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摘要:當地時間3月8日凌晨,意大利政府發佈緊急法令,除工作、健康原因及特殊狀況,禁止出入倫巴第大區和其他14個省,暫停體育賽事,關閉學校、博物館等場所。兩天後,封閉措施擴展至全國。從米蘭市長到酒吧和年輕人暢飲、吃披薩,到意大利全國城市封閉,在那裡生活的中國留學生見證了疫情發展的全過程。意大利全國範圍內實行的“封城”禁令,被媒體稱為“封國”。

文丨陳怡含

陳果果和楊曉很難想象,沒有和家人一起經歷的“封城”,會出現在腳下這片土地——但丁的故鄉,文藝復興發源地,一個熱愛親吻的國度。她們是在那裡生活的中國女孩,陳果果在米蘭,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首府,楊曉在首都羅馬。

意大利是歐盟最早宣佈進入“全國衛生緊急狀態”的國家,也早早限制了往來中國的直飛航線。最初的20余天,僅有3例輸入性病例。

確診患者人數迅速上漲發生在2月下旬。2月21日,意大利確診病例增至20例,其中一名38歲的男性為該國第4例確診患者。據當地媒體報道,他來自倫巴第,發病前先後參加了半程馬拉松、足球賽、紅十字會培訓等諸多活動,行動軌跡覆蓋10個城鎮,影響人數預計不少於5萬,被稱為本土的“1號病人”。

截至3月13日,意大利累計已有15385例新冠肺炎患者,是除中國外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死亡率超過6%。

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3月7日,戴著口罩的行人經過羅馬鬥獸場。(圖片來源:法新社)

醫學雜誌《柳葉刀》公佈的“2019年全球醫療質量及可行性排名”中,意大利排在第9位;在另一份“全球健康安全指數”榜單上,在應對大流行病的綜合評比中,意大利位列第31位,其中“監測疾病”、“跨境應對”等多個指數均為全球首位。但如今,這裡的醫療系統已不堪重負。

一份來自意大利麻醉鎮痛重症醫學學會的公開文件顯示,建議醫院優先照顧康復機會最大的患者。根據近日當地媒體的報道,已有醫院開始這樣操作。

總理孔特在電視講話中,呼籲民眾改變習慣:“當前所有數據表明,留給意大利的時間不多了。……唯有所有人配合執行這些嚴厲的措施,才能戰勝疫情。”

自1月底意大利首次出現確診病例至今,陳果果和楊曉見證了疫情發展的全過程。那些隨之而來的,或主動或被動的變化,也給她們對於工作、學業的計劃增添了更多變數。

以下內容根據她們的口述整理:

陳果果,米蘭理工大學學生,22歲,座標米蘭

“寫著無接觸配送,外賣小哥還是親手遞給了我”

3月8日知道“封城”的消息,我非常驚訝,之前覺得再怎麼都不會把米蘭封起來,哪怕倫巴第大區其他地方都封了,因為米蘭可以說是意大利的經濟中心。

接著就(在網上)看到前一晚米蘭火車站的場景,很多人趕著末班車往南方跑。瞭解過武漢的情況,就會覺得這種逃離也是能夠被理解的。我有個阿姨在佛羅倫薩,“封城”第二天,她還問我要不要去那邊待一段時間,我想還是待在家裡最安全。

米蘭的“封城”不同於武漢,市內交通都是正常的,餐廳和酒吧也在照常營業。不少意大利人喜歡吃到一半出來抽菸,聚在一起聊天,“封城”後路過餐廳,還是有人聚在門口。

街上戴口罩的意大利人是一隻手數的過來的,超市收銀員也沒有戴。

前幾天我叫了披薩外賣,下單後收到郵件,標題寫著“我們的配送現在是無接觸的啦”,還配了一張圖片:外賣小哥把披薩放在配送箱上,後退幾步,讓你自己去拿。結果他還是親手把披薩遞給了我,只是沒有進門,而且他既沒有戴口罩,也沒有像圖片上一樣戴手套。

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陳果果收到的外賣無接觸配送宣傳海報,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月下旬,意大利還沒有出現輸入性病例的時候,我就在買口罩。我到意大利快4年了,在米蘭理工大學讀大四。上一次回國是去年暑假,沒有經歷國內的疫情。當時意大利的口罩已經比較缺了,線下幾乎買不到——國內疫情擴大之後,華人一下子買了很多。

我在購物車裡添加了些一次性口罩和FFP2口罩(與N95口罩標準類似)。過了兩三天,歐洲幾個國家陸續出現確診病例,加上我支氣管炎發作,就決定去下單。但之前的幾個購買鏈接已經失效了,沒買到,後來只找到工業級別的FFP2口罩。

之前沒有馬上下單,一是覺得歐洲不會爆發,二是有種不敢戴口罩出門的心理。這邊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只有病人才戴口罩。我待了快4年,只見過一個花粉過敏很嚴重的朋友戴口罩。

疫情初期,有些開中餐廳的華人也罵留學生,說戴口罩很腦殘,如果餐廳裡有人戴口罩,意大利人不敢進去,會很影響生意。

1月24日歐洲出現輸入性病例,我就開始緊張,因為歐盟各國之間流動比較自由,跟國內各省之間差不多。5天后,意大利有兩名中國遊客確診,我瞭解到是從米蘭入境的,就更加警惕了。意大利政府反應也比較迅速,1月31日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把往來中國的直飛航班停掉了。

一開始(確診)數據增長很慢,到2月20日只新增了一例,當時我想最終確診人數也就幾十吧,沒想到“1號病人”出現後,很快就漲到了這個數。

那天是2月21日,我在電車上看到很多人瀏覽疫情新聞,身後還有一位意大利女士打電話問別人:現在哪裡還能買到口罩?

第二天,我在火車站看到有意大利人戴了高防護級別的口罩,那時才感覺到自己不是個異類了。那天口罩的價格漲得特別離譜,朋友在亞馬遜上搜索FFP2口罩,查到的價格是60-70歐元/10個,而我之前買的價格是20-30歐元/10個。

當時意大利政府還沒有調整宣傳導向。有個議員因戴口罩被其它議員攻擊,在議會上怒摔話筒,這段視頻在中國的網絡上得到很多關注。當場另一位議員用中北部城市普拉託舉例,那是意大利華人最多的地方,他說:“那裡病例不多的話,為什麼要擔心整個意大利?”

直到3月4日,全國確診3000多例,死亡人數也破100了,意大利政府才開始呼籲民眾戴口罩,現在倫巴第大區的防疫宣傳也把戴口罩加了上去。

但口罩更難買了。我的一個同班同學,也是中國留學生,她一個口罩都沒有。後來我幫她在華人外賣軟件“呱呱到家”上找到貨源,是從英國進口的,每人限購20個,只有一兩百個名額。現在買不到口罩的華人建了個群,有人會從一些東歐國家採購,比如捷克。

同一棟樓的意大利人還是沒有戴口罩。這幾天我在想,要不要拿出一盒放在樓道里,給老人和小孩用,尤其是一個獨居的老奶奶,這幾年一直蠻照顧我的,我很擔心她會生病。

我在網上發帖,大家都說不要這樣做,怕引來麻煩,媽媽也說先不要了。而且一盒口罩有50個,沒有獨立包裝,我怕那樣放著不乾淨,把口罩浪費了。

“1號病人”出現的第二天中午,我們學校在重點疫區的幾個校區宣佈停課,到了晚上9點多,倫巴第大區內的所有校區都停課了。學校網站都崩潰了,太多人去看停課的消息。

上週有10個專業試著上了網課,這周基本所有專業都開網課了。有天老師下播後,一位同學打開攝像頭和大家說拜拜,我看到好幾個人和他坐在一起上課,頓時有些無語,這樣不就失去了網課的意義嗎?

從確診人數跳到四位數開始,我就在糾結要不要回國。最終選擇留下,主要是擔心在中途感染,而且機票很貴,平常只要3、4千塊的航班,已經漲到9千、1萬。有人想從米蘭回國在海關被攔下,因為沒有警察局開的證明。現在想要出境或跨區流動,必須去開證明,要有正當條件,比如常年跨境工作或者家裡有喪事。

我屯的主食足夠吃一兩個月。一袋麵包、一盒米、三分之二袋意大利麵、兩三袋速凍水餃,還有一些麵條、方便麵和螺螄粉。蔬菜不好保鮮,國內“封城”時有人在網上分享保鮮的方法,我準備試一試。

現在我每天晚上會測一次血氧。之前看到有患者沒有出現症狀,但血氧會降低,最後病情突然惡化,我就買了一個血氧儀。

根據以往的就醫體驗,他們(指意大利的醫療系統)效率真的不高。有次我心臟不舒服,感覺快死掉了,凌晨3點叫了救護車,直到早上7點多才出醫院,只做了兩項檢查——心電圖和驗血。中間遇到醫生換班,前一批慢悠悠地等著下一批來,之後兩批醫生又聊了半個小時天。

最近有個視頻在意大利傳播很廣,是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一個意大利男生拍的。他的姐姐疑似患新冠肺炎去世,他因為給姐姐做了人工呼吸,也有很大可能被感染。他姐姐是3月7日去世的,(視頻裡)遺體還躺在床上,他說之前聯繫了家庭醫生,但對方並不在乎,沒有來家裡檢查,又聯繫了所有能想到的部門,也沒有得到有效回應。後來新聞說,給他和去世的姐姐做了核酸檢測,都是陽性。

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現在意大利的醫療系統負荷已經很重了。我家附近一家比較大的綜合性醫院已增設200張床位,前幾天他們連線武漢的同濟醫院,詢問怎麼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怎麼防護。這裡醫護人員的感染率也比較高,政府開始返聘退休的醫生,還招募了沒有畢業的護士。

意大利的老齡化程度很高,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新冠肺炎死亡率這麼高,我覺得和這個關係很大,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城鎮,住的基本都是老人。(注:據意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院長Silvio Brusaferro表示,死亡病例平均年齡為81歲,多數患者生前有其他疾病。)

我還有些擔心社會穩定的問題。最近幾個意大利監獄因為減少了囚犯家屬的探視發生暴亂,甚至把獄警打傷了,還有囚犯死亡。全國封閉第二天,還有意大利人謠傳坦克鎮壓,實際是這些坦克在撒丁島演習後,開回原來的軍事基地。

法國一家電視臺做了惡搞意大利人的廣告。廚師在取披薩時,因為咳嗽將一團噁心的、綠乎乎的東西吐在上面,廣告語是:“為您呈獻意大利新款比薩,它將在全球風靡。” 旁邊有“新冠披薩”的字樣,配色是意大利國旗的綠白紅三色。這個視頻激怒了意大利人,網上都在罵,外交部長也公開斥責法國。

就在我們說話的工夫,(患者)數據又更新了。斯洛尼亞、馬耳他、奧地利都關掉了邊境。如果途中能夠保證安全,我還是想要回國。

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警察在米蘭東南部聖菲奧拉諾的“紅色區域”檢查站檢查出行證件。(圖片來源:英國天空新聞臺)

楊曉,藝術研究生,26歲,座標羅馬

以為是歧視,結果問她“口罩在哪裡買的?”

我來意大利已經6年多了,一邊做奢侈品行業的工作,一邊讀藝術類的研究生。

羅馬的奢侈品店防範意識比較超前,因為早期還是會接觸到一些中國遊客。Gucci是最早開始戴口罩的,大概在2月初,所有店員都戴,不僅僅是華人。後面陸續有一些公司會發口罩,但不強制戴,完全憑個人意願。

兩三週以前,意大利只有70多人確診的時候,華人群體就有明顯的危機感,不管是留學生群還是工作群,都每天盯著數據,說明天估計得多少多少人(確診)了,每到第二天,總會比我們猜的多出一點點。

當時我就提出要休假,畢竟命還是最重要的。意大利同事們一定會覺得我小題大做,那段時間他們的心態非常好,覺得這只是普通流感,或者稍微比普通流感嚴重一點點,看到中國遊客戴口罩,他們都很不理解。

還有人做出一些不友好的舉動。有位中國同事和意大利同事交談,對方故意說:“你剛剛在說什麼?你戴著口罩我聽不見!” 可其他人都能聽見。之前還看到一段視頻,三個中國留學生戴著口罩乘地鐵,整個車廂只有他們,因為意大利人都躲到隔壁車廂去了。

哪怕在疫情爆發後,還是有相當多的當地人認為,健康的人戴口罩是在製造恐慌。有朋友在南部城市巴里上學,2月27日畢業典禮前,老師跟他說:“今天的畢業典禮你不要戴口罩進來,要是戴口罩的話,你就不要畢業了。” 3月上旬,有位在奢侈品店工作的中國朋友在Instagram上號召大家戴口罩,經理叫他刪除,說會造成恐慌。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意大利的確診人數已經成為歐洲第一。公佈的數據我不是很信任,因為不會嚴密排查每個確診病人有過多少密切接觸者,就算查到,沒有症狀也不會做核酸檢測。前段時間意大利做過一次確診數據的核減,把核酸結果陽性但沒有症狀的人都排除了,這不是光明正大地瞞報嗎?

現在已經有醫學學會建議要優先照顧康復機會最大的患者,也有醫院在這樣操作了。我一方面覺得殘忍,一方面又覺得這是沒有辦法。前兩天川大華西醫院派了專家過來,大家看到消息後非常開心,群裡都在說:“祖國終於來救我們了。”

我是2月初買的口罩。我住的居民區藥房算多的,跑了好幾家都沒有,工作地在市中心,那裡的藥房直接在門口貼了“沒有口罩”的告示。後來我託一個工作地很偏僻的朋友買了10個N95口罩,花了60歐元。

買到口罩之後,每次出門都會戴上,只有一次例外,那天是考試,要和老師面對面交流,那個老師還算是意大利人中防範意識比較強的,戴了口罩去學校,但開始考試後,他把口罩摘了下來,我也跟著摘了下來,不然感覺有點不尊重他。

直到現在,意大利政府在宣傳戴口罩上還是態度比較曖昧的,他們主要是號召不要出門。可能是這邊口罩確實不夠,他們想留給那些最需要的人。但這也不是個好辦法,感染的人會越來越多。

前兩天出門,大概有30%的意大利人戴口罩了。朋友圈裡有個中國女生在街上被幾個意大利人攔下,她以為是來歧視她的,結果人家問:“你的口罩在哪裡買的?” 還有個姐姐說,樓下看門的大爺買不到口罩,她給了大爺幾個,大爺很感動,感覺都要哭了。

這兩天看到消息說中國捐了10萬個口罩,朋友還因此收到意大利同事的感謝短信,也可能是這些同事平時和中國人接觸比較多吧。網絡上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為,病毒是從中國來的,這是你們應該做的。

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楊曉收到的《自我聲明》模板,外出購物須填寫並隨身攜帶,否則有被罰款206歐元的風險。(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希望疫情儘快結束,讓我按計劃畢業”

之前想過羅馬會封,但沒想到這麼快。

“封國”那天,白天我打電話給經常光顧的中國超市,說配送已經預約到下個月了。到了夜裡11點多,朋友圈裡有人發圖,其他超市已經開始大排長龍。我一下子緊張起來,趕緊去敲室友的房門,叫她一起下樓採購。

附近的超市果然也在排隊,我前面大概有二三十個人,後來隊伍越來越長,有小一百號人了。超市門口有工作人員負責限流,一次只放14個。我們等了一個多小時才進去,那時雞蛋、麵粉、麵包都已經被掃空,肉類只剩下意大利人不吃的豬蹄和內臟,我們買了幾盒,還買了很多意大利麵和蔬菜水果。從超市出來已經夜裡兩點。

親歷意大利全國“封城”:不再行貼面禮 問中國人在哪裡買口罩

2月下旬,意大利本土的“1號病人”出現後, 超市的消毒用品貨架被一掃而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有3個流浪漢常年睡在超市旁邊,我不確定他們知不知道現在有新冠病毒這回事,因為他們沒有手機,他們可能覺得超市在大減價,所以大家都在排隊。或者知道有疫情,但沒有什麼錢去保護自己,所以很“淡定”地在睡覺。

我覺得“封國”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意大利人緊張起來,意識到新冠肺炎不僅是普通流感那麼簡單。前兩天意大利《共和報》在社交網站上轉發了一個米蘭護士的自述,說每天都很累,六七個小時不能換工作服,大家不要白費了她們的辛苦,能待在家裡就待在家裡。帖子評論很多,當時已經有1905條了,而這個賬號的其他內容,一般只有七八十條評論。

最近幾天,同學們都乖乖待在家裡,不像剛放假的時候,當天晚上就有人去蹦迪。3月10日有個朋友畢業,他們學校取消了撥穗和握手的環節,老師和學生都隔著一米遠,也沒有人再行貼面禮。附近餐廳的客人少了許多,健身房也關門了。羅馬的很多著名景點,比如鬥獸場、歌劇院,都已經關閉,意甲聯賽也推遲了。

家人很想讓我回國,大概在意大利出現百位確診病人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問。最終我還是決定不回去了,因為我的永久居留(證件)還沒有下來,回國的話,再想回來就麻煩了。

本來我是打算今年7月畢業的,看現在這個情況應該是不行了。我們是差4個學分的時候就可以申請畢業,我去年年底就提交了申請,2月是最後兩門課的考試,但我因為疫情沒有去考。

後來學校也停課了,先是停到3月15日,前兩天又延長到4月10日,目前還沒有開網課的計劃。做畢業論文要和老師討論,偏偏我那個論文老師只接受當面交流,不接受線上交流,所以只能等學校恢復正常運轉。

我們每年有三個時段可以畢業,7月趕不上就要推遲到10月,甚至可能推遲到明年3月。希望疫情儘快結束,讓我按計劃畢業。

(文中人物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