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得了艾滋病,他一起生活的孩子容易感染嗎?

309886125


父親如果是艾滋病毒(HIV)陽性,在一起生活,孩子不容易感染,但確實有被感染的例子。

通常孩子感染HIV是因為母親為HIV陽性,在懷孕期間或生產期間傳染給孩子的,父親傳染給孩子的情況很罕見,2018年9月《艾滋病研究和人類逆轉錄病毒》雜誌報道了一例。

這一例發生在葡萄牙,孩子的母親是HIV陰性,孩子生下來自然是HIV陰性,但是當孩子4歲的時候被診斷為HIV陽性,有關部門馬上展開犯罪調查,因為懷疑這是一起性虐待兒童案件。

這樣就必須搞清楚孩子是怎麼樣被感染的。

孩子於2009年出生,他出生後不久,其父被診斷為HIV陽性,同時患有梅毒和水痘,正在接受治療,全是有流液體的大水泡。

研究人員分別從父子身上採樣,對其HIV毒株進行基因分析,得出結果父親先感染HIV,然後在孩子出生後傳染給孩子,估計是因為接觸了父親身上水泡裡的病毒,感染HIV初期病毒濃度很高,感染性很強。

在此之間,也有個少數幾例相似的病例報道。

這種父子之間的感染很罕見,只要不接觸父親的血液和體液,就不會有問題。如果父親服用抗病毒藥物的話,體內病毒滴度很低,也不會被傳染,


京虎子


父親有艾滋病,和孩子一起生活,在這種密切的親子關係中,孩子暴露在艾滋病毒環境的機會更多,相對來說更容易感染。

艾滋病的父親不但是個患者,還是家庭的頂樑柱,孩子不能缺失父親的教育和關懷,不得不要面臨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狀況,必然可能給孩子帶來威脅。

不過,在現實中種傳染的例子非常罕見。為什麼罕見呢,因為還是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發生傳染的情況,可能跟家庭成員之間的密切程度、風俗習慣、知識素養,甚至跟貧困程度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有的人看了這話可能不高興了:怎麼還跟知識素養有關係?因為,對於有些艾滋病感染者來說,本身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並不能深刻認識到這個疾病的傳播途徑,沒有管好自己體液和血液的概念,甚至還動不動對小孩進行家暴,那麼,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有可能在各種創傷發生的情況下,通過血液途徑感染。

龍大夫曾經管理過很多艾滋病感染者,有些人是配偶和孩子的,其中就有單陽家庭(夫妻一方有艾滋病,另一方沒有)。在管理過程中發現,對,艾滋病感染者及家庭的科普教育非常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家庭成員之間,普通的生活接觸,在沒有血液暴露和傷口直接接觸的情況下,是不會傳染的。這要求感染者管理好個人的生活用品,以及處理好皮膚破損等情況,將排洩艾滋病毒在環境中的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降低傳染性的根本,是降低血液和體液中的艾滋病毒核酸(HIVRNA)。艾滋病感染者通過規律、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後,一般都能達到這個目的。在治療過程中,積極按照規定進行復查,當血液中艾滋病毒核酸持續檢測不到,基本上不具有通過性生活和普通生活接觸感染的可能。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我是專業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我來回答一下。

如果是沒有意外情況下,與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感染的,但也是存在感染風險。艾滋病是一種破壞人的免疫系統的疾病,潛伏期可到幾年至幾十年不等、尚無特效藥可治、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社會危害較大。

但目前艾滋病處於可控可防狀態,其三種主要傳播途徑為: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接觸傳播。當然,與兒子一起正常生活,性傳播及母嬰傳播途徑根本不存在,故其傳播途徑相對較窄,雖然其傳播可能性不大,但仍需注意其發生感染,以防萬一。故需要我們瞭解日常生活中那些行為生活方式會或者不會感染艾滋病?

首先,一般的接觸和肢體碰撞是不會感染的;又如簡單地共同進餐、握手、說話、共用廁所等也不回導致感染;當然人們所擔心的蚊蟲叮咬也不會引起感染;也有人擔心打噴嚏之類行為會使HIV病毒像其他病毒一樣通過呼吸道而被感染,這擔心是無意義的,因為HIV病毒在體外存活能力差,故不會被感染。

但是,生活中難免會咯咯碰碰,一個不小心難免會出現受傷流血事件,進而通過血液途徑進行傳播。如若患者出現口腔潰瘍、嘴唇裂開等應儘量避免與孩子同桌吃飯等,同時不應與患者共同使用指甲剪、牙刷、剃鬚刀等,以免發生傳染。

如若不幸感染HIV病毒,應調整心態,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做好各種生活防護,避免與一起生活的孩子發生感染。

我是在疾控中心專業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所以有關於艾滋病的相關問題都可以關注私信諮詢哦,謝謝。


波波醫生說健康


如果純粹從答題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題目問的是和HIV感染者一起生活,孩子是否容易感染,這個答案可以很明確---和HIV感染者在一起生活,不容易感染HIV。

看了前面的回答,包括一起一些類似問題,很多人都說雖然HIV傳播途徑就是血液和性途徑,一起生活起居並不存在感染途徑,但是在一起生活,密切接觸,還是難以避免磕磕碰碰,所以問到是否願意和感染者一起學習工作生活,很多人是還是但是有感染風險而不願意。這一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比較艾滋病還不能治癒,又揹負著很多歧視的眼光,根據調查在所有疾病中,艾滋病一直穩居歧視排行榜第一。

我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說到丙肝的傳播方式提到“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共用剃鬚刀、共用牙刷、紋身和穿耳環孔也是潛在傳播丙肝病毒的經血傳播方式。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對乙肝傳播也有類似描述,但是表示生活接觸和同一辦公室工作,同住一個宿舍不會,共用廁所不會感染。但是同樣2015年頒佈的艾滋病診療指南,並沒有提到過剃鬚刀和共用牙刷可能是感染途徑,而是說了“同吃同飲的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我們不知道這樣的表述差異,是以往專家認為確實存在不同,還是隻是不同專家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已。

從真實世界來看,確實乙肝和丙肝存在更多傳播途徑不明的感染者,尤其是家庭成員存在感染者,而在排除性接觸途徑後,仍有其他陰性家庭成員轉陽,所以推測存在共用剃鬚刀和牙刷感染或者其他密切接觸感染的可能性。但是HIV卻沒有這樣的案例,至少沒有確切的報道證實存在這種途徑(也許有報道而筆者孤陋寡聞沒有看到,希望大家提供信息補充)。

最後,我個人觀點認為,和HIV感染者共同生活很難被感染,但是要避免共用剃鬚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東西。長輩照顧孩子,避免咀嚼食物後再喂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從我們看到的感染者家庭來看,家庭成員對HIV感染者的照顧都是一如既往的,親情可以戰勝對疾病的恐懼,反過來,如果是自己孩子感染了,父母和爺爺奶奶都很少擔心自己安危,而是把照顧患者房子第一位,但是醫護人員要告知必要的防護知識。

本人觀點不代表所就職單位或所屬任何協會、系統觀點,不代表所發表平臺的觀點。


感染科李侗曾


一般都不會傳染給孩子。但還是要了解和注意以下幾點。

一、父親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毒活躍度,降低傳染力。

二、避免過於親密的舉動,都是不會傳染的。其易於傳播的方式就是體液的密切接觸,如下圖。

三、雖然日常生活接觸是不容易傳染的,但家庭生活中,因為要長期生活在一起,儘量應該個人物品單獨管理,以確保安全。

四、如有高危行為,如:孩子有傷口密切接觸體液應及早做好預防措施,口服藥物預防病毒傳染。


玖零後徐醫生


艾滋病是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傳播的,但艾滋病人還是應該積極治療,力爭讓CD4淋巴細胞保持在400以上。如果不接受治療或者按時服藥,疾病進展,失去免疫力,就很容易感染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等等。再加上大部分感染需要用很多抗生素,和多次住院,所攜帶的細菌很多是耐藥菌。到那個時候即便艾滋病毒不傳染,身上也會有很多其他病原體,其中難免就有存在傳染性的。這些病原體如果存在於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和體表上,就可能傳染給孩子。


長青醫生


目前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性傳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特別是男性同性戀傳播可能性更大。

(2)母嬰傳播:母嬰傳播也稱圍產期傳播,即感染了HIV的母親在產前、臨產進程中及產後不久將HIV感染給了胎兒或嬰兒。可通過胎盤,或臨產時通過產道,也可通過哺乳感染。 兒童艾滋病感染者的絕大多數是通過艾滋病毒經母-嬰傳播感染的。

(3)血液傳播:通過輸血或公用注射器傳播,目前這種傳播方式越來越少。


傳播艾滋病的最主要的傳染物包括: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等中含有大量HIV,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淚水、唾液、汗液、尿、糞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滲出液的情況下含病毒很少,一般不具有傳染性。

那些情況不會傳染艾滋病呢?

HIV不能通過空氣、一般的社交接觸或公共設施傳播,與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HIV。如握手、擁抱、吃飯這些行為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同時,與艾滋病患者共用馬桶、電話機、餐飲用具、臥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這些也一樣不會傳染。同樣,艾滋病也不會通過蚊子、小貓、小狗等動物傳播。



因此,父親感染艾滋病後,和他一起生活的小孩感染可能性較小。


小小柳葉刀



扁鵲兄弟的小信徒


艾滋病的傳播條件比較苛刻,只要注意好防範,艾滋病是不容易被傳染的!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所以艾滋病的可怕不是由於它病毒本身帶有致命的物質,而是它能破壞我們的免疫系統,使我們對外界的防禦力下降,甚至近似消失,如果免疫系統崩潰的話,那麼人體就會容易被這些細菌、病毒擊潰的。平時很多人遇到艾滋病患者都是像見到猛虎一樣,都是一種能不接觸就不接觸的態度,因為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畢竟艾滋病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其實我們不必如此緊張的,因為艾滋病雖然可怕,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很脆弱的,在常溫下存活時間很短,所以艾滋病的傳染不是那麼的普遍的。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其中主要是途徑是性傳播和血液傳播,但是一般的接觸是不會傳播的,肢體的相碰之類的都不會傳染的,比如共同進餐、握手、說話、共用馬桶,這些都是不會傳染的,還有甚至蚊蟲的叮咬都是不會傳染的,因為病毒在蚊子的體內已經被殺死了,或者被處理掉了。很多人擔心唾沫有病毒的,其實病毒是隻能長時間存在血液和體液之中,唾液很少會有的,就算有,艾滋病病毒會很快死亡的,就算像是有位艾滋病患者對著你打噴嚏,如果病毒可能隨著唾沫會進去到你的身體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樣,進入消化道後就會被消化道內的蛋白酶所破壞,所以和艾滋病患者交談等,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


一個人之所以被感染是因為,艾滋病病毒是從患者身上的血液或者體液直接進入到你的血液或者是體液的,比如輸血時,輸入的血液帶有艾滋病病毒或者是針頭帶有艾滋病病毒,或者是同用一個剃鬚刀這樣都可能傳染艾滋病的,因為剃鬚刀會損傷表皮的,而表皮的病毒就可能從剃鬚刀傳到另個人的表皮血液之中,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範好這些。


帶傘魚


艾滋病的傳播主要通過血液、性關係、以及母嬰等方式傳播,單純的生活在一起通常情況下是不會被傳染的。因為我們的皮膚是防止病毒和細菌入侵的天然屏障,即便是接觸到艾滋病病毒,只要皮膚上沒有傷口或者是破損,在接觸到這些汙染物後按照六步洗手法認真洗手,受到傳染的幾率幾乎為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艾滋病患者身上出現了傷口,比如手指劃破了、流血了,需要戴一些橡膠手套,避免血液沾染到家中物品,而且患者的分泌物,包括被分泌物和血液濡染了的物品,都要做消毒處理。最好也不好和患者共用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品。家中有人感冒時,避免和艾滋病患者接觸。如果家屬不放心,可以做一個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及早清楚自己是否已經感染。

患艾滋病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難過的是人們對艾滋病患者的恐懼和疏離,這種心理上的壓力也不利於艾滋病患者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