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佈施”是我努力的最終方向

嚴謹、有序,心懷對患者的尊重,有些時候還需要一些創意。”

對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楊燕君來說,做好護理工作是一門科學。


在鄂州市中心醫院,醫療隊所在的ICU病房皆為危重症病人,隨時有生命危險,護理工作格外繁重,包括楊燕君在內的護理團隊每人每週至少要排5~6天班,每個班次至少5小時,而其中早8點至下午13點是工作量最大的班次,涉及交接班,停改醫囑、長期或臨時的各種治療護理、化驗指標的對症處理等多項工作,而她每天都會和這個班次的同事一起從駐地出發,7點15分準時出現在醫院,不僅是基礎護理,有難度的胃管留置、靜脈穿刺、吸痰、配合氣管插管拔管,涉及質量管理的風險評估、規範化標準,甚至物表地面清潔、消毒液的配比,都親力親為。


“我們的工作都是大家一起開荒出來的,面對既有條件,自己想辦法一步一步探索解決,有序推進工作。”入駐的時間短、任務重,楊燕君帶領護理團隊卻絲毫沒有慌亂,沒有出現任何安全問題,而這背後是巨大的努力和付出。


醫學是科學,也是人文

入駐ICU後,考慮到病人的清潔和保暖,楊燕君迅速請本院護士長協助,向醫院申請了床單被罩和病號服,保證一定的更換頻度。“我們給病人倒穿病號服,一方面比較方便,一方面護著肚子也比較暖和,鄂州的天氣還是比較冷的,病房裡不能開空調,大面積的身體擦洗反而容易感冒。”從基礎護理開始做起,她要求護士做到基本的“四潔”:面部、雙手、口腔和會陰。


執行醫囑很重要,然而工作中大家發現,目前執行醫囑是傳統的轉抄方式。“主班從電腦上抄醫囑給治療班,治療班與責對再核對,萬一其中有一個環節錯了,會帶來風險。”經過討論,楊燕君拿出瞭解決方案,在每晚0點以後直接打印醫囑單,按照醫囑進行治療,而不再需要分別拿出每次治療的輸液單、執行單反覆核對,一目瞭然,減輕護士的工作量的同時保證了患者安全。


經過兩週的實際工作總結,針對新冠肺炎病房工作的特點,楊燕君帶領組長們制定出了各班次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制定了交班模板,護理記錄模板,節省時間,重點突出。

“無畏佈施”是我努力的最終方向

改造好的痰液收集桶&每天清晨清掃病房的楊燕君

為了順利推進護理工作,楊燕君還大膽創新,做了很多新的嘗試。“病區沒有中心負壓,吸痰需要使用電動吸痰器,儲存痰液的玻璃罐每天需要傾倒痰液,清洗消毒後再用,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造成噴濺,增加了護士感染的危險。” 下班回來路上,她一直在想怎麼辦?晚上睡不著,忽然想起自己科室經常使用的一次性壁掛式吸痰器的工作原理,思考能否將其與電動吸痰器結合應用。她連夜聯繫科室總帶教曉明老師,把思路和想法詳細告訴她,請她幫忙進行了實驗,一次性使用吸痰裝置與電動吸痰完美結合,果然可行!結合密閉式吸痰管的應用,讓吸痰這項危險的操作一下子變得安全啦!


很多危重症患者本身合併了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當地醫院的血糖監測表,只能看出血糖的數值,不利於調節胰島素的用量。楊燕君製作了一張表單,涵蓋監測時間間隔、血糖具體數值、是否使用了胰島素治療、是否應用了腸內營養/靜脈營養、胰島素泵速、有無發生低血糖及進行了什麼處理等,為醫療查房提供了實現了動態數據。

“無畏佈施”是我努力的最終方向

楊燕君給患者餵飯

“ICU病房所有的窗戶都被釘死了,無法進行空氣流通,來了以後我們跟院方提出安4個排氣扇,人為的進行空氣流通,這時候空氣和物表儀器的消毒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且病房裡上呼吸機的病人很多,冷凝水裡也有大量的病毒。” 醫療隊所在的ICU由1997年建成的CCU改造而成,病房老舊,沒有保潔員、垃圾收集員,如果消毒做不好,安全隱患很大,楊燕君每天早上都會掃地、墩地、擦拭、收拾垃圾。一些帶有無創呼吸機的病人可以正常進食,楊燕君也經常親自給病人餵飯。“活兒沒有大小,我可以幫大家分擔,一起讓患者安心。”她還制訂了一版針對新冠肺炎病房發生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流程,讓大家更好的保護自己。


不分你我,我們都是一家人

與楊燕君聊起在鄂州近一個月的工作情況時,她最常說的就是“大家都辛苦,比我更辛苦。” 每個班次都有一位組長,不僅在自己當班的時候要把關護理質量,還需要在交接班前提前進行準備,不給下一班次遺留工作。為保證護理安全,每天的夜班分了3個班次,其中23點到4點和4點到8點,近3周的時間裡,這兩個班次的組長就這樣連續上著夜班,卻毫無怨言。

“無畏佈施”是我努力的最終方向

拔管是最危險的工作之一,隊長秦宇紅與楊燕君並肩作戰:“我們應該在最前面。”

“當地的醫護也很不容易,在前期沒有充足的防護時,為了救治患者,義無反顧的上戰場,我很佩服他們的勇氣。”ICU裡調配了一些鄂州市中心醫院的護士,任勞任怨,也很讓她感動。“他們都像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有責任護大家的周全。”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安全傾倒呼吸機管路里的冷凝水;跟她們一起上下班指導如何穿脫防護物品;為了減少針刺傷,請護理部寄來無針輸液接頭;教他們使用密閉式吸痰裝置;如何根據血糖和飲食,綜合判斷,正確調節胰島素泵。

“無畏佈施”是我努力的最終方向

與輪轉護士合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孩們都說在北京團隊的病房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希望有機會以後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進修,鄂州市中心醫院的領導們也對我們很認可,想到這些,就覺得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寫在最後

“無畏佈施”是我努力的最終方向

“2003年我是第一批進入非典病房的,我知道每一批次人員都需要一位護士長,我相對來說有一點經驗。另外,我家孩子大了,也沒有家裡老人的牽掛,而且我身體好,這麼多年很少感冒,經歷的事較多心態也比較放鬆。跟我先生兒子都說了。如果需要我可以第一個去。昨天我跟我們家主班和總帶教都說了,如果我去,她們倆一定會引領大家把科室工作做好,跟我在一個樣。”這是1月28日楊燕君報名援鄂醫療隊時發給護理部許春娟主任的微信,從那天起她就收拾好行李箱放到科裡,隨時準備出發了。她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有專業技術能力的公民,在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時候能出一份力,沒什麼好顧慮的。


母親信佛,她常教導楊燕君的就是“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在這場戰疫面前,錢財可捐贈,規則信條可授予,幫助別人有信心面對人生困難才是楊燕君心裡最終努力的方向。


他們眼中可愛的她:


您說:“醫學是科學,更是人文,尊重患者的生命尊嚴從一件潔淨的衣服開始”,您用您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文關懷已深入骨髓。記得28床的一位老奶奶擔心自己不能治癒心情焦慮,查房時,您握著奶奶的手說:“您不用擔心,我們是從北京過來幫助您的,您一定會好起來的”,我看到奶奶的手在微微的顫抖,眼中的目光似乎平和了一些。在大家忙於治療護理工作時,您默默的彎著腰一口一口的為患者餵飯、喂菜。前幾日,氣溫驟降,病區溫度低,且因疾病原因患者末梢循環差,您便將自己的暖寶寶帶到科室為患者暖手暖腳,因擔心患者燙傷,您細心的自己試好溫度後再給患者使用。31床的老奶奶已在CCU住了一個多月了,大家都在積極的救治她,但因病情發展,老奶奶還是離開了我們,您帶領護士們輕輕的為老奶奶擦淨身體,讓奶奶走的安詳體面,還不忘安慰不能來為奶奶送行的親人,只想讓他們少一點遺憾和悲痛,我深知您深深體會過痛失親人的傷痛,此時看似堅強的您讓我心疼,希望所有人遠離疾病和痛苦,願所有人一切安好!


護士長只說一句:就是來打硬仗的!大家硬生生的把CCU接了過來,一大堆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穿起三層防護服,護士長帶領著隊員們一頭扎進病房!短短几天,病房環境改觀了,護理工作高標準順暢地開展起來了,危險操作防護到位了……連續高壓高強度的緊張工作,護士長真的要累壞了——她出現頻繁的早搏。


護士長說,不管這些病人能不能好,他們的家人們不能進來照顧他們,我一定要把他們當自己的家人替他們的家人好好的照顧他們。說的時候,她的眼睛裡泛著閃閃的淚光。我後來才知道,護士長的母親僅僅離開她不到一百天!我和護士長說:最喜歡你們護士認真專注地照顧患者工作的場景——那的確是我心中最美的畫面!鄂州市中心醫院來輪班的護士們說,如果非要去重症監護室,就去11樓!我知道這是同行對護士長她們工作的最好褒獎和認可!

——隊長秦宇紅

我在病區查房、看病人的時候,總是不時的傳來護士長的聲音,“我來”、“給我吧”、“我教你”。在臨床工作之餘,護士長還要有許多工作,比如排班,護理團隊30餘人,來自6家不同醫院不同專業不同資歷,人員排班如何配比,需要做全方位的權衡利弊,耗神耗力耗時間。另外,這麼多護理人員,人員流動也很大,如何保持護理、操作的規範和一致性,她加班加點的做好了《護理手冊》,說等到疫情結束那一天,我們團隊離開湖北鄂州,能給他們留下一些有益的工作思維也是好的,希望能把北大國際醫院的“博愛、尊重、精勤、卓越”核心價值觀植根於鄂州市中心醫院,願他們有更好的未來!

——副隊長王生浩


有一次我凌晨四點下班回來有事情和楊老師彙報,等收拾完五點多就給楊老師微信留言了,結果她當時就給我回復了,我記得凌晨一兩點她還在群裡佈置安排工作,每天讓我們多睡覺多吃飯,自己卻辦不到。

——隊員蘭爽

除了專業過硬,在日常的生活中楊老師給予了我們最大的精神照料,繁忙的工作之餘,楊老師還能及時為我們做心理疏導,根據我們不同的工作生活狀態及時的找我們一一的交流談心,像大姐姐更像一位長輩,循循善誘,亦師亦友。

——隊員張玉

我們在護理上遇到的難題,楊老師都會想方設法幫忙解決,有楊老師在心裡踏實。

——隊員趙靜

每次都上最忙的時間段,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專業技術過硬:難留置的胃管或者穿刺困難的時候都能等到幫助和解決;危險的工作搶先幹:留取咽拭子、氣管插管的時候總是衝在前面;最累的工作自己來做:消毒隔離、擦拭地面、整理病房、更換床單;對臨床工作質量把控,及時發現護理隱患和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避免出現差錯;關心隊員生活和心理,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擾和困難。

——隊員郭淼

知道我鼻樑被口罩壓紅了,馬上給我送來水膠體敷料。前幾天累得心悸,吃著藥還在堅持工作。楊老師是我們的好榜樣,也是我們的好家長!

——隊員張豔

楊老師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了您,我們一切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白天的辛苦,晚上的總結,都給我們一字一句編輯在微信群裡,讓我們大家能夠避免差錯的發生,使得我們對工作更加得心應手。謝謝您,楊老師!

——隊員付瑜文

昨天下班的時候,楊老師習慣的在下班前認真再次巡視每一位患者,突然發現26床血氧飽和度下降,心率下降,面色不對,她立即呼叫醫生,指揮護士推搶救車,準備藥物,做記錄……很快,醫生到達判斷可能痰堵,我們一起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搶救,時間緊急,楊老師顧不上戴面屏,也沒有用密閉式吸痰管,直接給患者從氣管插管裡吸痰,吸出大量粘痰,同時我們迅速給藥,去甲、多巴胺等藥物執行,患者很快恢復了心率,血氧飽和度也達到了98%!

——隊員王芳

為27、28床兩位患者拔除氣管插管時,在不完全具備防範拔管暴露風險的防護條件下,原本應該下班的楊老師堅持留在病房,並衝在前面,為患者行開放性吸痰,配合醫生拔管,感謝楊老師一直如家長般愛護著我們每一個人!

——隊員劉媛

印象中楊燕君護士長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來我來”,她會親自給病人餵飯,給病人清洗... 所有的事情,越危險,楊護士長越是衝鋒在前。

——隊員付雪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