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潍县任上因开仓赈灾,得罪上司辞职,离任时两袖清风,百姓依依不舍。

板桥工书、善诗、擅画兰竹,当时称为“三绝”。他做官前后都在扬州卖画,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著作后人整理为《板桥全集》。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郑板桥他成年后大部分时间离家在外读书、卖画、做官,老家的事都由堂弟郑墨承担,两人时常书信往来,现存家书二十余封,透过这些私人书信,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隐藏在“怪人”面具之下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一、 人人平等

郑板桥在家书《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说: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为婢妾、为舆台、皂吏,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吏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名言,他虽出身微贱却胸怀大志,痛感于世道不公,贵族不劳而获,底层百姓做牛做马却不得温饱的黑暗现实,于是带领一群被流放的农民揭竿而起,反抗秦朝暴政,是一个悲剧的英雄。

郑板桥这里引用陈胜的话,意思是说底层社会的奴婢、苦力也是爹妈生养的,只不过命不好生在穷苦的家庭罢了,如果有机会奋发努力,一样可以成功。这差不多就是在说“人人生而平等”了!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另一封《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说: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可见板桥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读书中了进士就看不起农民,也没有觉得自己比农夫有什么高贵之处。在这封信里他还对堂弟说:

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贫民将何所措足乎!

古往今来,多少人做了官、发了财之后,都是买买买,恨不得把全世界都占有了才能满足,郑板桥却认为只要够养活家庭就足够了,如果贪得无厌,那就是挤占穷人的生存空间,是一种罪过。

二、 仁者爱人

郑板桥一生傲视权贵,对下层劳动人民却从不轻视,而是充满同情和爱惜。他在《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中写道:

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行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

郑家从前是大户人家,传下来不少以前穷人卖身到他家做奴为婢的卖身契,到了郑板桥这里,虽然家道已衰,但他把这些都悄悄烧了,家里的帮工用人也都是来去自由,从不刁难。可见他是真的尊重这些人的人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恩惠。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相比之下,早于郑板桥一百多年的明代大忠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被捕下狱,受尽酷刑,死前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待忠魂补。”真是浩气丹心,铮铮铁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千古忠臣,在给儿子的遗书中交代后事时念念不忘地说:

杨应民是我自幼抚养他成人,你日后与他村里庄窠一所,坟左近地与他五十亩。他若公道便与他,若有分毫私心,私积钱财,房子地土都休要与他。曲钺他若守分,到日后亦与他地二十亩,村宅一小所。若是生事心里要回去,你就和你两个丈人商议告着他。原XXX银子买的他,放债一年银一两,得利六钱,按X年问他要,不可饶他。

杨应民、曲钺大概都是杨继盛家的家生奴才,从小就为其卖命,然而主人对他们并不放心,死前还要嘱咐儿子提防他们,不听话就要狠狠惩罚。杨继盛认为自己的命是属于朝廷的,因此拼命反对奸臣,保卫嘉靖皇帝,可惜人家并不领情。他又觉得自家那些下人奴才的命也是属于他杨家的,必须由他说了算。自己心甘情愿做皇帝的奴才,又要别人心甘情愿做自己的奴才,可见他的阶级观念是多么顽固了。

郑板桥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嘱咐堂弟说: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好一个“暖老温贫”,发自内心的爱,温暖人心。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三、大爱无疆

平等意识与仁爱精神在郑板桥那里是融为一体的,他自己身体力行,也用这种精神教育后代。他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说:

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对于家中仆役的子女,要如自家的“一般爱惜”,自家小孩吃零食也要给周围穷人家孩子散一些,千万别让这些穷孩子眼巴巴地围观。不仅是给口吃的,郑板桥更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多帮助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受教育,以知识改变命运。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在《潍县寄舍弟第三书》中他又说: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穷人家孩子上学不容易,就算你让他免费读你家开办的私塾,但他很可能连基本的笔墨纸砚都买不起,所以郑板桥教导家人要时常周济贫寒学子,而且还要照顾到同学的自尊心,助人而不图报,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最核心的价值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郑板桥把自己的平等仁爱之心,也推广到了动物身上。

他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对堂弟说: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氲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

“怪人”郑板桥的家书,让人起敬的真性情和正能量

爱心的对象由己而人,因人及物,推广到自然界的“一蚁一虫”,“体天之心以为心”,不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且尊重自然,这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我们这个人与自然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的现代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