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一、始计篇(白话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的领域,也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根本之道,因而是不可不深入加以考察的。

所以,军事家们首先必须从五件事来进行比较和谋算,以求得对敌我双方真实情况的了解。

这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是指能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的政治方针和政策,它能促使人民甘愿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难。所谓天,是指用兵时所处的时节和气候,是晴天还是雨天?是寒冷还是炎热?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所谓地,是指用兵时,距离敌人是远是近?所处的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是宽阔地带,还是狭窄地带?是处于死地,还是处于生地?所谓将,是指统帅军队的将领是否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的素质与能力。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编制、法令、法规和对各级指挥官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后勤军需管理制度。所有以上五方面情况,作为军事将领虽然一般的都会有所了解,但只有那些深入了解这些情况的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能深入了解这些情况的人是不能取胜的。所以说,必须认真地对它加以比较、计议,才能求得对实情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说,要了解敌我双方,哪一方政治清明,政治方针政策正确?哪一方将领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时与地利?哪一方军队编制合理,法令、法规畅通无阻?哪一方军队体制健强,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军队管理的好,赏罚严明?我从这五方面加以比较、计算,便可以预知战争的结局是谁胜谁负了。

如果君主听从我的上述计谋,并用它指挥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应当留下来帮助他;反之,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而用另外的计谋去指导战争,将会招致失败,这时我便应离开他。君主或统帅经过权衡利害,听从我的计谋,将会形成有利的客观形势,这是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外部条件。当然,有利的客观形势也是人们从有利的原则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机动灵活的举指造成的。须知用兵是一种诡诈之道,需要运用种种欺骗敌人的方法:自己本来力量很强,却要向敌人伪装出似乎没有什么カ量;本来准备用兵,却要伪装怯懦不敢用兵;:本来已经接近敌方了,却要伪装距离敌方还很远;本来距离敌方还远,却要伪装出已经靠近敌人了。要用小的利饵引诱敌人,乘敌方混乱之时进行攻取、对实力雄厚的人要有充分的应战准备,对战斗力强的敌人要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对于容易冲动发怒的敌军将领,要设法挑逗他、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要设法使他更加骄傲起来,丧失对我方的警陽:对于有充分休整、精力充沛的敌人,要设法搞得他们劳累疲惫;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们、分裂他们;要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进攻在敌方意料之外。凡此种种,都是军事家们用兵取胜之道,这些都只能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用兵打仗之前,君主或统帅都要在庙堂之上进行策划谋算,谋算得多,非常周密,胜过了敌方,在战争中取胜的机会就会多一些;相反,谋算很少,很不周密,不能胜过敌方,取胜的可能性也就会很小,更不用说那些根本不进行谋算的了。我从战争双方事前谋算的比较中,便可以预知战争的结局将会是谁胜谁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