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記得當年陸川導演的《可可西里》生動地展現了反偷獵戰爭的悲壯與慘烈,作為觀眾,我一方面為片中可歌可泣的反偷獵隊員們的舉動感到悲壯,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電影《可可西里》海報

但另一方面,我更為片中展現的成堆的藏羚羊屍骸而感到令人髮指。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電影《可可西里》藏羚羊屍骸成堆鏡頭

然而,真實的偷獵恐怕更為慘烈,之所以大肆捕殺藏羚羊無非是為了利益,也就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現實版體現,要知道,藏羚羊的皮毛又被稱為“軟黃金”,其利潤是極大的,

反觀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起因,也還是因為利益,即便是舉國抗疫期間,仍然有人在販賣野生動物,

不過話說回來,都是為了利益不假,但其內在動因還是有區別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在驅使著野生動物交易的源源不斷呢?


一、生活水平提高後的獵奇心理


幾年來,人均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很多,於是就頗有了“飽暖思淫慾”的意味,包括對於虎皮、犀牛角的使用需求和對於鹿茸、虎骨的藥用需求在內的各種野生動物購買需求都開始無節制地提升,

但提升最多的恐怕還是在吃方面,畢竟“民以食為天”,人們早已不安於吃豬、牛、羊一類的日常的食材,很多人都抱著獵奇的心理,紛紛想嚐嚐那些在餐桌上不常見食材的滋味,也就是所謂的“野味”,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電影《低俗喜劇》劇照

吃野味的趨勢近些年來愈演愈烈,以至於其實吃蝙蝠、穿山甲都早已不再新鮮了,

比如彭浩翔導演的《低俗喜劇》中著名的“牛歡喜”和“龍虎鳳”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電影《低俗喜劇》中著名的“牛歡喜”和“龍虎鳳”

然而,吃野味是沒有意義的,陳曉卿在《圓桌派》中就曾提到: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吃野味沒意義

的確,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烹飪與食用的熟悉程度怎能比得上豬、牛、羊呢?

比如吃爆肚,肚領兒、散丹等各個部位怎麼吃能感覺到脆,怎麼吃能感覺到嫩,廚師熟悉,一眾食客更熟悉,這也是判斷美食家的重要標準之一。

再者,比如虎皮、犀牛角的裝飾品作用,以及對於鹿茸、虎骨的藥用價值,其實都更沒必要,

前者完全沒有實用價值,後者在一般情況下食用不僅沒有滋補作用,反而會起很多副作用,更何況,這樣的野生動物交易對於全人類而言,是完全弊大於利的


二、偏方的作用,隨意誇大的野生動物商品價值


對於野生動物商品價值的誇大主要是在食療功效方面,

比如小時候總有老一輩人說“喝蝌蚪治感冒”,於是小孩感冒後老人就會從河裡撈上來一些蝌蚪,讓小孩連蝌蚪帶河水一同下肚,說只有這樣喝才最有治療效果,

再比如網上一度盛傳的吃鱷魚肉補血壯骨、補腎固精之類的,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匯源某寶廣告

要我說,這都趕上匯源某寶了!於是“有一天,當人們發現自憐資格都已沒有”的時候,開始不吃腎寶,都吃鱷魚肉去了。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呂子喬著名“某寶”廣告

我們暫且不提上述兩例是否確有其功效,這樣的做法確實不衛生,更反自然,

這也是新千年以來,我國多次傳染病疫情的直接起因。


三、體驗經濟時代的畸形衍生品


野生動物交易如此大肆盛行,其背後體現著中國消費市場的人文現狀——商品購買力很強,但購物思維誤區重重,這一點也是三點中驅動力最強的,

羅振宇在幾年前《羅輯思維》首場現場演講《這一代人的怕與愛》中對於體驗經濟就有十分生動的舉例與詮釋,

一百塊一雙的百家姓筷子,煤老闆從商務印書館購買一整套漢譯名著做牆紙,價格高達三萬的靜音馬桶,還有著名的腦白金以及真品與A貨LV包的體驗區別等等等等,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體驗經濟案例

於是通過上述事例,得出如下結論: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體驗經濟內核

因而他說“這一代已經被體驗攫取住了一代人的生命。”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被體驗經濟攫取的一代人

但個人認為,體驗經濟對於人購物思維的內化在逆生長,年輕人從體驗中的所得也在深刻影響著60、70後的年長者們。

當下中國的消費市場的某些現狀深刻體現著這樣的誤區,並且越來越大眾化,當下的群眾已習慣於購買價格遠遠超出自己所處朋友圈消費水平的商品,也就是所謂的買體驗,這其實就是炫耀經濟,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電影《大腕兒》經典鏡頭

就這一點而言,在酒方面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無論紅酒、白酒還是威士忌,大多數人買的不是口感,而是體驗。

比如江小白,暫且不說江小白好喝不好喝,其營銷方面的用心程度早已遠遠大過酒的品質,簡單地說,江小白賣的是情懷,是一份好的體驗,而不是口感。

再以我自己喝乾紅的經驗為例,我從甜酒開始喝,再喝幾十塊的乾紅,再到長城兩星,說實話,不說增長見識和品位,晚上喝杯乾紅對增強睡眠質量真的有效果,

之後一次嚐了好友從國外帶來的一瓶價格中檔的紅酒,冰鎮之後,一品才發現這瓶酒的好處,而這都發生在我有了一定的味覺基礎後,

而我的那位好友,他並不懂得乾紅,平常也不喝,那種乾紅他買了一箱,大多數是為了送禮,唯獨留下來三瓶,兩瓶珍藏,一瓶是因為我倆有交情,特意帶來一起品嚐。

其實要我說,這和吃野味一樣都是沒有意義的,就像梁文道先生所說: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米飯和酒”理論

羅振宇提出了“體驗經濟不等同於炫耀經濟”的觀點,

淺析野生動物交易的3個內在動力:野生動物市場的存在有意義嗎?

體驗經濟不是炫耀經濟

但個人認為,炫耀經濟是體驗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且還將繼續成為我國經濟動力的主體。

購買體驗無妨,但與此同時還應當理性消費,至少不要助長不正之風,不要危害人類社會,更不應該危害自然。


小結


無所謂具體目的,只要是野生動物交易就都是利益使然,正如太史公所說: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

但濫捕濫殺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傷害都是空前且不可挽回的,一來很多野生動物都自帶N多病毒,僅蝙蝠身上就已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所以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致病病毒可能都會不一樣,也就意味著每一次疫情的爆發都可能是慘絕人寰的,

再者,眾所周知,隨意獵殺野生動物所導致的生物鏈的斷裂,會極大地破壞生態平衡,相比於其他物種,這種現象造成的傷害對於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來說是最大的,而且不可逆,

所以最後,我很想以一個廢話一樣的問題來結束我的文章,

為了幾個人的完全違背道德的獲利行為,讓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背鍋,對於這樣的人我們還有必要同情嗎?


我是落寞的竹蜻蜓,工作之餘,熱愛生活,愛電影、愛歷史、愛美食、愛文學、愛音樂,愛記錄一切美好。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