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疫情赛跑的惠州“摆渡人”

<table> 与疫情赛跑的惠州“摆渡人”

接到出车指令后,吴志华和罗永秋立即开始穿防护服。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摄

/<table>

从1月19日惠州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开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司机班组长吴志华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这些天,他和组里的同事轮流承担起转运确诊患者的任务,连续12个小时的值班时间里,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和吴志华一样24小时待命的,还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22名医生和7名护士,以及10名院前急救科司机,共同组成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转运队。他们是疫情期间的生命“摆渡人”,在首例和第62例确诊患者接连出现的整整一个月里,他们出车39趟,先后转运56名确诊患者,全过程中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每一次出车,“摆渡人”都要在负压救护车里忍受长达数个小时的低气压,加上防护服的层层包裹,缺氧、晕车是常事,但他们义无反顾。冲在危险前沿的他们知道,这是一场与疫情的赛跑,他们越快将病人转运到感染病区,疫情传播的风险就少一分。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即使晕车了,也要先安抚患者

洗手、戴口罩、戴第一层帽子、穿隔离衣、戴第一层手套、穿防护服、戴第二层手套、戴护目镜、穿鞋套……一层又一层,每个缝隙还要粘上胶带密封,这是惠州“摆渡人”接到出车指令后需要做的所有准备工作。起初,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罗永秋需要花上近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一系列步骤。

从1月19日发现首例疑似患者,到2月18日转运第62例也是截至目前的最后一例患者,整整一个月里,罗永秋和他的同事们轮番值守,24小时待命。后期确诊患者集中出现时,最多的时候罗永秋一天跑了3趟。

“每次接到指令以后,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司机先做好严格防护,一上车就联系隔离点的主管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救护车停靠的位置;到达后,我要观察患者的症状,确认是否需要使用吸氧和监护等设备,再引导患者上车”,连续参与转运工作一个月以后,罗永秋早已对转运过程和注意事项了然于胸,穿防护服的速度也加快了,只需10多分钟。

即便如此,转运病人的路途仍不轻松。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介绍,为了减少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被患者感染的概率,负压救护车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连续约两个小时处于低气压的环境中,加上路途遥远颠簸,车厢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常常出现晕车的情况,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不适感更为强烈。

护士赖海珠至今对2月4日的一次出车经历印象深刻。那天,她与转运组医生杨伟平、驾驶员叶祖文一起到惠东转运确诊患者。在密不透风的负压救护车内,来回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杨伟平出现了晕车反应,几乎要呕吐出来,赖海珠察觉到队友的情况后,强忍自己的头晕不适,鼓励他道:“放松、深呼吸,就快到了!”就这样,他们一路互相鼓励和照顾,终于将病人安全转运到医院感染病区。

作为医务人员,“摆渡人”往往顾不上自己的晕车反应。“每个病人对未知的疾病都比较恐慌,受到心理影响,在车上他们会更难受,哪怕自己晕车了,我们也要先安抚患者。”罗永秋说,为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车内他们不能与患者进行言语交流,只能用眼神和动作示意安抚患者的情绪,为他们做心理疏导。

“这次疫情中,每一位急诊人都把自己的职责发挥到极致。”王国标记得,2月3日那天,护士包彩婷连续出车4次转运5位患者,全天都在出车和消毒之间来回忙碌,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她没有丝毫怨言,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每一位院前急救的医生护士和司机都付出很多,尤其是党员,面对疫情第一时间冲上前线,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王国标说。

与疫情抢跑,他们不曾停歇

安全接回患者并送至感染病区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转运队的医护人员还要对救护车进行消杀——先是用酒精擦拭车内车外,这一过程需要20分钟,随后,再把车开到指定区域,打开紫外线消毒灯消毒30分钟。

在救护车接受紫外线消毒的同时,医护人员才开始对自身消毒。赖海珠告诉记者,这时他们需要非常谨慎地脱下防护服,“一个步骤没做正确,就有可能把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3层防护每脱下一层,必须进行手卫生消毒,进入相对清洁的区域,再脱掉下一层,最后进入清洁区,脱下最后一层防护,并淋浴冲洗干净。到这里,转运患者后的消毒程序才算最终完成,前后耗时至少50分钟。

在转运3趟患者的那天,罗永秋几乎没有停歇,“刚把病人接回来,做完了消毒,就又接到下一个转运指令,马上开始穿防护服出发。”罗永秋说。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梁志聪告诉记者,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目前累计的62例确诊患者中,除了个别自行前来就医的,56例患者均由转运队出车接诊至该院,出车次数达到39次,最多的一天是2月3日,在那天,转运队出车5次。

按照后期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当天必须出结果,确诊后需要第一时间送往定点医院救治,有时核酸检测结果在半夜出来了,转运队也要连夜前往隔离点转运病人。“不能让一个确诊病例隔夜停留。”梁志聪说。

吴志华从事救护车司机行业刚刚满10年,由于疫情,2020年成了他工作10年来最艰苦的一年。司机班的值班时间和医护人员不同,每天仅划分了2个班次,一个班次持续12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时刻待命,随时准备穿好防护服——这是一道他从未接触过的程序,起初动作不利索的他甚至要花上半个多小时才能顺利穿好,如今他已经可以驾轻就熟地穿脱防护服了。

和医护人员一样,吴志华和司机班其他同事从1月19日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接到转运指令后,他们马上做好防护,开上负压救护车和医生护士一同出发。碰上病人集中确诊的日子,他的一位同事从上午10时多穿上了防护服,直到晚上8时下班才最终脱下,中间历经近10个小时,连午饭也没顾得上吃。

在与疫情抢跑的这场比赛中,救护车司机是决定速度的重要角色。吴志华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安全快速地驾驶车辆转送病人,“我的车开快开稳一点,他们(医护人员)在车里被感染的风险就低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