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你是武汉人的一句方言你觉得是什么?

一龟新说


脏话各地都有,只是武汉码头文化发达,见面熟人问候,都要带上把子,以表非常熟悉不见外。故而不雅,也不亦推介。但老城区土著居民见面问候的朴实语言才是武汉的底蕴:

您吃了吗?~您啊(连读)齐了(liao)冒?

吃了吃了,吃早餐没~齐了齐了过早冒?

伙计这是上哪去?~伙介克哪里?

女儿等会回来,去菜场买点菜~姑娘等哈回,克菜场晃哈,买点菜回克,您啊!

哦,你女儿不是在日本留学吗?~额,姑娘不是在儿本都书咧?

是的是的,您都好几年没见过了~似滴似滴,您啊好几年冒见了撒

小时候很机灵很美丽很聪明的~小时候长得几灵形额!几漂亮额!您啊有福气,恭喜恭喜!


高山仰止911


武汉人的土话这几年听不到了,如果听到过去武汉人之间交流的土话,保管让你血压升高,双眼充血,抽对方一顿耳光的心都有,你妈得,个板妈的,一句话别说带几个你妈得,带一个你妈的就够得上和对方翻脸大干一场,这种事我还真遇到过,和下级交流,对方一开口一句你妈得立刻让我黑了脸,你给老子搞斜了,我老娘惹你了,你敢骂我老娘,武汉的你妈得你个板妈,等同於北京话他妈的,骂人骂到了顶。对方立刻禁声向我赔不是,赔小心说不是有心的。让我原谅,从此我对这个人印象分大减。

可喜的是,这几年这些令人厌恶的土话,出口带渣子的脏话在文明的武汉人口中再也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口热情的您家让人听后满心温暖,再也感觉不到身边到处是青帮社会的黑话,脏话,时代的确在进步了。


永远是学者


你:“鬼话吧”。

09年在武泰闸到东西湖的222公交东上,捡到了一部手机,我走到前门的女售票员身旁,告诉她我刚刚摆到了个手机,女售票员说“你鬼话吧”。后来我座位旁边的一女乘客作证,她才相信并收下了手机。[呲牙][呲牙]


曹明礼


作为在武汉生活过四年的外地人,我感觉自己比当地人更有发言权,毕竟当地人整日浸淫其中,可能都麻木了。外地人则会有鲜明的感受。这一句雄霸三镇,威震两江,力压众词,过耳难忘,让人耳目一新,不可思议,不敢想象,在武汉无论大街小巷高等学府市井无赖无论男女皆可脱口而出,随处可闻,外人难以启齿只有武汉人才敢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在众目暌睽之下大声喊出的方言便是

“个婊子养嘀!!!!!!!!!”


褪色墨水


掉的大,苕,老玩滴,不服啄(周),胯子,拐子,纠辫子,体面苕,打赤膊(巴),打挑瓜,么斯,裹筋,掉底子,冇得,苕头日脑,苕吃哈胀,蛮翻,伙节,夹生配子,板眼,岔巴子,闹眼子,抬庄,差火,么样,搞邪了,麻木,板妈养的,定死你,呼死你,挎死你,服子(毛巾)……


孟122814981


真正土生土长的武汉三镇人(按现在人口流动情况来看)应该最少要符合四代以上,才算得上是武汉人。他们的语言表达丰富多样,汉口人说话圆润比较清亮;武昌人说话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嗓音厚重;汉阳人说话有山水的味道。人家土生土长的武汉三镇人说话都很礼貌的,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经常去,接触过很多武汉三镇人,亲切、仗义,出言温文尔雅,举止优雅得体大方。那些说脏话的人,不能算真正的武汉三镇人,多是一些周边的外来人口,为了显摆自己是武汉人了,往往把那些过去式的码头文化中的话说出来,开口什么“搞冒子”“格婊子”“格老子”“格板妈日养滴”……等等,说真的,有失武汉人的身份,现在武汉三镇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大都市了,文化多样性了,我真切地觉得在语言表达上,武汉人应该为湖北人,国人作出表率,希望武汉人以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池塘荷韵


不是我吹,代表武汉话的有很多都是网红词汇好吗。比如:介个、肿么、尼玛、盘等

组词:

介个东西么样卖滴?(买东西的时候问这个多少钱)

你是肿么搞滴,勒都搞不好(说一个人把事情搞砸了责备他的意思)

尼玛个胯子(骂人的话,胯子是腿的意思)

你莫把它盘死了(家里有小宠物的时候小孩子喜欢捉弄,大人就会跟小孩子说不要把它弄死了的意思)

还有一句武汉话都用到电视剧里去了:劳资信鸟你滴邪!



伊若尘风


中国能称之为“大”的只有上海和武汉两座城市,长江汉水把武汉分割成三镇,三镇方言略有差异,先说汉口,汉口六渡桥、江汉路一带的语言是武汉方言的典型代表,解放前,这一带的方言也分社会阶层,沿江沿汉水受码头文化影响,比较粗俗,黑话也最多。但江汉路、租界一带富裕人家的子弟,受教育程度高,语言比较文雅,我推荐各位看一看电影《陈毅市长》里面扮演张茜父亲的演员说的一口武汉话,悦耳动听、韵味十足。解放以前的京汉铁路以外,解放以后的解放大道以外,受黄孝话影响大,被六渡桥的一带的汉口人视为乡里话,老汉口人把他们称之为“板子桥的”或“铁路外的”。武昌大东门以内和汉口话差别不大。但大东门以外,因为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特别在此有大量的大专院校,这一带的武昌人说的武汉话明显比汉口话文雅,虽然语音相同,但说话的音量比汉口人低,而且大量使用普通话的词汇。我一个同事,她武汉出生,五十多年一直在武汉生活,居然不懂“跳赞”这个词的含义,原因就是因为她是武大子弟,和街上的伢接触少。青山区流行厂矿普通话,这种普通话两大特点,一是夹杂武汉方言,二是受东北方言影响。武汉方言还受时代影响很大,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方言,比如文革期间流行的“橘子话”;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胆子超过体重”;新千年后流行的“你黑我”,“规倒规矩的”。不一而足,列举出来,不下千句,但要说最最能代表武汉方言的,目前还是汉骂:个板马的!但愿今后听到的汉骂越来越少,而听到“不服周”越来越多。


宇文长风9


武汉方言已被很多外地人学去了,而且学的不错,足可以以假乱真。看前二人提供的,觉得不象正板(版)的样,象么“闹眼子”,那是九十年代的新词;象么“冒得”,是郊区新洲的方言,不服你克新洲看哈子,满大街是这样硕(说)的。最能说明正宗武汉人的方言是:你嚇(黑)我,光撮白,象个苕样。


留名何益


虽然我不是地道的武汉人,但老家华容现也归武汉了,加之因生计及工作关系与武汉人有太多的接触。我觉得有一句话最能体现武汉人那种豪爽敢作为的性格,这就是"我信了你的邪!"大意是我才不信你的邪!这句口头禅,活脱脱把武汉人那种不信邪,不怕鬼,敢打敢冲的那种豪放拼搏精神表达得淋离尽致,我常为之赞叹,不知条友们有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