战败投降了。而STG44的影响力却从来没有减弱,加速了战后其他国家针对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的开发,尤其是苏联,毕竟被突击步枪打的最疼。

其实同时期,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自动步枪,只不过,其他国家的自动步枪还达不到突击步枪的级别,他们用的是全威力弹,比如美军用的M1918 BAR,使用的是.30-60全威力弹,后坐力非常粗暴,射程是够远,但是枪管子又太长,美军都是拿着当班用机枪用的。而德军的STG44则是论证了,中间威力弹在突击步枪中的使用是非常合格的。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苏联被刺激的最狠,战后,苏联也是推出了自己的突击步枪,就是AK47,这把名副其实的枪王。使用的是7.62*39mm子弹,同样是中间威力弹,射速也是60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也有300米。

而同时期的美军则不同,他们还在鼓捣着自己的全威力弹的自动步枪。在开发M14的途中,美军高层明确表态,不要中间威力弹,不要小口径。毕竟,当年STG44主要突突的是苏军,西线的美军被突突的没那么狠。坐在美国本土的那些大老爷们,压根也没怎么重视中间威力弹的使用。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于是乎,使用7.62*51mmNATO的M14就来了。结果,美军到了越南,就被北越军队的AK47一顿暴打。先是因为M14加了快慢机锁,射速低,后来一部分打开了全自动,依旧打不过AK47,原因是后坐力太大,士兵hold不住,子弹全打飞了。而AK47则因此一战成名,这是AK的成名之战,同时也刺激了美军。

而M14在越南的失败,也证明了,全威力弹的步枪并不适用未来的军队作战,不能作为一个制式步枪去使用。而这失败并不妨碍M14是一把好枪,如今,美军将M14改了改,改成了精确射手步枪,重新拿出来,投入到步兵班当中。其使用的全威力弹,射程要比5.56*45mmNATO要远,很好的又弥补了突击步枪的不足。

STG44,突击步枪以及中间威力弹成功的典范

阿富汗美军使用的M14EBR

其实,正是STG44和其中间威力弹的成功,给后来的突击步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其实根本上,是飞机坦克等武器的应用,远距离的,飞机大炮坦克去解决,近距离的,步兵跟着坦克冲上去解决问题。飞机坦克的使用,压缩了步枪的交火距离,也间接的促成了突击步枪的成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