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媳和婆婆育儿理念发生冲突时,该听谁的?

贵妃的妃


看情况,谁的理念更适合孩子就按谁的。有的婆婆在育儿方面深有心得,经验丰富,毕竟是过来人,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那就遵从下婆婆的意见也不是坏事,还更能增进婆媳关系,何乐不为?自己又是新手妈妈,婆婆的理念直接搬来用的话还省了不少心。

但是,敲重点,并不是所有婆婆都理论和实践都过关的,有很多婆婆又无知又专横外加混胀的,生活中实在太多太多。

我就是个例子,虽然自己在怀孩子时已学了不少育儿知识,但在月子里却是百般无奈。

儿子出生后四五天开始发黄疸,按理七八天后不见好转就应该就医处理,并且孩子还好几天才拉一次大便,这已经非常不正常了。

但公婆不知何因,非常强势地不给就医,说我的孙子正常得很,哪里有问题,你看多精灵!

而且,他们还找来村里最老的那个老太婆来看我儿子,那老太婆也是说都正常,隔壁那个小孩也是一星期才拉一次大便都没事……

我一张嘴说不过那么一大堆人,眼巴巴地看着儿子越来越黄,心急如焚,眼泪都流出来了。

后来直到28天后,四婶来探我们,她一进房间就发现孩子不正常,马上抱着孩子叫上我老公就往医院赶,一去医院,医生就大骂他们:怎么搞的,孩子都这样了,怎么这么晚才送来?

当即安排住院。那么小小的人儿,每次打吊针都要在头上扎几次才能吊上,心疼的我眼泪都流干了,也因此我患上了月子病,现在一吹风就流泪。

而最糟的是,儿子因延迟最佳就医时间,一直到现在,他已是十六岁的少年了,身体一直很弱,特别是肠胃一直不好。

遇到这样愚昧无知又自以为是的公婆,就是在度劫。



布衣茶人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呀,做为一个新手奶爸,这个问题一开始真的是让我不知所措,但是随和时间的推移我也总结出了一些我自己的方法


先说了题外话,在宝宝降生之前,跟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我都觉得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觉得在家里相对强势的我,可以让妈妈跟老婆都听我的,而我则一直在大量的补充我的育儿知识~自觉宝宝生的时候已经算是大半个育儿专家了~

但是小崽子出生之后我还是失算了,因为老婆对孩子的那种爱,奶奶对孙子的爱,已经让这个家里自动忽略了我的存在~


下面给大家讲讲就是在这种状态中,我是如何维持平衡的

"到底谁说了算"

“先说清,后不乱”,确立主角,解决“谁说了算”的问题。如果想要宝宝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以某一个人的教育思路为基本观点。

不然不仅我夹在中间难做人,宝宝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也左右为难,最后可能谁的话都不听,导致教育失败。

一定要在家里明确这一点,给我妈和老婆都讲清楚,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让宝宝不要不知所以,不能你这样教,她又那样教,最后宝宝也不知道怎么是对,怎么是错的~!

在孩子面前不争执对错

每当坐下来管教孩子时,孩子就会哭闹着找“外援”,我妈总会出面阻挠,而我开始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面对宝宝动不动搬救兵的情况,一定要和长辈们沟通好,我们要站在统一战线上,避免硬碰硬地当面对峙。最好提前和长辈们打好招呼,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要知道当家庭成员的意见相左时,容易使孩子的价值观发生紊乱,孩子没有判断标准,就会“钻空子”,哪一方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要学会沟通

首先我心里是有准备的,老婆和我妈有小矛盾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大惊小怪。当育儿老规矩和新方法发生碰撞时,如果听到“妈,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要再给娃夹菜了!”等带有批评、总结性的话语,老人从心底里是反感、排斥的。

这一点,我私下里基本是每天都在给老婆强调要耐着性子多沟通,把知道的'科学育儿理念'简单明了地解释给老人听,给老人辟谣一些错误的育儿知识。有的时候,老人并非固执,而是我们只告诉结果,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老人不明白,自然不会照做。耐心,老婆有时候给我妈说的烦了,会没有耐心,这时候我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来安慰她,让她重新有耐心,继续去给我妈解释,而我在老婆解释完之后也会准备一些比如我妈愿意相信的专家教授的视频去给我妈看,所以通常一个问题,这样来一次,基本就解决了

谁都不容易,理解万岁

平时隔三差五就要去给老婆吹风,我妈多不容易之类的~心都在她的这个小孙子上,长辈不是一定要坚持他们的理念,只要孙子好,让他们怎么都可以~


所以只要做到上面几点,育儿的过程是很快乐的~毕竟看到小宝宝一点点长大,那种快乐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希望这样的回答对于有帮助



打怪升级ing


您好,我是一一麻麻,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媳妇是按科学方式去育儿的话,那么应该要听媳妇的。为什么呢?我以我自身的经历建议给您。

  • 老人家的育儿观念较为陈旧。

拿我婆婆来说,她经常会给宝宝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然后我就会告诉她宝宝很怕热,不拿穿那么多,跟她讲这是医生说的。她就比较不会再坚持。

  • 老人家会比较执拗

很多时候,我发现我婆婆真的很执拗,譬如说做月子的时候,宝宝喝母乳有点拉肚子,我婆婆就会以我多放点酒去煮鸭子吃了,就不会拉肚子了,而实际上我不希望宝宝通过我的母乳去摄取到酒精,所以只让她放一点,但是她还是会坚持要放很多。这时候就通过让旁人去给她劝说的方式让她改过来,有时候旁人说一句比自己说一百句更有用。

  • 老人家只是因为太爱孙子或孙女

有时候我会想和婆婆说你不要管那么多,但这句话始终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知道她不过是隔代亲,太爱自己的孙女了,我也需要去理解她去引导她正确的育儿方式。

总之,坚持自己正确的育儿观念肯定是没错的,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和婆婆声明,大家都是因为爱宝贝,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


一一和一一麻麻


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由于隔代教育引起的。

如果是父母亲自带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我也遇到过许多次这样的情况,先说一下我比较笨的办法:孩子八个月的时候还是很喜欢去吃手,并且也不是经常洗。我婆婆的观念是——王母娘娘给抹了三干年蜂蜜,必须得吃够。我并末多说,只是多带他们去了几次游乐园(小宝宝那种),从里面出来我孩子还是习惯性的吃手婆婆也不说什么,但旁边的妈妈或奶奶肯定会说,只需要让他多体会两次这样的眼神就可以……孩子一岁半以后还是喂饭,并且还是追着喂,我依然没说什么我自己不喂就是了,在小广场里玩的时候,特意提起这样的话题很多人一起讨论,另外从网上找相关的音视频,装做小白的样子重新学习,我在听的同时,婆婆自然也听见了,我说的时候他不信,听别人说的次数多了也就信了。


敏德mind


婆媳矛盾,自古就是难题。但有了孩子之后,婆媳矛盾会更频繁明显,因为这个时候会从生活方式的冲突,上升到两代人育儿理念的冲突。
比如:媳妇说周岁以内的孩子不能吃盐,婆婆可能会觉得不吃盐孩子会没有力气;媳妇觉得不用给孩子穿太多,但婆婆却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孩子冻着。

婆婆觉得自己比儿媳的育儿经验要多,所以可能会不自觉的插手到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所以,婆婆和儿媳会起争执,是很正常的事。

那么,当自己的妻子和妈妈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听谁的呢?

首先,要明确育儿的主导权。

妻子是孩子的妈妈,那么,肯定是要以妻子的意见为主的。自己的妈妈虽然有很多育儿经验,但在教育下一代这件事情上,不能越俎代庖。

不然,即使都是为了孩子好,也会因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让家庭不和睦,孩子以后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其次,要以科学的育儿观为主。

许多以前的育儿经验,在现在都被证实是错误的,所以,不应该唯经验至上,而是要充分考虑什么样的育儿理念是科学的、是对孩子好的。

虽说新手妈妈可能在育儿方面没有经验,但是容易接受最新的科学理念,也会主动吸收新的知识。这比起几十年前的一些落后的、甚至错误的育儿经验来说,要好很多。

最后,取长补短。

虽然老一辈的育儿理念可能和现在有出入,但不代表所有的经验都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参考一下老人带孩子的经验,只要有效果,用什么样的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婆媳发生矛盾的时候,男人夹在中间可能会比较为难,所以不妨先跟老人约定好,以孩子妈妈的意见为主,其他意见为辅。把关系和主次捋顺了,才能避免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发生。你觉得呢?

(欢迎关注:菈妈亲子,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


菈妈亲子


如果题主是儿媳,我的回答是听自己的。

如果题主是婆婆,我的回答是听孩子妈的。

其实不仅儿媳和婆婆会有育儿理念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帮忙带孩子的是姥姥,孩子妈妈和自己的妈妈,也会经常在育儿理念上发生冲突,冲突可能比婆媳之间还激烈尖锐。

只要是隔代育儿,都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两代人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观念不一致特别正常。

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大家摆正位置,用适当的方式处理这些差异。

我的建议是,作为老人,要明白孩子是儿女的孩子,孩子长成什么样,最终负责的只能是孩子的父母,所以祖辈不能越俎代庖,强迫儿女接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却让儿女自己承担潜在的风险。

作为儿女,要明白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得对他的教育负责,所以既不能图省事,把所有工作都甩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然后又抱怨他们带得不好,也不能为了避免矛盾,对老人如何带孩子不闻不问。

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当然这可能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面对,但长久来看,父母自己带孩子,才算是对孩子尽责,也更容易用始终如一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夹在父母和祖辈之间无所适从。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

已出版《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即将出版《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


真心爸妈


尊重事实,方得真经。

先说一个现象,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探讨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讨论的只是观点,而非事实。

这可能是因为促成一件事情产生的因素很复杂,人们又想快刀斩乱麻的解决这件事情,但又不愿意花时间、甚至懒得花时间去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所以往往凭借那些经验之谈或是也不知道从哪里信手拈来的观念、观点处理问题。



教育孩子就会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春天到了,老人认为孩子还是要多穿一点,可是父母却认为该给孩子减衣物;孩子不好好吃饭,老人追着喂,父母则反对这种做法;老人认为孩子睡觉时房间要安静些,父母则认为大人在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老人认为孩子要睡头型,父母则反对;……等等。

无论冲突与否,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所思所想始终都是对的。

所以,无论这种冲突是否存在,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抚养人,父母首先应当率先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这句话说起来轻松,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父母都懒得学习、了解和思考孩子的世界,懒得发现、培养自己孩子的优势所在。

不论是什么理念,尊重、了解和认知孩子是一个大前提。

在这个尊重事实的前提之下,我们才可能知道该听谁的,或是谁的都不听,另辟蹊径,找到答案。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才会有意义。

因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总不能和老人发生育儿理念冲突之后,家里闹得分崩离析,气氛紧张,这样的环境再怎么教育,也不会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提供好的环境。



当然,有些“理念”事关重大,最好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如果“冲突”实在无法化解,最好彼此分开,毕竟孩子的父母是我们。

我有一个朋友的家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老人的卫生习惯实在是不好,而且多次沟通也没能解决,最终他们还是决定自己带孩子,避开矛盾。

但是,大多数时候,教育理念反映在双方教育孩子的行为上,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老人太惯孩子,如果只是偶尔一段时间相聚一次,孩子“享受”一下又有何妨?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和理解老人的心理与辛苦,让孩子懂得感恩和报答。

如果是自己完全将孩子放在老人那里托管,平时有顾不上,如果适时的沟通也解决不了,那“父母”要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么学会闭嘴。

这是根据抚养关系来说,因为一切有效家庭教育的基础脱离了抚养关系,就无异于海市蜃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就是养育环境和孩子自我意识共同决定的结果,而非单凭“理念”就能塑造。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考验“教育理念”孰是孰非,更重要的是考验父母的情商智慧。



尤其是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看见自己的父母如何与老人相处,处理矛盾,这本身就是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考验父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能力。

事实上,尽管父母和老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没有任何一种教育能做到“完美”。

当父母放下焦虑,和孩子一起体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这种多元也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如果老人太过陷于自己的观念,父母就更应该窥见孩子成长发展的事实,从更大的格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和解决,总能找到出路。



自古以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哦!

题主遇见的问题,几乎家家都有,只是各有不同罢了。


儿童哲学启蒙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新手妈妈和“过来人”婆婆之间有育儿矛盾,到底该听谁的呢?当面对讨论孩子的教育时,育儿观发生分歧,我们该怎么做?

话说,妈妈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育儿矛盾;近日一起五旬大妈因育儿问题,欲跳楼轻生的事件,在妈妈群里火了起来。

据了解:大妈早上因要不要带孙子出门,与儿媳起了争执。大妈心里委屈,一时想不开,于是起了轻生的念头。后来经大家的几番劝说,大妈被搀扶到了安全地带。

提起老人带孩子,很多宝妈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感激老人帮忙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又苦恼于老人旧的育儿观念。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为何这样的育儿矛盾一直存在,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或者减少与老人的冲突?

先来说说育儿矛盾为何存在吧,其实最关键的是观念问题,婆媳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喂养、养育方式上的意见不统一,造成了家庭内部的“权力争夺战”。

老人总说:“我吃的盐比你们多!”老人认为自己是孩子爸爸的妈妈,有着年轻人没有的养娃经验,因此,更适合、更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媳妇认为:“妈,你这样是不对的!”媳妇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亲妈,接触到了更多新时代的育儿知识,因此,更应该、更有权利主宰孩子的未来。

老公觉得:“妈说的挺对的!”中国男人通常都很忙。本来志同道合的老公,出门前总会抛出一句“我觉得,妈说的挺对的!”老公夹在媳妇和亲妈之间,只希望安安静静不要吵架就好,但通常这样做,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育儿观发生分歧,我们该怎么做?

一、“教育谁说了算”

“先说清,后不乱”,确立教育主角,解决“教育谁说了算”的问题。如果想要宝宝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以某一个人的教育思路为基本观点。

不然不仅老公夹在中间难做人,宝宝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也左右为难,最后可能谁的话都不听,导致教育失败。

二、在孩子面前不争执对错

每当坐下来管教孩子时,孩子就会哭闹着找“外援”,老人出面阻挠,做子女的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面对孩子动不动搬救兵的情况,老人和子女要站在统一战线上,避免硬碰硬地当面对峙。最好提前和老人打好招呼,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要知道当家庭成员的意见相左时,容易使孩子的价值观发生紊乱,孩子没有判断标准,就会“钻空子”,哪一方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三、要学会沟通

首先你要认识到,和婆婆有小矛盾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大惊小怪。当育儿老规矩和新方法发生碰撞时,如果听到“妈,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要再给娃夹菜了!”等带有批评、总结性的话语,老人从心底里是反感、排斥的。

媳妇们要耐着性子多沟通,把知道的'科学育儿理念'简单明了地解释给老人听,给老人辟谣一些错误的育儿知识。有的时候,老人并非固执,而是我们只告诉结果,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老人不明白,自然不会照做。

四、婆婆也不容易,理解万岁

想想老人也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给咱带娃,没有功劳有苦劳。更何况,他们没有了熟悉的人际关系,所以生活的全部重心自然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媳妇们也要多体谅老人家的心情,平时下班之后就要多分担家务,尽量不要让老人家既干家务又要带小孩;另外当育儿观发生相悖时,媳妇要肯定老人的付出,多理解老人家的想法。

五、老公要做好“调节剂”

世界上最难的问题莫过于,“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我俩都不会游泳,你到底要救谁?”原则上,老公应该多一些支持老婆的观点,并且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应该由老公更多地去和自己的妈妈商讨。

时不时的一句“我挺你”,其实,也会让媳妇的心里热乎很久很久,因为在最难平衡的关系里,男人站在了媳妇的一边,家庭生活才会融洽。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小学老师暖妈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有点复杂。首先是婆媳关系的界定,这里我赘述几句,作为中国人,大家要明白一个不愿意接受但有是一个确切的事实,那就是婆与媳是两家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单元,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你儿子娶了“新娘”,接下来额儿子的新家,应该交由“新娘”来管理了。那么这里我先要对婆婆说,你的儿子是你亲生的,你有养育和教育权利,而对于孙子孙女来说,是儿媳妇亲生的,作为婆婆必须界定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火上浇油。这里婆婆可以分三种做法处理孙子孙女管理问题 其一:偷偷告诉儿子,说出观点,让儿子慢慢冷静的慢慢渗透,记住一定告诉儿子是慢慢渗透,要知道儿子的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其二:先站在儿媳妇角度,顺着儿媳妇的管理理念去帮助儿媳妇教育孩子,毕竟年轻人的思路要先进一些,接触的信息广泛,所以做一个聪明又智慧婆婆都会先顺着,再慢沟通,冷静了,聊天时候说出自己观点,与儿媳妇共享婆媳快乐!其三:由着儿媳妇管吧!那是人家亲生的,所谓虎毒不食子,人家身上掉的肉,人家肯定疼爱,别把“隔辈亲”的疼爱,却做成了婆媳的一世情仇,那才叫愚蠢呀!作为婆婆的是帮助儿媳妇看孩子,不是替代儿媳妇,别给儿子添乱,儿子自己治家过日子了,不容易啊!做个聪明的妈妈,其乐融融,何乐不为呢?

接下来,再说说儿媳妇,和婆婆关系好也好,关系不和也罢,记住那是你男人的妈妈,无论任何情况都要给予担待。一是对长辈的尊重,更是你的修养和素质;二是要知道你爱的男人是婆婆的亲生骨肉,你难为婆婆,或者婆婆为难,都是儿子默默的哭泣和伤悲,如果你想这个男人更爱你,你要知道一定爱好他的父母,你的男人就会千百倍的回报你。作为女人,你一定要明白,当父母不责子,因为隔辈亲。换位思考吧!希望提出这个问题的你,看到我的答案后,与你的老公一起分享分享,你俩明白了,婆婆问题好处理了,由儿子传达。祝福你们阖家欢乐!


人世间这点事儿


在这件事情上,不存在对错与好坏,也没有所谓的绝对,记住,有冲突并不可怕,所有负面事件的背后都有正面的意义,而这件事的正面意义就是:所有人在对待宝宝的问题上,背后都是浓浓的爱,都是想要为孩子好!


在育儿的路上,所有人都是学习者,正因为育儿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探索,所以养育一个孩子是一个挺让人头疼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决定,哪一个方向才是正确的,我们每个人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的价值观输出给我们身边的人以及我们的下一代,这就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


就想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一样,每个问题的呈现也有多面性,我们要学会去看待这些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


首先,作为一个妈妈,我们并不敢保证我们的观念就是适合的,也不敢保证婆婆的观念就是适合的,当然,明显封建迷信、对生命有危险的决断不在此讨论范围哈。

我和我婆婆一直都很好,特别是生孩子之前,加上我俩还有点像,所以总被外界说是母女。那会儿我怀儿子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们增加了一个并不止意味着我们只是增加了一个人口,那时候我婆婆特别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以后如果我们俩因为孩子的事情有不同的意见,可别红脸啊,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的。


那时候我满口答应了,可是我并不知道,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啊!


孩子刚出生,晚上哭闹不止,婆婆说要给他去猪毛风,那是老人家的一种顽固的思想,我那时候初为人母,一边焦虑孩子哭闹,一边又心疼这么小小的人儿,看了一些育儿知识,看那些人用线把孩子身上的汗毛去掉,孩子痛得哇哇大哭,我坚决说不行!


婆婆说只是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我根本不给她商量的余地。可是我也没有办法解决孩子的夜啼的问题,那时候不知道啊,第一个孩子,根本不懂得带孩子,只会孩子哭的时候自己跟着哭。后来我才知道,我婆婆偷偷把孩子带到姑姑家,给儿子试着去猪毛风,后来发现效果不好,也就没再弄了。


所以你并不知道你的方法是否是正确的,婆婆的方法是否是正确的,大家都是在尝试,没有人想伤害孩子,大家都是带着爱去做任何事情。


其次,在婆媳遇到育儿问题有冲突的时候,不要硬刚,各退一步,教会孩子尊老爱幼,我们也要以身作则。

儿子从小就有喉梗阻的问题,非常让人头疼,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所以自我上班之后,婆婆接受带孩子,婆婆就耗费了巨大的心力去照顾孩子,不能冷到,不能热到,一旦感冒,孩子的喉梗阻便有几大的发作可能。


于是碰到感冒到底是吃西药还是观察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发生了分歧。


婆婆怕孩子感冒会带来喉梗阻,所以想让孩子的感冒赶紧好。而我因为是在中医养生馆工作,知道一个孩子的正气是多么的重要,我的认知里面认为西药带寒,注入身体之后会给身体积压很多不好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觉得孩子最好是艾灸、推拿等,用物理的方法去调就可以了,慢可以慢一点,但是不伤正气啊。


一开始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我是很刚的,不允许孩子去社康看医生,对医生动不动就开一堆抗生素充满了愤怒。后来我发现婆婆会偷偷地给孩子喂药,如果一旦不去社康,她会非常焦虑,因为她在家和孩子的时间是最长的,她听着孩子咳嗽,痰音重,她饱受着折磨。


后来,我就会和她商量,我把我的方法告诉她,她也很愿意去尝试,比如,儿子一旦咳嗽,我就让她给儿子热露露杏仁露喝,如果效果好,下次就用这种方法,如果效果不好,她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去给孩子上一点西药,如果我担心西药寒,我回来就多给孩子艾灸揉腹,总是有办法的,至于一些别的副作用,把时间线拉长,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重点是解决当下的焦虑。


所以,发生问题时不要硬刚,学会各退一步,互相体谅。


最后,让老公去解决一些不太方便解决的问题。

我家老公是非常尊重他的妈妈的,并不会像有些家庭,派老公出马,老公只会对着自己的妈妈大吼大叫,让本来就不乐观的时间更加焦灼。有的事情并不太适合媳妇和婆婆去沟通的时候,把老公推出去,母子之间哪有什么隔夜仇,也许能说通,也许不能说通,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两个人也能很快就好了。


总之,一个家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一定会存在分歧,就想对待工作一样,把责权利分清楚,让一个人负责一些事情就好,比如孩子的吃喝就交给厨艺很有研究的婆婆吧,媳妇可以给建议,决定权还是在婆婆就好,孩子的教育就给媳妇好了,毕竟老人家在教育上面终归是比不上年轻人的。各自都体谅对方,相信对方一定是为孩子好的,便少了很多的阻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