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以衝突"中,巴方完全處於下風,出路在哪裡?

巴以衝突一直以來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儘管巴以問題已有半個多世紀,但就目前而言,絲毫沒有緩和的跡象。經過五次中東戰爭,其結果都是以色列獲勝,不斷蠶食巴勒斯坦人的領土,顯然,巴勒斯坦在巴以衝突中處於下風,完全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在

對於巴以衝突,作為弱勢地位的巴勒斯坦的出路在哪裡呢?

原來的巴勒斯坦只是一個地區,並非一個國家,二戰浴火重生的猶太人急需復國,在美俄操縱下,於1947年,聯合國出臺了“181號協議”規定,結束英國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猶太人國家和阿拉伯人國家,而耶路撒冷交由聯合國託管。

而由於在領土分配問題上產生了矛盾,作為本土的巴勒斯坦人分到的土地不但沒有猶太人的多,而且大多都是貧瘠的土地,以至於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反對,本想通過戰爭為巴勒斯坦人據理力爭,但最終均以失敗告終,巴勒斯坦反而失去了更多的領土。

在

儘管在2012年11月份,巴勒斯坦獲得了聯合國觀察員國的地位,這代表著國際社會都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說明在巴以衝突中,巴方得到國際社會的道義同情。

從歷史上講,猶太人祖先與巴勒斯坦人的祖先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公元前12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王國,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消滅了猶太人王國,猶太人被迫散落世界各地。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成了巴勒斯坦地區的新主人。

由於猶太人在世界上漂泊上千年,遭到排擠甚至大肆屠殺,因此在建國問題上更是引起全世界的同情,這也是國際社會支持猶太人獨立建國的主要原因。

在

歷史上的巴勒斯坦地區原屬於猶太人,而後屬於巴勒斯坦人。猶太人的先祖希伯萊人一直生活並在現巴勒斯坦核心區域建立國家,當時的巴勒斯坦也生活在這一地區,追索起來,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有著相同的族源和共同的祖先。他們本來應該是失散多年血脈相連的兄弟,但歷史的誤會讓他們成為生死仇敵。

所以,從歷史角度來說,巴以和解才是發展的趨勢,最佳方案是巴勒斯坦以承認邊界現狀的前提下和以色列和解。巴勒斯坦想要回被佔領土是不現實的,五次中東戰爭無一勝績,領土越打越小,以至今天被分割成各個孤立的小塊。承認現狀,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對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都是最有利的。

在

以色列曾表示只要巴勒斯坦人承認現狀,他們將向巴勒斯坦地區投資數百億美元的建設資金,讓巴勒斯坦人享受和以色列人一樣的現代化生活。融入以色列,讓歷史上的兄弟和平相處,對巴勒斯坦人來說,何嘗不是好事?

鑑於巴以衝突呈現“一邊倒”的趨勢,巴勒斯坦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唯有接受現狀,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同以色列徹底和解,這最符合兩國人民利益。巴勒斯坦人可以在以色列境內自由工作和學習,猶太人與巴勒斯坦和睦相處,共敘兄弟之誼。

在

但這一天能實現嗎?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