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邊靖樓

代縣邊靖樓,位於縣城中央,我們當地人稱鼓樓,因樓中置一大鼓,故名。舊時為安定邊塞和極目賞景,含有遠眺警戒來敵的意義,所以也叫譙樓。是代縣的標誌性建築。

代縣邊靖樓


據記載:邊靖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通高約10米,、樓分七楹,結構較小。經歷過近百年時間,到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由於一場大火,將樓層的木構建築全部燒燬。於是,當地官員又重新募資修建,將臺基增高到4丈(13米多),樓身增高到8丈(近27米),通高增加到12丈(40米),依照原有式樣,仍保留了7間樓閣。3丈(10米)的臺基中,有南北可通的石門洞,氣勢頗為雄壯(記得小時候那門洞還是通路來著,黑沉沉的,很是嚇人)。樓的四周,又建有廊坊,坊壁書錄歷年本州境內考取進士者的姓名。 成化建樓之後,又經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兩次大修,更顯雄壯。今存建築基本保持了明清原式,臺基高13米,長43米,寬33米,石券門洞縱貫南北。樓身高26米,寬7間,深5間,四周仍為廊坊。整體建築規整精巧,雄渾壯觀。登樓四眺,山河遼闊,塞上風光無限。

樓上正面上懸"雁門第一樓"和"聲聞四達"兩巨匾,北面懸"威鎮三關"一巨匾,真實地描繪了她的雄姿。當地常將邊靖樓與應縣木塔、河北正定隆興寺的銅鑄菩薩像相比,有"代州鼓樓應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的諺語。 當你登臨鼓樓,細心地研究了她的建築結構之後,會使你聯想到代州木工技藝的悠久歷史,為之而驚歎、感慨。

代縣邊靖樓


1947年秋,葉劍英副主席在代縣路居時,曾興步登樓,眺望縣城及山河景象。

1965年5月24日山西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代縣人民政府立碑。

最近一次大的修葺,是在 2002年,那時候本人正在代縣中學就讀,下課站在教師外走廊就可以看到。不知道為什麼,初修完後總覺得沒有原來大了,後來隨著成長,才認識到,不是尺寸小了,是修葺後沒了那厚重的歷史沉澱,所以感覺上的錯覺罷了。

歡迎大家來我大代縣旅遊觀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