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种机会:维生素多品种价格涨超100%,行业景气度超市场预期

2月26日,据秣宝数据显示,近期国内维生素市场主流品种已宽泛上涨,尤其是维生素 B1 和生物素,价格上涨幅度巨大。目前,国内维生素B1市场报价宽泛在330-365元/kg,较1月21日之前涨度超100%,而生物素主流价格则在300-350元/kg,价格相比于春节前(140-200元/kg)同样大幅上涨,此外欧洲市场由于担心国内发货问题,价格也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由于行业补库存,加之疫情影响的复工延迟,部分工厂仍处于停产状态,导致市场现货有限,供给端的收缩,使得维生素行业这一轮的上涨明显景气超预期。

小品种机会:维生素多品种价格涨超100%,行业景气度超市场预期

作为一种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一直以来维生素都是市场绝佳的价格弹性品。此前2016-2018年,由于全国环保督查,国内各品种维生素企业开工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叠加故障等因素,国内维生素主流产品价格上演涨价潮。短期的供需紧张,导致了维生素价格出现加速上涨行情,维生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成为影响维生素的价格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

从下游的需求来看,由于需求端主要来自于70%以上的饲料添加剂,20%用于医药及化妆品,10%用于食品饮料等,主导维生素的需求主要在饲料市场。而由于主要全球饲料市场需求稳定,加之维生素所占成本比例低,仅仅2%左右,导致下游饲料采购企业对维生素涨价普遍相对不敏感,关键影响市场维生素价格仍来自于供应端。

而供给端上,作为世界供应链的大国,近年来我国已逐步成为维生素生产大国,产量占据全球的77%以上,且有75%用于出口,而由于行业门槛相对高,特别是国内环保督查以来,部分中小的维生素企业迫于环保成本高而退出,导致行业集中度不断抬升,呈现出寡头竞争格局。在下游需求趋于稳定的态势下,虽说国内维生素大部分维生素品种产能过剩,但价格基本以几大龙头企业通过控量维持行业供需平衡为主,同时也容易受到供给的产能周期影响,以及相关不确定因素导致维生素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弹性行情。

市场普遍认为,目前维生素行业整体库存较低,处于行业补库存周期,而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得国内维生素生产厂家延迟复工以及物流受限,供给端减少以及成本抬升,导致行业多种维生素已持续出现涨价行情。目前行业景气度已超市场预期,在供给端没有看到明显改善的背景下,预计行业将继续维持高景气,相关生产维生素的企业将持续从中受益,具体可关注:

兄弟科技(002562):公司主营我国维生素和皮革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业务,主营产品维生素占据营收70%以上,是我国维生素B1龙头企业,产能3200吨/年,受益于部分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公司2019年业绩大幅增长100%;


新和成(002001):公司主要从事药品、保健品、医药原料药、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系列50多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拥有维生素E产能约40000吨,维生素A产能约10000吨,维生素D3产能约2000吨;维生素产品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H(生物素),将持续受益于维生素产品的上涨;


金达威(002626):公司主营食品营养强化剂行业原料和保健食品终端产品的生产、销售业务,是全球仅有的六家维生素A厂商之一,产能为2500吨,位居第五;维生素D3产能为1000万吨,国内居第二,市占率16%,营收占比在23%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