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設立提速 短板亟待補齊

首家外資控股理財子公司獲批、兩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近段時間,銀行理財子公司動作不斷。多位業內人士22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第三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理財子公司可以發揮規範化、專業化優勢,服務未來龐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同時,也需要面臨人才、系統、文化等方面的現實挑戰。

資管業務轉型平穩

12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東方匯理資管出資比例為55%,中銀理財出資比例為45%。

銀保監會大型銀行部主任王大慶表示,這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是落實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措施,將有利於引進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在經營理念、運營管理機制、資產組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經驗,同時發揮中方股東在渠道、客戶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深入理解和投資能力等方面的長處,進一步豐富資管市場主體和產品種類,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目前,還有其他國際資管機構正在與有關銀行理財子公司溝通,協商合資設立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

同日,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均發佈公告稱,旗下理財子公司已獲批開業,意味著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即將開門迎客。此外,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獲准籌建理財子公司。

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發佈實施後,銀行理財業務按照監管導向有序調整,呈現出更穩健和可持續的態勢。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是24.3萬億元,運行總體平穩,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符合新規方向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

招銀理財董事長劉輝認為,理財子公司獨立運作,可以發揮規範化、專業化優勢,協同母行資源稟賦,服務未來龐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主體展業,為客戶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功能更加純粹,也從根本上切斷了從表外向銀行表內業務傳播路徑。

直面現實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理財子公司也面臨多方面的現實挑戰亟待解決。

農銀理財總裁段兵表示,在人才方面,存在投研能力不足、市場化運作經驗欠缺,薪酬激勵不靈活等困難;在技術層面,理財子公司IT系統支持能力較為滯後;在文化方面,面臨風險管理文化不適應市場化操作的難點。

中郵理財董事長吳姚東表示,從國際經驗看,領先資產管理機構的典型特點是高投入、高產出,人均ROE高,擁有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並且具備強有力的信息系統和數字化工具支撐。國內理財子公司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參與市場競爭能力方面存在問題。他分析,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人才儲備不足、系統亟待改進、能力亟待提升等挑戰。

劉輝認為,對內,理財子公司獨立運作,涉及業務與產品轉型、“母子”協同聯動,同時還需推動內部管理轉型以及文化理念轉變。對外,在資管新規“大一統”時代,各類資管機構在監管規則統一的基礎上展開公平競爭,理財子公司面臨激烈的外部競爭。

在業務與產品轉型方面,劉輝分析,存量業務中不符合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管理要求的,如何設計整改方案實現轉型。符合新規要求的遷移到理財子公司,但遷移過程中也涉及稅務、法律等方面的複雜處理。在老產品仍然存在,投資者教育不充分的情況下,新產品如何得到客戶和市場的認可、獲得合意的募集規模,資產管理部與理財子公司可能存在短暫的並行期,並行期間二者的智能如何定位分工。

在公司化運作方面,劉輝認為,目前各行銀行理財業務雖然在理財事業部制改革下基本完成了獨立運作,但與公司化運作尚有本質差別。理財子公司要實現業務剝離、獨立運營、自負盈虧,必須開展全方位的準備工作,包括補充人力資源、調整組織架構、完善制度流程、提升管理精細度、搭建公司治理結構等。(記者 歐陽劍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