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孩子的愛護,哪個應該放在首位?你有何看法?

破碎制沙設備廠家


我覺得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孩子的愛護兩者兼顧,並存的普遍事物。

對父母的孝心是我們不忘初心,老人費盡辛苦把我們養大不容易,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百分之百,我們回敬老人的恐怕不足百分之百吧!因為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是:你們小家過好了,我們別無所求。老人是最有知足感的,不講吃、不講穿,仔仔細細生活著。

那麼回過頭來,我再說說我們的孩子:對孩子的愛護更為重要,物資給予支持,精神給予滿足,孩子小時候的關愛非常重要,得花出時間精心呵護,她們像棵小樹,要塑造才能成材,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馬馬虎虎。

對於我們擔子很重,工作要出色,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孩子的愛護要兼顧,也是我們的責任,一輩留一輩,,代代相承,希望每個家庭和睦幸福!





小蕉蕉3


對我來說,孝順父母應放在第一位。我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能和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也越來越少,我們要趁早盡孝。

我覺得我就是一個不盡孝的女兒,我父母從小一直為我的大小事而粗心,擔心我外出吃得不好,睡得不安穩。包括我的婚姻,最怕的就是不要外嫁太遠,不能經常回家看望他們。又怕嫁到不好家庭,更怕男人沒擔當,總之,操碎了心。

而我自嫁了人之後,又外出打工,很少能見到他們,就算有病痛,都很難陪在他們身邊,每次回家看望他們,都不願意離開,無奈為了生計,不得不面對現實。幸虧我的弟弟和弟媳們都在不遠的地方工作,也非常有孝心,對我父母很好。經常回家陪伴他們,我的心才好過一點。

父母是不講究吃和穿的,只要我們大家都好,抽時間多點陪伴,他們就很知足了。

當然,對孩子也要愛護,教育。子女不教,父母之過,從小就要培養他們怎樣孝順老人,我們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怎麼做,他們也會看在眼裡,自然就會在孝心了。大家庭就要這樣,相親相愛,才能幸福走下去!

以上就是我對這問題的回答。謝謝!



用戶HRD101176


我曾經在心裡給我最親的人排過隊,現在最親的人有我的老媽、丈夫、孩子。排在首位的當然是我的老媽,因為媽媽老了,需要我的關心,我要時時刻刻想到媽媽的需求,關注媽媽。孩子只能是排第三了,很多同事不理解,我認為現在孩子大了,已經成年了,她應該獨立了。


趙虹


如果是我,對父母的孝心我會放在第一位,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父母能在我們身邊的時間遠遠少於孩子能在你身邊的時間,所以要珍惜要珍惜能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這也是我四十多歲以後才感悟到的,以前年輕的時候總愛對著爸爸媽媽發脾氣,一句話讓我不開心就大呼小叫,有一次我看見媽媽沉默不語而十分的委屈我自己也哭了,從那以後我就慢慢改變了,不再對父母親任性的發脾氣,說話也都輕聲細語,今年過年宅家的日子每天都是我主廚給爸爸媽媽做飯,往年都是回爸媽家吃完拍拍屁股還滿臉的不滿意,今年過的特別的幸福和滿足。


Z如雨


孝順父母和對孩子好是沒有衝突的。

首先,作為晚輩,後輩,孝順父母乃天經地義的事兒。

對孩子好,作為父母,我想大家都會掏心掏肺,竭盡全力,哪怕付出生命。

兩者之間沒有首位,末位,都是一樣的用心對待。只要好好照顧老人小孩,相信會有回報的。[微笑]



農民老姐姐


長者先、幼者後。



楊老師1349


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孩子的愛護同等重要,不分彼此,沒有首位和次位之分。

在孝敬父母的同時,愛護孩子並不衝突。

有很多子女孝順的家庭,都是長輩們對自己的長輩孝順,潛移默化給自己的子女的。

長輩都是愛護孩子的,沒有長輩跟孩子爭寵,或者長輩跟孩子爭著花錢,讓自己的子女為難。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說,媳婦爭著孝敬婆婆。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兒媳婦。

鄰居大姐沒有女兒,兩個兒媳婦就是爭著孝敬婆婆。大兒媳婦在企業上班,每週五天時間是固定的,週六,週日還要參見技術比賽,沒有時間陪婆婆,所以,給婆婆零用錢,讓婆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小兒媳婦工作自由度比較高,所以,除了吃飯回家幫婆婆做飯,收拾家裡,在冬天還經常帶婆婆去泡澡。

兒媳婦好,婆婆也不錯。大兒子不缺錢,小兒媳賺的少,婆就給小兒媳零用錢,讓兒媳買零食吃。

大姐的孫子也很優秀,聽說曾經在比賽中得過全國冠軍。

所以,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孩子的愛護同等重要,你能對父母盡孝,你的孩子將來也會對你盡孝。


牽住夕陽的手


大家好,今天討論的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古今中外都離不開一個孝字,我想應把父母的孝心放在首為,俗話說言傳身教,講的就是我們對父母的孝順,孩子同樣感受到,也會效仿我們!

父母做出了孝順老人的榜樣,小孩子看在眼裡,心裡就會學了去。而現在你對父母的態度,也隱藏著晚年之後的人生。

孩子孝順父母,體現在哪些方面?

(1)顏笑,不給父母臉色;

有些孩子習慣了被家長照顧,被家人眾星捧月,於是面對不滿時,會給家長臉色,讓家長知道自己生氣了。

孝順的第一點,就是顏笑,每天對家長和顏悅色,不給家長臉色看,和家長說話儘量耐心一些,心平氣和。

家長和孩子畢竟有幾十年的年齡差,很多問題上會有不同的看法,當有分歧時,要平和地說,不要聲嘶力竭。

(2)行孝,行動上孝順父母;

有些孩子說自己長大後會孝順父母,但是並不理解孝順的真正含義,只是嘴上說著要孝順,但是行動上並沒有任何表示。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上班一天非常辛苦,孩子嘴上說要孝順,實際上應該給父母倒一杯水,或者給他們捏捏肩。只有孝順落實到行動上,那才是真正的孝順。

(3)聽孝,耐心聽父母的教誨;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和家長產生分歧,家長說的話不願意聽,更不去採納。有的時候家長教育孩子,孩子還會反駁家長,甚至阻止家長的說教,這就不是孝順。

即使家長說的話可能孩子會不認同,但也要耐心地聽家長說完,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父母?

尊敬長輩是前提

孩子作為晚輩,對待父母的態度最重要的就是尊敬。父母在講話時,孩子不要插嘴反駁,更不要去嚴聲指責家長。

有的孩子對家長的態度非常傲慢,不僅不尊重家長,還會和家長吵架,甚至是動手毆打家長。可見這並不是正確的對待家長的態度,也更談不上孝順。

孩子要多關心父母;

孩子出生以來便是由父母來安排衣食起居,也習慣了家長為他忙前忙後的準備一切,但是卻忽視了要關心父母。父母會對孩子關心,孩子也要反過來去體貼父母。

父母作為成年人,身上的負擔更重,壓力更大,不僅要忙著工作掙錢,還要處理人際關係,照顧子女,贍養老人。父母很少會和家人提起自己的難處,所以作為子女的要多關心家長。

儘量做到聽話;

孩子年齡小難免出現不聽話的情況,但是過於頻繁的不聽話,就不是不懂事了。孩子小時候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對善惡不能明顯地區分出來,所以需要家長的協助引導。

孩子要做的就是儘量聽家長的話,努力做到不和家長吵架,有不同意見要好好說

孩子的孝心從生活中的點滴滲透,家長在教育孩子孝順之前,也要對自己的長輩孝順,這樣才會給孩子做好典範。自己對長輩的態度,直接影響著下一輩對自己的態度。

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平時,家長要帶著孩子經常去孝順自己的長輩,讓孩子感受這其中的愛。





小曼冷麵來了


這個問題應兩者皆顧,當然孝敬父母應該排第一,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古人曰:百善孝為先!父母把我們哺育成人不容易,娘懷兒,血氣衰,九月監盆,十月胎。

父母年歲已高,留給我們孝敬的時間不多了,和父母相處一天就少一天了。因此,孝敬父母應排在首位。其次才是愛護子女,子女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也應該愛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所以尊老排在前面,愛幼排在後者……


用戶757525483560萬年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因為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孩子的愛護沒有衝突,不存在誰應該放在首位和次位之分。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你孝敬他們是理所應當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你對孩子的愛護也是天經地義的,你生他就必須呵護她愛護他,讓他知道父母的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將來他也會像你們孝敬你們的父母一樣,孝敬你們,所以這兩件事是不分主次的是並駕齊驅的,因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