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记|基层医务人员的抗疫实录:一对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1月17日,学校放寒假,我回到了家乡——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之后,我和父母一直住在乡下的外婆家。舅舅一家和外婆住在一起,通过亲历和对舅舅舅妈的采访,我记录了他们一线基层医务人员的抗疫情况。

1月20日,腊月二十六

无风,无雨,无云。舅妈没有听从家里人的劝说,执意开车前往自己工作的卫生院值班。

舅妈是县里某乡的卫生院院长,只有周末才回家。舅妈平时喜欢摆弄花草,院子里争奇斗艳的蔷薇,还有三楼几十盆多肉,都是她的心头宝,每周从卫生院回来,都要好好照料。

外婆家在县城的南方,卫生院在北方,之间的车程少说也要近两个小时。我听到舅妈执意要亲自去值班,只是觉得她过于担心,虽然这几天舅妈总是来来去去开会,讨论病毒疫情等,但我们这些普通大众总觉得,所谓的新型冠状病毒,还很遥远。况且,到了腊月二十六,一家人还没有在家里齐整吃顿饭。

我知道,舅妈其实想让舅舅陪她一起去她的卫生院过个年,但后来不知怎的,还是舅妈止住了话题,很快吃完饭上楼了。

“嫂子呢?”吃完晚饭,母亲帮忙收拾桌子的时候突然发问。我跑出去看,门口的车已经看不见了。

“刚才她说了好几句她走了,你们都没听见。”表妹打着乒乓球,似乎有些埋怨地看着我们。

当时,我并没有太多想法,觉得舅妈大概如同往年一样,过了几天,等换班的人去了,就会回来。

后来,我才知道,舅妈当天晚上回到卫生院后,七点半就召集了全院职工,培训学习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及医疗救治与防控流程。

再见到舅妈,是整整一个多月后。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

微风,无雨,少云。晚饭吃完,舅舅收拾好从车上拿下的钓竿,准备开车去上班。

舅舅是县里另外一个乡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他接到卫生院的通知,准备前往值班。从外婆家开车到他所在的卫生院,大概也要一个半小时。

舅舅平常喜欢钓鱼,有时候大半夜晚上一两点还守在河边,只为等待鱼竿的颤动。后来甚至买了艘二手的小皮艇,开到某些小滩钓鱼。我有次还戏称他有鱼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在那里睡觉好了。而他回我的是一如既往的爽朗笑声。

“大舅,你啥时候回来啊?”我问。

“再看吧,我三十值班结束,就去陪你舅妈过年。”他依旧笑着回着。

“我走啦。”舅舅向外婆和我们挥着手,开车离去。外婆一如既往地站在门口目送,屋檐下的花灯笼悠悠地晃了很久,外婆也站了很久。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舅舅第三天就回了家,但很快又离开。他仅仅只是回家,没有进家门。

舅舅和舅妈,都是整整一个多月后,才真正回到了外婆家里,和一家人吃饭。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

浙江省决定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成为全国首个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

听邻居们说,虽然县城里还没有封路,但街上行人和车辆比起以往,已经少了太多。

1月24日,除夕

县里所有高速路口、省道、重要县道设立卡点,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要求医务人员全员上班。

接到通知,舅妈所在的卫生院,有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医生带着她七个月的宝宝立马回到单位上班。当天下午,她就和舅妈一起到乡下各个村里发放宣传资料,帮返乡人员测体温。

疫情日记|基层医务人员的抗疫实录:一对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妈在某村委会公告处粘贴新冠病毒宣传资料摄于1月24日】

1月25日,大年初一

晚饭后,我听到母亲和外婆长吁短叹。原来大年三十晚,舅舅被派到县城的高速路口卡点,负责检测体温。

当时县里卫生局还并没有派发给他们防护服,甚至口罩也是让医务人员自备,舅舅需要执勤到晚上十二点,结束后还要开车回到自己乡镇的卫生院。那晚舅舅值班完后,打电话让外婆准备好半个月的菜和衣服。

只放在家门口。

他来拿,他不进门。

1月28日,大年初四

景宁县城区确诊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

晚上5点30分,在乡镇卫生院值班的舅妈,突然接到乡里某村有返乡人员出现低烧情况,顾不上吃饭,一个人开车赶到该村,冒雨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排查村民家中体温情况,并安稳家属。

高山的低温冻红了舅妈的双手和双耳。

疫情日记|基层医务人员的抗疫实录:一对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妈徒走山路摄于1月28日】

1月29日,大年初五

全县所有社区按网格进行封闭式管理。

舅舅离开县城高速路口卡点,前往县里另一个乡镇的省道卡点值班,仍旧负责测体温。在值班后,还要和其他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随访,随访的重点对象是在武汉经商、务工、旅游、就学,以及武汉周边地区返乡因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在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临床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员。舅舅所在的随访组,要求每日2次上门进行体温测量等服务,并询问是否有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等症状。

舅舅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每天需走访3个村(全乡共11个村),日均检查九十余人次。

疫情日记|基层医务人员的抗疫实录:一对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舅在某乡镇卡点处测量体温摄于2月5日】

2月6日

舅妈继续和她卫生院所在乡镇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摸排、搜集、登记各村的返乡人员情况。对该乡镇下所有武汉返乡人员(包括已超出最长潜伏期的武汉返乡人员)进行告知,限制居家隔离人员活动范围,并在家门口贴上通知,要求14日居家隔离解除前,整户人员不可随意出门走动。

同时,为了满足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舅妈的卫生院也建立了相关的生活物资采购微信群。限制人员有突发的身体情况也可以及时联系当地卫生院和医疗机构,按照规范流程运转。

日常预检分诊相关工作要求如下:

1.设置传染病预检分诊点,有明显标识,醒目位置张贴“不收治发热病人,发热病人请到景宁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告示语;

2.分诊点配备相应医疗防护用品(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等)、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纸巾、登记本等;

3.预检分诊点要专人负责,保证所有患者都要经过预检分诊,同时对患者来院和离院时做好手卫生(速干手消剂),提供纸巾指导患者打喷嚏、咳嗽掩住口鼻;

4.登记患者就诊信息、体温、流行病学史、去向,内容齐全,发现发热患者要单独登记发热患者情况登记表,并规范转诊;

5.医务人员配备从事诊疗活动时正确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6.发热病人应该由医务人员引导到发热病人留观室,留观室内尽量少堆放仪器设备等非留观室使用的物品;

7.做好体温计等器械、空气、物表和地面消毒,做好登记。

8.预检分诊点应配备医疗废物垃圾桶,使用专用医疗废物垃圾袋。

舅妈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每天需走访4个村(全乡共6个村),日均检查八十余人次。

疫情日记|基层医务人员的抗疫实录:一对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舅妈到某村民家中走访摄于2月6日】

2月16日

全县封禁解除。

全县连续16天无新增病例。

全县全体医务人员仍坚持在岗位。

2月24日

无风,无雨,无云。舅舅舅妈值班结束。

傍晚五点左右,他们戴着口罩,分别下了车,回到了家,终于走进了家门。

一家人,我们终于一起整整齐齐地围坐在餐桌。

饭后——

“我的那些钓竿呢?”

“应该屏风后面的右边柜子里。”

舅舅值班后,家里刚好收拾过一阵,把他心爱的钓竿换了个地方安置。

“我楼上那盆只开了一枝的小多肉去哪了?”

“被表妹搬到二楼阳台了。”

舅妈去值班后,表妹当时看着有一盆长得像一枝玫瑰花,就搬到了二楼。

真好,都回家了。

本文记录于2020年2月28日。

文末,赋小诗一首:

何以为家?

那是腊月二十六晚,

乡镇卫生院会议室的彻夜灯火;

那是除夕,

寒风中高速路口的坚守;

那是大年初一,

山区雨夜下泥泞脚印的尽头;

那是一个月的矜矜业业,

一个月的严防死守,

一对平凡夫妻的不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