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全国的教师们,从你们自身的角度出发怎样看待中小学生减负?

岚乔山悦


我们都读过书,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一直有个疑问,现在的中小学生的负担具体指什么?这个所谓的负担从何而来?具体是指作业量增加还是现在要学的东西比以前多,这个负担是学校给予的,还是孩子父母给予的?是因为社会发展而必然的?还是因为最现实的问题“高考”所带来的的?我个人以为,减负不是一道简单的2-1=1的数学题,是一个综合论述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答案。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他面对的负担都是不尽相同的,一个城市孩子和一个农村孩子他们之间的负担差异是什么,有人做过统计做过比较吗?一个学习成绩好和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他们之间的负担差异在哪,有谁说得上来来吗?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之间的负担差异在哪,谁有个答案?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减负,这个“负”因人而异具体指什么,成因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否则都是空谈,治标不治本。


睿智视频技术


我是中学老师,我希望减负。教了20多年了,以前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下午没课的时候可以娱乐比如唱歌打球下棋等,也可以逛街。学生也是经常组织活动,成绩不是也挺好?

现在这样一天到晚像个神经病一样,老师就是上课上课上课,学生就是作业作业作业,成绩也没见好啊!

我还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我也希望减负。看着孩子一天到晚地做作业,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我当年也没这样啊,不是也考得挺好的?

可是,唉,关键是政策要落实到位啊!


家有儿女初长成呢


想减负就要取消中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可以无条件升入初中,所以,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我们这里的小学生开运动会开一个周,隔三差五搞活动,下午我们初中老师刚去上班,小学生就放学了。然后,小学现在有托管服务,是由家校委员会收钱,然后给老师付报酬的,所以,我们初中好多老师都找门路调到小学去啦!又轻松些,待遇又要好些,学生毕业了也没有一个检验教学结果的方式了,你看,学生和老师就减负了。但是,取消了小升初考试之后,我们初中的老师发现,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初一的学生基础越来越差了,我和老公今年教初一,老公说:教了一辈子,终于教到一个学生把“已经”这两个字都写错的啦!以往的学生最多写错一个字,这一届学生有把这两个字都写错的啦!有数学考零分的,我教他们写自己名字的英文时,好的学生连拼音都没搞清楚,我也不是要所以,诋毁小学的教育,你想,如果取消中考了,我们初中老师还会去逼着学生背单词,刷题吗?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就完事儿啦!所以,国家的政策不是随便可以制定的,制定了下面的执行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减负绝不是喊一喊就能减下来的!


美洋洋英语



好未来小梁老师


我从事教育20年了,来自我这儿的负担根本就没有,现在这些提法反而把我整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我历来坚持的就是:作业太多我批改麻烦,就做不到细心,就不能面面俱到!学生感觉作业多,心里上也会有抵触情绪,容易赶任务式的完成,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其实负担真正来自的是家庭,家庭为啥呢?有来自升学压力?社会环境所逼!

现在我感觉都把压力的出处都归结于我们老师,罪魁祸首是我们老师,真的很冤,身边的老师也没有见哪个天天布置很多作业,特别是小学,作业量很少!说实在的,初中,高中可能确实作业偏多,但科目多,那个可以理解!改革中考难度。高考定终身的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们人口基数大!减负很多时候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杨锅来了


对这个问题,曾经思考过多次,从教这么多年,减负的话题已经提了多次,从中央到地方,减负几年了 ,但是效果大家都到 ,不仅没有减负,学生负担反而是越来越重。是什么原因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更看重自己的教学成绩。现在,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衡量一个教师的优劣,就看你的成绩怎么样。你教的学生的成绩好,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学生成绩不好,你就不是一个好老师。特别是学校,评优选模,就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而教师晋升职称,主要看证书。特别是晋升副高级教师,你的证书层次越高,概率越大。我们这里,你要是有个市优证书,那就ok了。所以,这就逼着老师很抓学生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当然需要学生的努力。学生智力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只有多下功夫,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减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二是,来自家庭,家长也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一定的条件,就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好遮百丑,在家庭里,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好了。于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的家长 ,在孩子完成老师 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买很多的资料,让孩子加班加点,吃“额外餐”,甚至我们的不少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休息,心里就难受。孩子不停地学、学、学,他们心里才舒服。这是加重孩子负担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也是让很对家长,老师认识到,只有学习,孩子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一句话,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让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越来越大。减负成了一句空话。


世问


本人老师,个人认为孩子们确实需要减负。现行的教育制度再不改革,教育真的没有希望了。

下面是我对未来小学的一个畅想,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但我认为,那样的教育才是真正为孩子们好。

小学可以只学语数即可,给学生更多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和阅读。

每个学校要有一个规模相当的图书馆,每个学生要保证在校有1--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不限篇幅,不要要求读书笔记和课后心得啥的(有这些东西,学生就没心情看书了),就安静的看书,老师们陪着。

学校图书馆星期和假期也要对学生开放,供孩子们免费阅读。要做声公益性的。坚持六年,等小学毕业,每个孩子的精神面貌必然会大不一样。

中小学校每天至少上一节体育课(认真的上)。小学毕业,各种球类运动都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个人体质也会大幅度提高。


其他科,音乐,美术也要重视,小学毕业最基本识谱吧,美术基本的素描和简笔画要会吧。学校这些课上的好了,家长还用花钱去外面上辅导班吗?

还要注重书法,人人都要学,从一年就开始,当成和语数一样的主课去抓。

至于英语,小学不学也可,初中再开始也不迟。科学品社可合并成一门,学生了解就行,不需要考试。

本人小学老师,有时真的是看着孩子们可怜。从一年级开始,背着沉重的书包,每晚写作业写到近10点,没时间看书,没时间运动,更不可能有时间玩。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多真的是在浪费时间,比如体音美。六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什么了,体育连正步走都不会,音乐一点谱不识,美术画朵花也画不出来。学校的美术画展都是孩子们在外面辅导班的杰作。乒乓球比赛成员也是在外面上辅导班的那些学生。开这些课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这些所谓的副科能认认真真的教,学生六年必然会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还用花大笔钱去外面上吗?

小学真的不需要考试那么多科,只要语数就够了。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体音美书法上,放在阅读上。如果各学能真正重视,很好的执行下去,我们的教育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生如梦LLH


最好的减负就是把考试难度降低,现在无论是中考高考,考试内容就是那些,课本发下来总得学完吧?不然孩子怎么去参加考试?政史地生这些科目初中学个大概,高中还得再学一遍,为什么不能初中高中各学一半呢?高中的理化那么难真的有必要吗?力学电磁学的考上大学有兴趣的完全可以用四年时间把这两本书搞定,没有兴趣的高考完也基本上还给老师了。

至于选学校就更可笑了,好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加试,愿意学习的孩子自己会学,有上名校想法的孩子或者家庭自己可以学,但是为什么非要把这个难度加在教科书里?有的孩子接受问题比较慢,难度加大使他们越来越跟不上,为什么就不能留级?九年义务教育说的是九年,不是非得上到九年级啊,混到毕业什么都不会还不如在这九年里学到点东西来的直接。

有人会说孩子有自尊,同龄人都上高中了他还小学没毕业会伤自尊的,可是一直当倒数第一他就有自尊了?一个孩子留级三年以上还达不到小学毕业的水平你觉得他会有这么强烈的自尊意识?说到底是家长的自尊吧。那我就想问一句,孩子前途重要还是那点可怜的面子重要!

教育的话题说到底还是一部分要面子的家长给炒起来的,我的孩子要上重点,读名校,于是课下请家教,上辅导班,参加比赛,学习特长,然后到处炫耀我孩子多厉害多长脸多有面子,然后带动了一批相互攀比的人,最后炒热了辅导班,炒热了特长班,炒热了名校,也炒热了减负话题,到底是谁错了呢?人口太多导致的竞争压力大?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专家在瞎搞?还是我们心态不平衡?


左手推出量天尺


何谓减压?为什么要为小学生减压?摸着孩子沉甸甸的书包,我似乎懂得了什么。

一天,家长群里一孩子爸爸问老师睡觉没?然后老师回复说睡了。父亲生气地责骂道:“我的孩子作业没写完,还没睡呢,你凭什么可以睡?”其他家长在聊天框下面也跟着附和说道,是呀,现在孩子的作业太多了,每天不做到12点是做不完的。对此,很多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作业多,学生负担大这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我们的教育局一直在倡导减压工作。但其实要落实到实处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啊。

因为在小编看来,作业是一种巩固当天所学内容的一种方式,一味的追求没有作业,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很难保证学习的效率。而且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头脑发育尚未完善,记忆学习内容的速度也没有高年级快,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通过作业来检测当天的学习情况,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做到十二点才是正确的巩固学习。我们提倡减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并不一定要用大家都减少作业这种方式。

因为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我觉得老师们可以依照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布置不同阶梯的作业。比如规定哪些基础的题目是大家都要做的,然后再布置一些中等的题目,再接着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题目,让一些想挑战自己的同学做。因为这样可以培养拔高的学生,而如果有一些同学接受慢的可以选择不做。而做了的同学可以在第二天自己找老师,得到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因为这个而忽略接受慢的同学。要保证讲课进度的一致。不能说给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布置了额外的作业,然后让他们提前学习课本内容,因为这样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公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再阶梯作业中起到作用,因为不排除一部分同学为了逃避作业而说谎,家长应该要在这方面起监督作用。

在我看来,给学生减压要减到实处,这里说的实处不单单是减作业。课外辅导班也是个重灾区。我们可以从课外辅导班入手,因为很多同学感到压力的是他们除了在学校期间读书期间要接受学习,连他们的寒暑假,周六日也要被父母安排上各种不同的辅导班,美术,钢琴,奥数班等,他们感到压力的是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想和自己的小伙伴出去玩,但是却被这些辅导班困住了。家长的不认可不理解以及过高的期待与学生的不情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所以才会造就学生不愿意上辅导班,不愿意学习的情景。

除了让孩子们少上辅导班,我觉得还有一个措施就是要让辅导机构正规化。教育部门应该取缔学校校内校外一些不合法的辅导机构,让一些不合法机构尽快消失。因为很多辅导机构为了省钱聘用的并不是正规的老师,他们聘用的可能只是兼职的学生。他们这些辅导机构的目的只是为了钱,所以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好。同时,如果是正规的辅导机构,他们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学习计划,并不是单纯地收钱的,这样学生学得也会更开心。

部分网友可能还是觉得减少作业更直接一点,因为这样孩子就有更多时间去玩了,其实在我看来,如果你的孩子在完成作业这方面是在是比同班同学慢太多了的话,那么作为家长的你我建议你留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对学习存在问题。是不愿意学还是真的接受能力慢。不知道看完文章的你有何想法呢?不管怎样,小编还是希望你们能和我展开热烈的讨论哦。


慈悲176227602


减负应从高考和教材体系入手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事实,学生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知识积累上,却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童年、亲近自然、领悟苦乐、体验人生……换句话说:就是教(知识积累)占据了大量的教育空间,育(情感体验)被挤在教育的一角。重才轻德现象,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不争的事实。

减负喊了几十年,均只停留在简单的“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减少作习时间等“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方面,从来就没有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去思考。没弄清负由何来,难怪减负成空谈。

社会用人以文凭、名校生取录,而名校收生则以文化高分取录,这就注定了人才市场的竞争方向。知识掌握越全,越有竞争优势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高考以公平著称,是舍此无他的最佳择生方式。而高考考什么呢?考文化!这样,教育孩子学什么管用呢?当然是文化学习了!因此,谁先让孩子在文化学习上领跑,谁就争得了先机,成了家长的共识。“不愿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大众的迫切要求了!这样,教师减、家长增,校内减 、校外补就成了潜规则。减负何时了。

要真正减负,首先要从高考入手。在文化考试的基础上,还应纳入德的考查份量。至于文化考试考多少科,占多大比重,德育考查如何进行,占多大比重,就应研究研究。只要有利于实现教育方针,有利于良性竞争,有利用输送合格人才,有利于教育回归本源就行。

如果高考纳入德的权衡后,是不是真能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了呢?还很难!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教材体系。

中小学的教材改革从来就没有停过脚步,每改一次都是增加了必考学科科目,又在单科上增加知识积累点面和难度。教材知识点越来越超前,都向基础教育挤,都往低年级移,而教学课时又越压越少。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仅给六周的教学课时(近四十课时),二年级的看图说话,在考试中就变成了看图写话,作文由原来的三四年下放到了二年级。几乎各学科均是如此。学科多了,知识点增了,考试难度大了,能实现减负?能实现开足开齐课程?

名优学校学生是选拔来的,接受现行教材没大问题,加大点作业量,向家长压点督导督查任务就能完成。城镇学校学生因受过完整幼儿教育,家长文化程度相对高于农村,生活圈子的文化气氛浓,家长懂得些家庭教育,接受现行教材的重负,可能老师、学生、家长苦一点,不挤占非考学科课时能应付。而广大农村孩子就吃不消了。他们部分孩子读过学前班,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圈严重缺乏文化氛围,加之家长重视教育不够,甚至不知教育为何物,在这种本来就跟城里孩子条件差了一大截的情况下,不挤占非考学科课时,谁能完成教学任务?紧赶慢赶赶完课本,学生成绩自然是参差不齐。而城里孩子有地方补,乡村孩子补的就少了,没条件啊,家长不会补,老师不敢补,家教请不起,校外补太远,要进城(至少到镇)才有啊。再加之不允许留级,部分孩子只能被拖着上路,这些孩子只体会到了读书的苦,尝不到成功的乐!读着读着,他们坐在教室里如坐针毡,就得找事儿。久而久之,就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眼里的“渣“。他们的求学之路是被人为的抽了梯子,不从空中坠下才怪。

学校教育就这样被文化考试紧紧的缠住,立德树人方面,自然就成了学校教育的短板。

因此,要实现教育回归本源,真正按教育方针划定的方向走,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所有孩子都学有所成,就必不可少地要从教材体系开刀。

教育是万里长征,得一步一步的走,不可急在一时,更不可搞负重加速赛!教育也不仅仅只是强化文化修养,还有人生历练、德行修养、精神境界等许多事要做。因此,教材体系要减轻知识积累重负,注重引导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既有充足的育德时间,也有充足的育才时间。一句话就是:知识积累要给立德树人让路。只要学校教育真正做到了才德双修,学生就有动力,有方法,有能力地去自我造就了。高考体系也不应该把知识积累作为取优的唯一,还应科学地纳入德的权重。

教材编写必须科学地按学科所配课时进行编写,不能各自为阵,都以为自己编写的学科重要,都要抢占课时。还必须注意到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智力、教学资源差异来编写,不能象统编语文教材一样,只能适合名校生使用。农村学校要完成教材目标,课时就严重不足了。

育德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还没有真正能肩负起这一重任的有效教材。我以为,育德教材应该是以做为主的活动课型,而不是说教式的条款背诵课型。

英语课耗了大量教学课时,成了老师、学生的累,却收效甚微。以前从初一开课,到大学还要过级,而那些过了“级“的学生英语能力又如何呢?不少人看英文电视剧还得盯字幕!于是,有专家就不信邪了:英语课从小学开起,我就不信学生还学不会!城里学校是开起了英语,许多农村也在课表上开起了英语(没教师教,只能开在课表上,应付上面检查)。这样,且不说小学开英语后,是不是真的迎来了英语课的春天,单就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又拉开了差距,肥肉上又添了膘。并且,英语抢占了教学课时而其它科教材却没有调整,学业负担不重都难!

值得认真研究啊,我们真的有必要花这么大的教育资源在英语课上吗?不少农村连幼儿园都办不起,就不能把英语占据的教育资源均点出来,让山里娃上上幼儿园?

还想说一点被喷的观点。工业时代,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越丰富越能适应社会。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积累不再有那么重要了。你需要的话,网络一搜,要那种知识有那种知识,只要花几天时间学一下,那些知识就属于你了。信息时代,智慧和创造力已经超过了知识的分量。因此,教材不应陷进知识积累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应该大敢探索如何利用本学科优势来培养学生智慧和能力。

当高校选拔学生不再单一以文化成绩为唯一标准,当教材科目、份量、难度与课时分配匹配了,学业重负自然可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