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今年的春节,因为病毒的肆无忌惮,所有一切外出活动全部取消。

正好开始新一年的补片计划。

一天之间看了三部凯文·史派西的电影——

《洛城机密》、《非常嫌疑犯》、《大卫·戈尔的一生》。

第一部热血神探,第二部悬疑烧脑,第三部社会反思。

我最喜欢第三部《大卫·戈尔的一生》。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为了信仰,你愿意付出什么?

今天不聊泛信仰,聊一聊电影里主人公的信仰——废除死刑。

因为电影带有一定的悬疑氛围,不好透露剧情。

简单来讲,就是两个废除死刑的社会活动家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不断奋斗。

废除死刑,在今天的中国,遥不可及。

看看网友们的极端言论,一目了然,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我们抛开国籍,从其他角度聊聊死刑。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电影中有很好的呈现,如果遇到冤假错案,那怎么办?

司法系统再怎么完善,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精准;

人为办案,即使是包青天、福尔摩斯这样的神探,也很难保证百分百的正确率。

废除死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给那些冤假错案一个机会,给那些被冤枉的嫌疑人一个机会。

当你判处一个人死刑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将一切的后路堵死了。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还有一个原因。

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对极刑的废除。

古代世界的刑法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极其残忍。

中国古代有剥皮、腰斩、凌迟、枭首、车裂等等。

为什么会有酷刑的出现?

简单一点来讲,就是震慑力。

通过酷刑的血腥让人民害怕,从而俯首帖耳。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现代法律除了震慑力之外,更应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考量,也就是人性化。

举例示知:古代法律中,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但在现代法律中,你得结合杀人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综合得出判定结果。

万不可一刀切。

我国刑法对死刑有着明确的规定——

《刑法修正案》: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发生重大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如故意杀人,绑架,抢劫,强奸,贩毒,等危害国家刑法都有可能会执行死刑。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我们还就"杀人偿命"展开讨论。

一般情况下,杀人的动机无非以下三种。

一是冲动型。

这种人作案通常是在气头上、盛怒之下做出的决定。

二是不计后果型。

这就有点陈胜"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味道。

三是有预谋型杀人。

现代法律不仅仅是对犯罪的惩罚,更是对世人的警戒。

以上三种杀人犯,死刑的震慑力也就只对第三种有效。

第一种冲动型犯罪,治本的方法在于心理辅导。

第二种不计后果型,更应该结合杀人动机、环境背景综合来看。

通常这种情况下的犯罪,基本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做出的迫不得已的举动;

亦或者是社会环境使然。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这种犯罪,已经超出了法律命题的界限,更像是一个社会问题。

涉及社会问题的案件,绝对不可以重罚为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也只有第三种,才指望废除死刑来逃出生天。

从古至今,严刑峻法的政权都不长久。

以秦朝为例。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但其执法相当严酷。

关于死刑,我有话要说

商鞅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

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所以,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都以儒治国,以法辅之。

今时今日,除了法律的震慑之外。

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以及民生。这才是国家长远发展之路,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文明化必备之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