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大多數老師是怎樣做的呢?

千里馬4251


你好!傳道授業解惑的意思:傳播道理、教授課業、解答疑惑。出自唐代韓愈《師說》“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傳播道理,傳授學業,解疑答難的人。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多數老師都做到了授業,也就是傳授學業,教授文化知識,以能夠提升學生的應試分數為目的。

至於傳道,好像在班會課和政治課上講的多一些。至於其它學科要看個人了。相對而言,語文課上,跟“傳道”結合的還緊密些。因為有些文章其實也包含了人生的哲理,細心品味,能品出為人處世之道。而理科的“傳道”功能相對差一些。如果科任老師有意識地引導,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反之則不然。

至於解惑,這是學生和老師雙方面的事情。一是學生要有惑,而且也願意向老師請教,老師還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幫助學生解惑。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雖然會有疑惑,但是不願意向老師尋求幫助。所以“解惑”也就無從談起。

要想讓老師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師要意識到教師不僅要把書教好,還要學會育人。要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的天職。二是學生要善於思考,善於提問。三是要改善師生關係,如果能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再好不過了。學生有疑惑,能主動向老師請教,老師也樂於回答,能夠回答。這可是也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了。





小二郎學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大多數老師是怎麼做的?

這個問題不知問友出於何種背景想法提出。

A.你想弄清楚現在教師敬業程度大可以搞個調研。

B.如果有行為不端的教師傷害到你可以進行舉報。

C.如果你是教師,想充充電,沒問題,各司其職,看看至今仍奮鬥在一線的白衣英雄們,或許你有了新的動力!

D.如果你是想步入教師這個群體,那麼代表我能代表的老師們歡迎你。

F.如果以上都不是,且聽我下面的幾點分享:

1教師是一個自古有之的行業,言傳身教的教育可以追溯至上古周朝,這是一個必然產生也是歷史中不可缺少的職業,自古天地君親師就明確了老師的極高地位,我們做老師的也理應對得起這份神聖的職業!這是對於教師的希冀。

2教書育人,不止於書本知識的傳授,還要教會學生良好的性格,待人接物,高效的學習習慣,強大的表達能力,較強的社交能力,不是給老師戴高帽,因為與老師相處的時間僅次於在家時間,而且是在最好的學習年紀,具體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說每一門都開設課程,不過老師的一言一行確實影響孩子這些能力的培養,所以細節上,老師們也要有所思考,儘量讓孩子們全面發展。這是對教師條例。

3根本上講,教師也還是個職業,也需要掙錢養家,不能一刀切的斥責教師行業裡的崇尚效益,但是對於目的不端,行為不純的教師還是要勇敢的指出來,以免誤人子弟。這是教師紅線。

4教師責任雖重,但也要家長配合,家長雖是學生至親,但是基於術業有專攻,也不能簡單的把簡約任務分配給家長,當然筆者觀點無關應試素質之爭,無關教師家長教學主角之爭,僅是個人觀點。這是教師後援法則。

5充滿活力的培養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助其日後人生大放異彩!這是教師理念!

筆者回答希望對該問友有所幫助!

諸君健康!





江湖教書先生


當今社會,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教師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使學生逐漸培養起獨立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老師要用合適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吸收與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提出他們的疑惑,老師要採用恰當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最終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萬有引力abc


你要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盡心盡力的,即便有個別奇葩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我周圍的親人都是老師,所以對這一行算是有比較的瞭解!

關於教育這個行業絕大多數的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孩子學習好就一定是老師教的好,其實這裡面他們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孩子心理性格的培養。忽略了對小孩心理性格的塑造,其實已經是在成功的起跑線上輸了一步!老師作為傳道者,固然有些非常重要的後天因素,但是如果小孩塑造不好,長歪了,想靠老師那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且由於社會不可抗力因素,性格不好的小孩一般學習也不會太好,還經常惹事,所以很多學校其實不是很喜歡找這類學生,老師在經管一系列管教後依然沒有很好的改觀,也會漸漸磨掉老師的耐性,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老師也是人,也要吃五穀雜糧,也有喜怒哀樂,不可能做到一視同仁,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學生和不喜歡的學生。所以請不要過於苛責老師,其實對大多數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出出色的學生,是對自我的肯定。


龍嘯創財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應該分兩方面,一是傳授知識文化,二是育人。

傳授知識方面,中國老師做的很棒,成績斐然。中國教育擅長高效的傳授知識,這些年為社會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這是中國教育成功之處。但也有不足,傳授知識的時候對思維和文化培養不夠。學生會做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題做的夠多,你出的題我做過類似的所以才會,當遇到不熟悉的題型時可能就束手無策了。中國教育太片面的追求熟能生巧而忽略思維的培養,特別是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有文化教育比較缺失,每個知識每個學科都有特有的歷史文化,科學家創立新的學說,發現新的結論以及背後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些因為與考試無關我們學校都很少教,老師不重視,學生自然也不重視,所以培養出來很多有豐富知識卻沒有才華靈氣的人才。可能用詞不太準確。

二是育人。中國教育在這做了很多,但也有不足,有時是些客觀原因導致的。育人應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建立健康的人格,培養積極、自信、勇敢、樂觀的人生態度,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想法,學會與人相處、合作等等。中國老師其實做了很多,學校有主題班會,有各種主題活動,教師也會因為學生犯錯找學生談話,批評教育,或是找學生談理想目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等等。有人會說做這些遠遠不夠,確實如此。但是學校老師不知道麼,他們當然知道,很多教育活動學校老師想做卻不敢做,因為怕出安全事故,學校老師承擔不起責任,教育局不為學校頂著,社會媒體也不理解。記得看過一個報道,中國小學生和外國小學生踢足球,儘管中國小學生用盡全力最後還是輸了,而且輸的很慘,這是為什麼?中國學校如果開展足球運動,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訓練、不是想到通過運動培養學生的頑強毅力和競技精神,而是出了安全事故怎麼辦,誰來承擔責任。這裡的安全事故要打引號,學生運動時卡了碰了都會讓老師校長緊張半天,因為家長要是鬧起來就是一個安全事故。還有山西朔州一中地理老師,西南大學公費師範生,為了旅行承諾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畢業禮,畢業時領著11名學生騎車去上海,沿途學習當地的地理知識,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可是後來報道消息說,他實行自己的計劃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學校領導多次打電話不讓,學生家長也不理解甚至公開反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但他自己還是很怕,真要出了事他的教育生涯就毀了。我們的社會對教育太過於強調追責了,導致了很多想做事的學校老師不敢做,做了也瞻前顧後唯唯諾諾。看過一段視頻,日本小學生的體育課,學生一個一個的奔跑者做各種危險動作,在中國學校是不可能的,日本培養的是一群狼一樣頑強活力的下一代,而我們在培養什麼呢?

其實中國的教育還是很成功的,中國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們的教育。出現的問題是社會發展不夠充分的原因,我們需要的是時間,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問題自然消失。但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轉變我們的一些觀念,多點包容,包容那些有良知老師犯的“錯誤”吧。





孫老師講數學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簡單理解,傳道:就是做為老師或師傅,通過言傳身教,給學生或弟子傳為人之道,處世之道;授業:就是教授學生一些生活技能,工作方法;解惑:解答或探討一些關於生活、關於工作、關於理想、關於未來問題或解決方式……








九歌YF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句話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為師者應該學什麼,師者第一件事情就是傳道,其次是授業,再其次是解惑,而我們當代的師者少了兩頭,我們的教育只有授業,其他的都沒有了,一頭一尾沒有了,我們教出來的學生那能成為有用的人才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我們的師者首先要做的是搞明白你能否傳道,你能否解惑,你才能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師者,你才有能力去育人,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我們現在的老師怎麼做,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師”,其實他們自己還有搞明白什麼是道,什麼是惑,授業也僅僅限於手中的課本而已,所以從我認為缺的很多知識,現在的很多老師屬於“漢堡包”類型的速成老師,他們是一個模板,一個方式,一個套路培養出來的師範型老師,說句心裡話,自己還沒有學明白呢,就在教人了,而且還具有近親結婚的後遺症。

所以希望我們的老師們,我們的大學,我們的師範要加大人文和文化必修課,讓更多的老師能夠儘快的學到,悟道!才有一定的能力去做一個合格的師者。

1/悟道才能傳道

2/專業才能授業

3/明惑才能解惑

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師者,悟道,學道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


周老師天地合文化


我是一名人名教師,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

首先,傳道授業解惑是每一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必須要有一種使命感,就是“為國育才”。我們也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盡一份綿薄之力。

像這樣的老師,不管是那個時代都是社會的主流。

其次,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每一個老師的職業素養。

愛崗敬業,潛心教育,關心孩子,是我們每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聲,也是我們“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的承諾。

最後,作為一名人名教師,我們做好自己的專業,備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孩子,用心教育!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說文解字小課堂


傳道

這裡的道,過去主要指儒家學說。當代,教師傳道傳的是馬克思主義之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傳的是理想信念、愛國主義、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道。

授業

過去指傳授具體的科學文化知識。現在,教師仍然主要是通過課程傳播知識。但要做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既要在普通的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又要變革傳統思政課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解惑

從來都是知識學習不可或缺的手段。積極向老師請教,老師熱情耐心對學生解答,提高知識得接受度。

加強教師培訓。以前部分教師的授課水平有限,國家通過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各高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多途徑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

推進師德建設。以前部分教師師德水平不高,國家積極加強師德建設,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出臺相關文件規定,加強教師師德監管,師德建設不斷推進。


那一處晴空



韓愈在《師說》中談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其中,傳道排在第一位。可見,從古到今,傳道的要求一直很高。 那麼,什麼是“道”?所謂“道”,就是真理。傳道,就是傳播真理。從世間法意義上看,那真理,便是為人之道;從出世間法意義上看,那真理,則是解脫之道。傳播真理的老師,自己必須明白真理,實踐真理,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否則,他就沒法傳播真理。他能傳播的,只可能是道理、知識,甚至是一些貌似真理的謬論。現在,最普遍的現象是,好多不知道真理的人,都在自以為是地傳播真理,反而淹沒了那些正確的聲音。結果,以訛傳訛,以假亂真,知道真理、實踐真理的人,就越來越少。所以,一個人暫時做不到知行合一也不要緊,他至少該清楚正確的方向在哪裡,並且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積極求道。在這個前提下,他才能引導學生探索真理。否則,他只會讓人家跟著自己一塊掉下懸崖。 尤其是現在這個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極快,什麼人都能在網上發表觀點,什麼人都能利用無數個平臺,將自己的聲音輕易傳播出去。因此,對於傳道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年代,但假如運用得不好,真理的聲音、優秀的思想,就會被攪天的信息淹沒;對於求道者來說,這也是個很好的年代,但假如選擇得不好,就會被大量的謬論、似是而非的道理,攪得心浮氣躁,流於膚淺,南轅北轍。可見,網絡這一現代科技,既能推動真理的傳播,又能對其造成巨大傷害。如何能更好地運用它,是傳道者和求道者都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業”?這個“業”,不同於佛教中“業報”的業,而是通過學習、思考、實踐得到的智慧。換句話說,是一種不同於“道”的智慧。很多人將其簡單理解為書本上的知識,其實,它的含義遠不止於此。它跟知識的“識”一樣,指的是見地、思想、境界等等,非常重要,但容易被人狹義地理解。 什麼叫“惑”?所謂的“惑”,就是痛苦與迷惑,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煩惱之惑,由身體的慾望、貪婪、愚痴、仇恨等負面因素引起;另一種是知識之惑,由生存環境、所學知識、人生經歷構成的認知障礙引起。解惑,就是破解、消除這兩種痛苦與迷惑。然而,能為人解惑者,必須自己先做到無惑。如果老師本身仍未解惑,整天追求物慾,貪圖享受,每天都被感官困擾,被物慾奴役,眼睛追求美色,耳朵追求美聲,口中追求美食,六根不清淨,就連最基本的煩惱和迷惑都沒有破除,如何為學生解惑?又如何能成為一個好的老師呢? 好的老師,肯定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是社會精英、時代精英、民族精英,這種人不會太多。他不會像大部分混混那樣,渾渾噩噩地活著,人云亦云。真正的精英,絕不是曲意逢迎的人,也不會對混混言論妥協。他們會在一片渾濁的聲浪中,盡力吶喊,即使叫不醒一個時代、整個世界,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陳寅恪、梁漱溟、馬寅初等人。 在他們的年代,每個人都難免被捲進各種風波,如果你堅持自己,就會面對可怕的專制和牢獄之災。但即使在那樣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下,為了追求人類真理、世界和平,陳寅恪等人仍然不惜與主流對抗,堅持自己的獨立主張,始終都在說真話。大家想想看,他們承擔了多大的風險啊!有這樣的胸懷、眼界、承擔者,才稱得上真正的知識分子。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的就是這種精神。 胡適也是這樣。他即使被蔣介石尊為上賓,也不願以政客的姿態出現,他始終都有文人的良心,對政治持批判的態度。他這樣的知識分子,也不多。 真正的知識分子,至少該有承擔的精神和承擔的行為,但在慾望無限膨脹,良心漸漸缺席的今天,這種說法,包括這種精神,卻淪為混混們的笑柄,在功利化的浪潮下,幾乎聽不到一點點回響。這也是當下有許多人陷入庸碌的原因。 所以,每一個有嚮往、有敬畏、有擔當的人,都不要過多地考慮未來的諸多可能性,要守住真誠、嚮往的心。然後,在利眾精神的薰染下,在整個世界的滋養下,在超越智慧的啟迪下,點亮心靈,讓自己一天天強大起來,擁有得心應手的大力。將來,如果有好的機遇,他就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文化傳承者、真正的知識分子、真正的大師。假如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這個世界就會增添許多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