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二十五

1.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練習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2.知識為活動提供定向依據,而技能控制活動的執行。

3.高原現象:在操作技能練習到中期,會出現成績進步的暫停頓現象。

4.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特徵。知識、技能達到遷移程度,能“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5.情緒是與生理需要相聯繫的;情感是與社會性的需要相聯繫的。基本情緒分為:快樂、悲哀、恐懼;情緒按強度的持續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與應激。

6.克服內外困難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徵。

7.意志行動的目的衝突有四種形式:雙趨式衝突、雙避式衝突、趨避式衝突、多重趨避式衝突。

8.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經活動分成許多類型,其中有四種典型類型與氣質類型對應:強、不均衡型為膽汁質;強、均衡、靈活型為多血質;強、均衡、不靈活型為粘液質;弱型為抑鬱質。

9.性格是一個對現實的穩固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徵。氣質形成得早,表現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現在後。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部分。

10.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係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其它標準還有: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標準、“未來新人類”標準。

11.心理諮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為矯正法——華生;人本主義療法——羅傑斯;理性情緒療法——艾利斯。

12.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13.(拜瑞斯等人)進行的(良好行為遊戲)

1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強調教育要與心理學相結合,倡導(直觀教學的)原則,認為只有如此,才能豐富學生的感知,發展學生的思維。

15.德國的教育家(赫爾巴特)把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付諸了實施。他將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後來,其學生將上述四個階段進一步發展為(準備、提示、聯想、系統和方法)五個階段。

16.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科學的一個獨立分支,是在(19世紀後半期)發生的。1867年,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發表了(《教育人類學》)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識的必要源泉)。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問世,這就是俄國教育家與心理學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學》)。1896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開始對動物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於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一般認為,正式的教育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開創的。

17.我國心理學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教育心理學的對象就是(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美國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書》指出:“教育心理學是對教育過程中的行為之科學研究,實際上教育心理學通黨被定義為主要涉及學校情境中學生之學與教的科學。”

18.前蘇聯的彼羅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編的《年齡與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研究教學和教育的心理學規律。”

19.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創造力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形式。

20.超常兒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兒童:智商在70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