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从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波市先后有28个村庄荣登榜单。

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西坞村,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非常有意思的是,西坞村民多姓邬,“坞”和“邬”,字形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更有意思的是,西坞,原名叫“西邬”。

坞,通常指水边停船或修造船只的地方,邬,则专用于邬姓。

从西邬,到西坞,经历了一种怎样的演变过程呢?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北宋末年,原居临海赤城一带的邬氏先祖邬宁三,避乱徙居四明金溪花楼,号称“邬花楼”。

邬宁三生二子,长子邬吉甫,居河之东,即梁园弄,称东邬。

次子邬祥甫,居河之西,称西邬。

兄弟两家隔河相望,以桥相通,初为木桥,俗称树桥头,后改为石桥聚星桥。

居西坞的邬祥甫,家有五子,历代繁衍生息,遂成大村落。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西邬,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四条河流,纵横交叉,形成“井”字形框架,围绕着村庄,可谓居于水中央。

村庄地形如船坞,在航运为主的时代,四面皆有停靠船只的埠头,附近的人远行,通常是步行到西坞,乘船而向四方。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当地以姓氏为名的“西邬”改为“西坞”,沿用至今。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西坞的航运,曾经盛极一时,1905年,西坞武举人邬谟贤等人合资购置了一艘汽轮,往返于西坞至宁波,后来增至四艘。

时代变迁,1995年5月4日,“奉航1号”完成了最后一次航行,西坞的客轮,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到西坞,桥与古宅,是传统村落的看点。

桥,则以居敬桥最为著名。

居敬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位于西坞街道的北端,东西走向,横跨东街河,地处东街河与北边河的交汇地。

居敬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即公元1540年,经历多次重修、重建,光绪年间编修的《奉化县志•建置》记载:“居敬桥,旧名龟径桥。明嘉靖庚子建,万历间重建,朱之蕃书额,康熙十一年,乾隆三年俱重建,道光二十三年修。”

居敬桥最早叫龟径桥,龟,在旧时是长寿延年的象征,后来人们以谐音而取名居敬桥,两侧桥额上的“居敬桥”桥名,题写者为明代书画家朱之蕃。

36级石阶,桥柱16根,桥栏上有镂空莲花石雕,桥柱上有狮、象等动物雕刻。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西坞的民居,沿井字河,紧凑并列,49条古弄贯穿其中,路路相连,弄弄相通。

古阊门、古墙门、古祠堂、古堂前、古阁楼、古弄堂,古韵犹存。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传统村落西坞村,四河纵横,居于水中央


岁月变迁,西坞的桨声灯影,已随潮流远去。

唯有桥与古宅,承古续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