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申碼”是怎麼生成的?市民的數據安全嗎?我們走訪了“誕生地”,答案在這裡……

“隨申碼”是怎麼生成的?市民的數據安全嗎?我們走訪了“誕生地”,答案在這裡……

如今,不少市民無論是上班、回家、去商場,都已經習慣拿出手機打開“隨申辦”APP或者“隨申辦”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出示“隨申碼”,手持“綠碼”的市民通過現場體溫測試正常後,就能迅速進入各個場景。“即使在防疫期間,有了這款’綠碼’,很多時候都能暢行無阻。”不少市民還期待著,疫情過後“隨申碼”也能開發更多的應用,真正成為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款“生活碼”。也許有很多市民很好奇,這個小小的“隨申碼”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小碼背後究竟由哪些大數據支撐?市民的個人信息、隱私是否安全?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隨申碼”的誕生地——位於壽陽路上的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一探“隨申碼”背後的故事。

“随申码”是怎么生成的?市民的数据安全吗?我们走访了“诞生地”,答案在这里……

“隨申碼”數據來自多源,可靠、可信、安全

在“隨申碼”的使用過程中,有些市民感覺自己明明應該是“綠碼”,但卻出現了“黃碼”的現象,於是對“隨申碼”究竟如何生成產生了一定的疑問。

對此,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應用開發部工程師方海賓解釋說,隨申碼是根據衛健委、公安部門、通管部門、各個道口等多源提供的數據,按照防控規則的設定,通過大數據分析計算,生成市民的專屬“隨申碼”,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精準性。為此,大數據中心的數據部門,還將持續豐富數據來源,而且也會同衛健委、公安、通管等部門,不斷優化數據分析算法和規則,分析問題原因,力爭讓每一個數據更客觀更精準。

為此,隨申碼還設置了申訴機制,若“隨申碼”顯示與市民實際情況不符,或者對“隨申碼”的數據準確性有疑議,可通過“隨申碼”下方的“我要申訴”留言,及時會同相關部門完成信息核驗,並予以回覆。

“随申码”是怎么生成的?市民的数据安全吗?我们走访了“诞生地”,答案在这里……

也有不少市民擔心使用“隨申碼”是否會洩漏個人信息?隱私是否會洩漏?方海賓表示,核心數據都匯聚在本市的電子政務雲上,具有很嚴格的數據安全保障機制,確保市民的個人信息不會發生外洩,因此市民可以放心使用“隨申碼”。

在使用“隨申碼”的過程中,還有市民擔心有人可能使用“截圖”進出。其實,“隨申碼”擁有核驗功能。“每一個‘隨申碼’生成後都有時間限制,有效期目前是30分鐘,超時就失效了。”方海賓說,管控人員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隨申辦”APP現場掃一掃市民的“隨申碼”,進行實時後臺數據對比,得出核驗結果。

“随申码”是怎么生成的?市民的数据安全吗?我们走访了“诞生地”,答案在这里……

每分鐘最高訪問量超過十萬次

“最近’隨申碼’變得越來越好用了,沒有出現過掃不出、顯示不了等問題。”在南京西路工作的白領李小姐,從2月下旬按照企業復工要求,開始使用“隨申碼”。當時還是會出現“卡殼”的現象,但如今的使用已經“通暢無阻”。

細心的李小姐還發現,這兩天要求掃“隨申碼”的二維碼也發生了“三碼合一”的情況——“隨申碼”可以通過隨申辦、微信、支付寶等平臺應用獲取,原來不同平臺對應的二維碼也不同,但現在同一個二維碼無論用哪個平臺掃,都能準確出現“隨申碼”。

“随申码”是怎么生成的?市民的数据安全吗?我们走访了“诞生地”,答案在这里……

上海市民對“隨申碼”的關注度和使用人數、頻次,遠遠超過了最先預估的“隨申碼”最大併發量,從2月17日上線至今,上海大數據中心的工程師們不是在討論方案,就是在解決問題。

數據庫效率不高怎麼辦?擴容!

服務器數量夠用怎麼辦?擴容!

網絡帶寬不夠怎麼辦?擴容!

為了提升“隨申碼”的響應速度,保障其運行平穩,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的工程師們殫精竭慮,日夜無休,著力解決每一個技術環節,應對高併發、高訪問量的承載能力和後臺的數據交換、治理、計算等問題。

專家、互聯網公司受邀重構技術框架

數據庫、服務器、網絡帶寬都擴容了,這下應該能滿足市民日常使用“隨申碼”的需求了吧?其實,並非如此簡單。無論是前臺、中臺還是後臺,不能有一個短板環節,否則都會影響系統運行體驗。

“如果把第一次使用’隨申碼’註冊認證,當作是打開了’隨申碼’使用的大門,那麼我們一系列擴容的改進,確實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應用開發部工程師方海賓解釋說,“但‘隨申碼’是一個高頻次的使用程序,也就是一個人可能在一天中需要使用多次。也就說,我們雖然打開了大門,但想要順暢地使用,我們還需要過一條河,但我們原本設計跨過這座河的橋,太窄了。”

如何把“這座橋”也拓拓寬呢?

2月24日晚上,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邀請了來自高校、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專家一起討論,共同給“隨申碼”診斷、開良方。

像阿里、騰訊等著名互聯網公司在應對“併發”已經有很多豐富經驗,加之學者可行化的建議,上海大數據中心決定對“隨申碼”進行“大換血”,從前端的優化設計、中臺的有效銜接、後臺數據庫的計算能力,重新優化設計一套能夠應對高併發量的新架構,以滿足市民對“隨申碼”的使用需求。

於是,位於上海大數據中心六層樓的辦公室又開始新一輪的通宵達旦。在方海賓的印象中,整個辦公室、會議室都是人,累了就躺在椅子上眯一會,所有工程師都24小時輪軸轉,甚至都不記得當天是周幾。在他們眼裡,只記得3月2日就是他們需要迎接的一次“大考”——全市不少企業都在3月2日復工,需要使用“隨申碼”的併發量將非常大。

經過4–5天的不斷攻關和優化,3月2日復工首日的“隨申碼”使用並沒有出現“卡殼”等問題。“隨申碼”進入了平穩過渡階段。

“随申码”是怎么生成的?市民的数据安全吗?我们走访了“诞生地”,答案在这里……

從無到有,“隨申碼”的誕生只用了4天時間

“其實,‘隨申碼’的設想早就有了,但一直在研究階段。是這場突發的疫情加速了它的誕生。我們是從2月13日接到任務,需要馬上把’隨申碼’付諸使用。”方海賓回憶說,“當時我們在原來的設想基礎上,實際上花了半天時間進行討論確定,這款’隨申碼’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需要使用幾種顏色、怎麼使用、在哪些場景使用,等等。”

為了讓“隨申碼”的識別度更高,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還利用了一網通辦個人主頁匯聚的照片庫,在碼上加上了頭像,瞬間碼的美觀度和顏值大增,這在全國也算是獨此一家。經過幾日連夜開發,“隨申碼”在2月17日上線進行試點運行。

“剛開發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挺激動的,畢竟這也算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方海賓說,接下來“隨申碼”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讓整個團隊根本沒有時間去感受心情上的變化,在通宵達旦的過程中,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解決。

“現在上海市民使用的這款’隨申碼’,早已經脫胎換骨。”

如今,“隨申碼”進入了平穩使用期,方海賓和他的同事們卻依然是戰鬥攻堅的狀態,絲毫無暇喘一口氣,依然在對“隨申碼”的應用進行不斷的優化迭代,例如3碼合一的2.0版、增加個性化的管理職能、對接各類社會應用……這款“隨申碼”未來將成為上海市民的“生活碼”,即使疫情過去了,上海市民也能使用這款“生活碼”更方便地工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