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北宋 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注:筇(qióng):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年,)宋代词人,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少室山人、洛川先生。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上阕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

我每日携杖云游,过着神仙般潇洒恣意的隐逸生活,我早已无心于世事,只愿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秋夜赏赏月,春日观观花。

肩头一端挑着溶溶月色,一头担着丛林溪涧兀自绽放的繁花,肩头已无重荷,真是说不出的悠然惬意。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早已无所谓爱憎,逢人遇事控制住自己的心性,莫再起无谓的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何必汲汲营营。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下阕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

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一壶酒,有时到萧寺里讨一口茶。日子虽清寒,但乐得自在潇洒。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我就像一只飞止无定却自由自在的黄鹂,不知道明天兴之所至,又会飞到谁家,或者说,我乐意飞到何处,就去往何处吧。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先生筇杖生涯

朱敦儒的筇杖,可不单单是一根干巴巴的行路手杖,它不只是寻幽览胜的好伴侣,更是朱老不登朝堂、不入富室、刚直不阿、骨气凛凛的隐士象征。

筇杖生涯,自是人生道路的选择,精神境界的期许和孤高清洁的人格标榜。

筇杖生涯,一端是皓月清朗,一端是空谷幽兰。看一段清溪流水逐落花,到酒肆里寻一壶酒,至寺院里借一杯茶,哪管风云诡谲多变,日月西沉东升,他人嬉笑怒骂。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念及此,多少疲于工作、学习、生活的人会生出向往,惟愿立时坠入这样的生活中去呢?

很多时候,埋头苦读的人会疑惑学习的意义,日日在工作中沉浮的人儿会对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苦苦在生活中挣扎向前的人们会忽觉自己如同蝼蚁为何如此艰辛地活着。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多想飘然而去,多羡慕他人可以日日与清风作伴,与明月对饮,与落花共舞……

然而,可惜心如黄鹂无定。


心如黄鹂无定

黄鹂居无定止,活泼自由,在黄鹂的翩飞中,时光在闲淡的山川风月中日复一日地流逝,在水村山郭酒旗上下翻飞之际年复一年地消逝,真的甘心一直沉醉其中吗?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正如黄鹂无定,不知明日飞到谁家,或许,仍在宁静闲适的生活里遨游,或许,会选择飞向另一端去领略截然不同的人生风景,也许是因为厌倦了当下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对过往的某件事情、某个人而心怀不甘,也许是因为对不同的生活方式忽然产生了好奇……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寄情山水而潜心归隐的人自然是有,但芸芸众生鲜有彻头彻尾的超脱者。

在有些人看来,朱老的生活,是神仙般自在的日子,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有无所事事、浪费生命之嫌。

对于后者来说,即使能够拥有这样神仙般逍遥的日子,因心性如此,也难以长久地怡然自得,必要返回尘世继续与生活的纷纷扰扰、人世的蝇营狗苟、凡俗的爱恨情愁无限痴缠。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人生境界是有高低不同,但无论是看穿一切的隐逸超脱人生,还是红尘牵绊的碌碌人生,都应以尊重的眼光看待。

选择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度过人生,只要心中无悔,无害于社会、家庭和他人,隐于人世何妨,坠入这凡尘又有何不可呢。


读朱敦儒《朝中措》,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