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两余"原则,让你受益终身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两余"原则,让你受益终身

《菜根谭》中有句名言:"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意思就是说:与他人交往,与其最后轻易地疏远分手,不如起初慎重一些,不轻易让他人亲近;承担某项工作,与其最后凭借机巧收拾残局,不如起初大智若愚,做好点点滴滴。

由此可见,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非常讲究技巧的!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中也总结了2句箴言告诉大家:越是聪明的人,越擅长这2种为人处世之道。我们若能熟记老祖宗的以下两句教诲,做人做事,把握"两余"原则,才是大智慧。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

1、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释义:对待他人要留一些多余而不竭尽的恩惠,这样才可以维系永远不会满足的人心。

民间有句俗语叫:"斗米恩,担米仇",即: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你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所以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你不可一次性将所有的好都给予出去,要不然后面没有持续供给,就很快会招致他人怨恨。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菜根谭·概论》中说:"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即:对人施予恩惠,应该从淡到來,如果开始浓厚后来逐渐淡薄,人们就容易忘掉你的恩惠。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

不仅是施与他人恩惠要留有余地,要循序渐进,交朋友也要掌握好尺度,刚开始不可过于热情或交浅言深,因为"热得快,冷得也快",正所谓"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如果你将恩惠或热情一次性释放完了,别人也会看扁你,觉得你不过如此,没有太多利益价值,继而慢慢疏远你。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情商高的人,会善待他人,但不会马上对人太好、太热情,多留一些余恩,总是让人欠一点,这样才可以维系永远不会满足的人心。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

2、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释义:处理事情要保留多余而不会竭尽的智慧,这样才可以提防无法预测的突然变故。

《菜根谭》云:"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意思就是说:君子的心事, 像青天白日那样明显, 不能让人不知道。 君子的才华, 像珠玉那样藏起来, 不能让人轻易知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胸怀坦荡,问心无愧,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但是对于自身的才智,要懂得蕴藏,不可到处炫耀,要不然会"树大招风"或"枪打出头鸟",又是招致他人怨恨,还出力不讨好。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

《处世悬镜》云:"藏者盛",一个人越懂得敛藏自己的才能,越能够低调做人,明哲保身,又持久享受上天赐予的好福气,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厚积而薄发。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浅,越是有本事且锋芒毕露的人,越容易招致意外之祸,所以曾国藩才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历史上,因为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才智,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东汉末年的大才子杨修,老是喜欢在曹操面前显摆自己的聪明,最后却遭到曹操杀害;汉初三杰之一的大将军韩信,自称带兵是多多益善,而说刘邦只能带兵十万,最后却以勇智震主被擒杀等等。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做人不可过于高调,才能也不可过于显露,要不然很容易招致不可承受的灾祸。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情商高的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但不尽显,喜欢留一手,以备不测。

老祖宗教诲我们的为人处世"两余"原则——待人留余恩,御事留余智,虽然很好,但还需要我们多结合自身实践,深刻体会后,再活学活用。

世界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自身努力,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懂为人处世,再大的优势都会被掩盖;懂得为人处世,才能更好提升自己,获得贵人赏识帮助,人生之路必定越走越宽。

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可以看看这本书,在当今社会中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学会做人你就赢了!

在做事,做人和修心上,让自己变得更好!

老祖宗的告诫:为人处世,谨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