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心理諮詢師技能訓練

今天我帶給大家的圖書是《心理諮詢師技能訓練》,這本書是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局出版社出版,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編寫完成,全書大概37萬字,下面是詳細解讀。

佛教心境有云:人最難正視的就是自己的心。在強悍的外表都會存在柔弱的私密處,恰巧又是最不容易直接被發現的,即使是自己也很難做到。因此造就了這個偌大同一的世界卻有著千差萬別的人群,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就是一個將這種心理反應和應對治療作為一種科學進行研究的組織,它不僅提供一些心理援助和輔導,也會針對心理領域做一些研究並出版教學材料,為心理愛好者提供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是心理學領域的強有力組織者。

這本書2017年首次出版,至今有14次印刷,在業界有良好的口碑,是心理培訓教材中的標杆模板;該書力求體現“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指導思想,突出職業培訓特色,深受心理學愛好者歡迎。

接下來我就從心理診斷技能,心理諮詢技能以及心理測量技能三方面為你解讀本書。


「書評」心理諮詢師技能訓練


在開始拆解本書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下心理諮詢的主要步驟:診斷——測量——諮詢——治療;其實心理諮詢同身體疾病治療的過程基本一致,醫生見到患者時,一般會先進行初步診斷,然後進行基礎詢問並利用科學儀器進行檢測,再得到結果後進行專項治療。同理,當一名諮詢師初次會見求助者時需要簡單詢問該求助者基本狀況,初步將求助者遇到的心理問題劃分等級,以確定後續治療節奏和方法;然後再借助各類心理量表測量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最後利用心理治療手段進行治療。

本書除了以上的流程外,還介紹了一些附加常識,例如:對人態度,自身情緒等。

接下來開始對本書的詳細解讀,首先介紹下心理診斷技能;當求助者約諮詢師初次見面時,諮詢師一般會對求助者進行攝入性會談,此階段主要目的是緩衝兩者初次見面的默生感,以及拉近彼此的距離,做出初步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為以後的諮詢開展打好鋪墊;諮詢師通常需要帶著某些目的按照特定的步驟進行會談,其功能主要包括瞭解求助者的性格,諮詢目的和基本情況等;另外,諮詢師在會談時也要注意把握會談的節奏和方向,不能輕易被求助者帶跑偏,時刻牢記本次會談的目標。

在會談的同時諮詢師需要把談話的內容和了解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待會談完成後整理歸納談話的內容,有經驗的諮詢師此時已經可以基本掌握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並擬定初步治療方案,但此時的方案可能並不是完善的最終方案,因為後續還有和求助者共同商量治療方案的過程,求助者有可能會更改諮詢師的預方案。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諮詢師在這這個過程中,可找機會向求助者探聽既往病史及其他可能影響到心理問題的疾病,因為往往生理上的治療也可能成為心理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每次初步會談結束後諮詢師最主要的一個工作就是需要對求助者評級,匹配出該求助者心理問題對應的等級,該等級匹配是一種科學的匹配方法,根據求助者的表現和描述的問題嚴重程度分別匹配: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最後綜上信息,諮詢師會製作出完整的心理評估報告,此報告將會作為後續治療過程的重要依據。


「書評」心理諮詢師技能訓練


說完心理診斷階段,再來看看本書第二部分的心理諮詢技能。在整個諮詢階段主要分為建立積極的諮詢關係——商定諮詢方案——實施心理諮詢。

首先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是整個諮詢過程中最首要的步驟,它會受到諮詢師和求助者雙向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對於諮詢師的情商和溝通能力等軟性實力要求比較高,諮詢師必須要及時敏銳的觀察到求助者的情緒變化和性格特徵,利用共情,尊重等手段建立起適當的諮詢關係。

再來說下商定諮詢目標,為什麼叫做“商定”而不是“制定”呢?在諮詢過程開始階段很多諮詢師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在跟求助者初步溝通時或多或少會按照自己的判斷制定諮詢節奏,然後通知求助者具體的諮詢安排。求助者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已經處於弱勢地位,急需理解和幫助,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充分理解幫助求助者,很可能還使求助者心理出現牴觸和逆反,結果一定會適得其反。

商定方案時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求助者情況下,給予求助者最大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讓求助者可以得到很好的宣洩,從心底裡願意接受諮詢師的治療。接下來諮詢師也要將整個諮詢的方案內容和步驟講給求助者,明確好每個階段的重點,難點。讓求助者提前有所準備,這樣可以讓求助者提前適應每個階段的情況,達到到了什麼時間解決什麼問題的效果。

第三步就是最重要的心理諮詢實施,實施心理諮詢方案,首先需要諮詢師調起求助者的積極性,讓求助者打開“自己”,這裡“自己”指的不僅是語言,更多的是心門。臨床治療中,很多求助者已經是非正常狀態,他們的話語和思維功能已經和正常人不同,諮詢師們不能用正常方式進行溝通,需要利用一些手段充分調起求助者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先聊聊家常,或是求助者身邊日常的事情;在積極性唄調起後可以逐步開展諮詢,諮詢師既要站在求助者角度啟發引導,也要對求助者適當進行鼓勵支持,讓求助者感到在諮詢的道路上不孤單,不是一個人前行。

接下來介紹本書中介紹的幾種主要諮詢實施方式,第一種就是參與性技術,參與方式最直接的就是“聽”,聽在心理學中不僅僅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術手段,它要求諮詢師在聽的同時適度反應,積極參與,在不影響求助者表達的基礎上儘可能與其互動,就好像兩個朋友間直接交流一樣。聽完之後要主動反饋,可以針對剛剛求助者所說內容提問,也可以根據目的進行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引導求助者進一步表達。

在參與溝通中其實有幾個小竅門,當求助者表達完成時諮詢師可以就求助者表述的內容進行鼓勵,因為求助者肯主動說的內容一定是他們所滿意的,內心裡希望被認可的,即使價值觀可能與諮詢師不符,但諮詢師也要是鼓勵他們,特別是要針對某一個事件進行鼓勵,這樣可以避免虛偽的感覺,也讓求助者感到你在積極傾聽,能夠感受到尊重。比如說:一箇中年人為了找不到女朋友而感到失望,甚至出現抑鬱傾向,來尋求幫助。但在傾聽求助者表達中,諮詢師無意發現該男子年輕時曾是風靡全校的帥哥,跟很多女生保持親密的關係,但最後都沒有讓他滿意。諮詢師則可以確定該男子的擇偶標準制定偏高,並且可能沒有正視自己的情況,後續的諮詢方向可向該方向傾靠,後續治療中,諮詢師果然發現該男子狂妄自大,語氣中體現出蔑視一切的態度,對待女生也是盛氣凌人,在一系列諮詢治療後,該男子找到自身問題並在諮詢師的幫助下及時調整,獲得較好的諮詢結果,後來也順利找到女朋友。

下面說說第二種技術——影響性技術,該技術在心理諮詢技術中佔較高地位,主要形式是通過對求助者的主動干預來影響求助者,是一種主動定向的行為技術。具體的方式一般包括面質,解釋,指導,自我開放等方式,其中面質最為重要,它體現的是諮詢師和求助者之間的心理博弈,諮詢師需要根據求助者的事實反應快速找到問題點並及時質問求助者,以求達到幫助求助者梳理思路,矯正思維的效果。

第三種技術是放鬆訓練,也叫做“鬆弛訓練”,是一種通過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改善機體紊亂功能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方法。在放鬆訓練中,求助者完全可以掌握解決焦慮等異常情緒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實現,求助者在後期維護治療中也可以自行在家中訓練,逐步緩解症狀。放鬆療法包括身體放鬆,生理放鬆,思維放鬆等,將自身完全至於安靜舒適的氛圍,放空冥想,達到一種意識跟隨心靈同步的效果。現代瑜伽的產生就是該治療方法的一種簡化延伸。


「書評」心理諮詢師技能訓練


最後一種也是心理諮詢中相對重要的方法——合理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立,是一種直擊內心的方法,直接主動地分析外界現實與意識的關係,對主觀意識強管控,主動適應外界環境以達到調節心理的作用。埃利斯首創提出ABC理論,A是外界現實事件,B是個人主觀認知,C是個人認知在應對外界事件時所產生的態度和行為等具體表現。該理論核心觀點是外界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無法改變,若想避免心理問題,只有從主觀認知中發現問題,並主動改變去適應外界現實。諮詢師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一般需遵循特定步驟,首先了解求助者的問題;然後與求助者的不合理情緒進行辯論,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引發求助者主動思考,效果也會好於灌輸式的教導,但要注意辯論的方式,不要引起求助者的反感;再者需要為求助者佈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把通過辯論認識到的為題進行自我分析,並寫成報告,這其實是辯論後的一種延伸,讓求助者保持思考,並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有利於改正;最後要注意再教育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不僅要幫助求助者指出並解決問題,還要教會求助者自我調節方法,以便於求助者日後自己應對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諮詢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因素,例如求助者沉默,多話,移情或者依賴的情況,諮詢師需要注意及時識別,一旦發現有以上情況一定要及時與求助者溝通說明,或適度掌握風險,將諮詢節奏引入正軌。待完成本次諮詢後,諮詢師要及時整理過程筆記,進行過程覆盤,主動發現諮詢期間遇到的問題,爭取日後避免,即使無法避免也要在下次發生時提早應對。

本書第三部分介紹了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工具——心理測驗技能,心理測驗技能主要是藉助各種科學心理量表實現。心理學領域的測驗量表主要分為智力量表,人格量表,心理行為問題評估以及應激和相關問題評估,每個領域的量表都有複雜的原理和測量步驟,由於該部分內容實踐性較強,在此不展開詳細介紹,後續會專門對心理測量技能進行拆解。


「書評」心理諮詢師技能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