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文中图片,由作者摄影于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他辱没了祖先;

他的后代都要隐名埋姓;

他死后不能归葬祖坟;

他被皇帝剥夺了做男人的权利。


他是个大丈夫;

他的目标明确;

他的作品影响了整个民族;

他不但用他的作品;也用他的气节为许多人作了榜样。

他的名字,叫司马迁。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那是公元前99年的事情,当时的汉朝正和自己的老对手匈奴激战。汉武帝派大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结果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率军南逃。当时担任骑都尉的李陵带着几千汉兵为大军殿后,对战几万匈奴士兵。终于寡不敌众,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匈奴。

在汉朝皇帝的大殿之上,大家都在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的时候,当时45岁的司马迁却和大家唱了反调,他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的。”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这些话深深的刺激了本来就是有火没处发的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是存心反对朝廷。反正要找个为这个事情负责的“替罪羊”。于是,司马先生就顺利的成为了这次让汉朝、让皇帝蒙羞事件的出气筒。汉武帝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严刑审讯。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司马迁运气已经可以说是背到家了。然而不久,边防上传来消息说李陵带匈奴兵来攻打汉朝了。汉武帝得知后,真是怒不可遏,立即处死了李陵的家人。“李陵的同党”司马迁也因此事被重判了死刑。后来经大家求情,皇帝又改判司马迁以宫刑。宫刑简单说就是净身,净身后就不再是男人,而成为了不男不女的阴阳人了。在中国古代,做太监的人就都要经过这样净身之后,才能进宫的。这对于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是辱没祖先、后代的大事。据说当时司马迁在狱中,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求一死。但是他后来转变了想法,他选择了“忍辱偷生”。偷生的原因很简单,他有个心愿未了。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司马迁在给友人任安的信里说了这样一段话,(原话是文言文,比较难懂。我在这里直接翻译成现在的白话,以便阅读。)他大概说的是 “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写一本书就是他“偷生”的原因,而这本他为之“忍辱偷生”的书,先是被当时的名士东方朔定名为《太史公书》,后世的人们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史记》一书一共花费了16年才写成,完稿的那年是公元前91年。而司马迁在第二年就去世了,他的死有三种说法:1、被皇帝逼死。2、自然死亡,也就是病死。3、书成之后,不愿再受辱,自尽。老实说我也不知道那个是正确答案。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他书成之后,不愿再受辱,于是自尽的说法。这更符合一个大丈夫的作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象司马迁这样受过宫刑的人,死后是不能归葬祖坟的,因为太丢人。于是,他被单独安葬在远离祖先的一个荒山上。韩城有个徐村,住着不少姓“同”和姓“冯”的人家。据说他们都是司马迁的后裔。这二姓原本都姓司马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于是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由于是一脉相承,到现在,这二姓在当地还有不通婚的习俗。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从记载上计算,2009年是《史记》成书2100周年,我在今年的一月一号就跑到了当年埋葬司马迁的荒山上,去凭吊这位公认的“文史祖宗”,那位只做了半生男人的伟丈夫。他深明大义,目标明确,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忍受一切艰难困苦。我觉得他应该是我的榜样。在《史记》写成的2100后的第一天,我有幸站在了他的面前。

现在那山上有个后人为他修建的司马迁祠,韩城徐村的冯、同二姓还不时的去祭奠这位祖先。那么多年过去了,那时的汉朝、匈奴、汉武帝都已经灰飞烟灭,唯有《史记》还留在世上,为我们诉说我们先人的事迹,以及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故事。

他辱没了祖先,被皇帝割去了男身。后来,他成了万世景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