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記|基層醫務人員的抗疫實錄:一對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1月17日,學校放寒假,我回到了家鄉——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之後,我和父母一直住在鄉下的外婆家。舅舅一家和外婆住在一起,通過親歷和對舅舅舅媽的採訪,我記錄了他們一線基層醫務人員的抗疫情況。

1月20日,臘月二十六

無風,無雨,無雲。舅媽沒有聽從家裡人的勸說,執意開車前往自己工作的衛生院值班。

舅媽是縣裡某鄉的衛生院院長,只有週末才回家。舅媽平時喜歡擺弄花草,院子裡爭奇鬥豔的薔薇,還有三樓幾十盆多肉,都是她的心頭寶,每週從衛生院回來,都要好好照料。

外婆家在縣城的南方,衛生院在北方,之間的車程少說也要近兩個小時。我聽到舅媽執意要親自去值班,只是覺得她過於擔心,雖然這幾天舅媽總是來來去去開會,討論病毒疫情等,但我們這些普通大眾總覺得,所謂的新型冠狀病毒,還很遙遠。況且,到了臘月二十六,一家人還沒有在家裡齊整吃頓飯。

我知道,舅媽其實想讓舅舅陪她一起去她的衛生院過個年,但後來不知怎的,還是舅媽止住了話題,很快吃完飯上樓了。

“嫂子呢?”吃完晚飯,母親幫忙收拾桌子的時候突然發問。我跑出去看,門口的車已經看不見了。

“剛才她說了好幾句她走了,你們都沒聽見。”表妹打著乒乓球,似乎有些埋怨地看著我們。

當時,我並沒有太多想法,覺得舅媽大概如同往年一樣,過了幾天,等換班的人去了,就會回來。

後來,我才知道,舅媽當天晚上回到衛生院後,七點半就召集了全院職工,培訓學習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及醫療救治與防控流程。

再見到舅媽,是整整一個多月後。

1月22日,臘月二十八

微風,無雨,少雲。晚飯吃完,舅舅收拾好從車上拿下的釣竿,準備開車去上班。

舅舅是縣裡另外一個鄉鎮衛生院的一名普通醫生。他接到衛生院的通知,準備前往值班。從外婆家開車到他所在的衛生院,大概也要一個半小時。

舅舅平常喜歡釣魚,有時候大半夜晚上一兩點還守在河邊,只為等待魚竿的顫動。後來甚至買了艘二手的小皮艇,開到某些小灘釣魚。我有次還戲稱他有魚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在那裡睡覺好了。而他回我的是一如既往的爽朗笑聲。

“大舅,你啥時候回來啊?”我問。

“再看吧,我三十值班結束,就去陪你舅媽過年。”他依舊笑著回著。

“我走啦。”舅舅向外婆和我們揮著手,開車離去。外婆一如既往地站在門口目送,屋簷下的花燈籠悠悠地晃了很久,外婆也站了很久。

後來,我才知道,其實舅舅第三天就回了家,但很快又離開。他僅僅只是回家,沒有進家門。

舅舅和舅媽,都是整整一個多月後,才真正回到了外婆家裡,和一家人吃飯。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

浙江省決定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成為全國首個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

聽鄰居們說,雖然縣城裡還沒有封路,但街上行人和車輛比起以往,已經少了太多。

1月24日,除夕

縣裡所有高速路口、省道、重要縣道設立卡點,對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要求醫務人員全員上班。

接到通知,舅媽所在的衛生院,有一位正在哺乳期的醫生帶著她七個月的寶寶立馬回到單位上班。當天下午,她就和舅媽一起到鄉下各個村裡發放宣傳資料,幫返鄉人員測體溫。

疫情日記|基層醫務人員的抗疫實錄:一對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媽在某村委會公告處粘貼新冠病毒宣傳資料攝於1月24日】

1月25日,大年初一

晚飯後,我聽到母親和外婆長吁短嘆。原來大年三十晚,舅舅被派到縣城的高速路口卡點,負責檢測體溫。

當時縣裡衛生局還並沒有派發給他們防護服,甚至口罩也是讓醫務人員自備,舅舅需要執勤到晚上十二點,結束後還要開車回到自己鄉鎮的衛生院。那晚舅舅值班完後,打電話讓外婆準備好半個月的菜和衣服。

只放在家門口。

他來拿,他不進門。

1月28日,大年初四

景寧縣城區確診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

晚上5點30分,在鄉鎮衛生院值班的舅媽,突然接到鄉里某村有返鄉人員出現低燒情況,顧不上吃飯,一個人開車趕到該村,冒雨走了半個小時的山路,排查村民家中體溫情況,並安穩家屬。

高山的低溫凍紅了舅媽的雙手和雙耳。

疫情日記|基層醫務人員的抗疫實錄:一對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媽徒走山路攝於1月28日】

1月29日,大年初五

全縣所有社區按網格進行封閉式管理。

舅舅離開縣城高速路口卡點,前往縣裡另一個鄉鎮的省道卡點值班,仍舊負責測體溫。在值班後,還要和其他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對武漢返鄉人員進行隨訪,隨訪的重點對象是在武漢經商、務工、旅遊、就學,以及武漢周邊地區返鄉因發熱等呼吸道症狀在縣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並臨床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員。舅舅所在的隨訪組,要求每日2次上門進行體溫測量等服務,並詢問是否有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等症狀。

舅舅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每天需走訪3個村(全鄉共11個村),日均檢查九十餘人次。

疫情日記|基層醫務人員的抗疫實錄:一對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舅在某鄉鎮卡點處測量體溫攝於2月5日】

2月6日

舅媽繼續和她衛生院所在鄉鎮工作人員走村入戶,摸排、蒐集、登記各村的返鄉人員情況。對該鄉鎮下所有武漢返鄉人員(包括已超出最長潛伏期的武漢返鄉人員)進行告知,限制居家隔離人員活動範圍,並在家門口貼上通知,要求14日居家隔離解除前,整戶人員不可隨意出門走動。

同時,為了滿足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需要,舅媽的衛生院也建立了相關的生活物資採購微信群。限制人員有突發的身體情況也可以及時聯繫當地衛生院和醫療機構,按照規範流程運轉。

日常預檢分診相關工作要求如下:

1.設置傳染病預檢分診點,有明顯標識,醒目位置張貼“不收治發熱病人,發熱病人請到景寧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的告示語;

2.分診點配備相應醫療防護用品(醫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等)、速幹手消毒劑、體溫計、紙巾、登記本等;

3.預檢分診點要專人負責,保證所有患者都要經過預檢分診,同時對患者來院和離院時做好手衛生(速幹手消劑),提供紙巾指導患者打噴嚏、咳嗽掩住口鼻;

4.登記患者就診信息、體溫、流行病學史、去向,內容齊全,發現發熱患者要單獨登記發熱患者情況登記表,並規範轉診;

5.醫務人員配備從事診療活動時正確穿戴防護用品,嚴格執行標準預防;

6.發熱病人應該由醫務人員引導到發熱病人留觀室,留觀室內儘量少堆放儀器設備等非留觀室使用的物品;

7.做好體溫計等器械、空氣、物表和地面消毒,做好登記。

8.預檢分診點應配備醫療廢物垃圾桶,使用專用醫療廢物垃圾袋。

舅媽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每天需走訪4個村(全鄉共6個村),日均檢查八十餘人次。

疫情日記|基層醫務人員的抗疫實錄:一對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媽到某村民家中走訪攝於2月6日】

2月16日

全縣封禁解除。

全縣連續16天無新增病例。

全縣全體醫務人員仍堅持在崗位。

2月24日

無風,無雨,無雲。舅舅舅媽值班結束。

傍晚五點左右,他們戴著口罩,分別下了車,回到了家,終於走進了家門。

一家人,我們終於一起整整齊齊地圍坐在餐桌。

飯後——

“我的那些釣竿呢?”

“應該屏風後面的右邊櫃子裡。”

舅舅值班後,家裡剛好收拾過一陣,把他心愛的釣竿換了個地方安置。

“我樓上那盆只開了一枝的小多肉去哪了?”

“被表妹搬到二樓陽臺了。”

舅媽去值班後,表妹當時看著有一盆長得像一枝玫瑰花,就搬到了二樓。

真好,都回家了。

本文記錄於2020年2月28日。

文末,賦小詩一首:

何以為家?

那是臘月二十六晚,

鄉鎮衛生院會議室的徹夜燈火;

那是除夕,

寒風中高速路口的堅守;

那是大年初一,

山區雨夜下泥濘腳印的盡頭;

那是一個月的矜矜業業,

一個月的嚴防死守,

一對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