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旗幣第一大珍~河南五百文

中華民國雙旗伍佰文銅幣,為中國銅元之大者,系試鑄樣幣。當屬全國銅元十大珍之一。正面右旗(國旗)未刻出圖紋,系模具半成時試模鑄造。殊為奇特,存世罕見及其珍惜。


此錢幣正面中央鈴兩面交叉的民國國旗,外環珠圈,上緣“中華民國”,下緣紀值:阿拉伯數字“500”和英文“CASH”,左右各列一花枝,外環齒邊和紋飾圖案。背面為面值“伍百文”,並配以稻穗組成的嘉禾圖,外環齒邊和紋飾圖。無紀局錢文。

因面值過高,在流通中無法推行,旋鑄即停,當今存世稀少。此枚伍百文銅幣是銅元史上先鑄造的面值大的銅幣,因為1934年川陝省蘇維埃政府也發行過伍百文銅幣。民國雙旗伍百文銅元為河南銅元局、後改為「河南機器製造局」於1933年製造的試鑄樣幣,未正式流通。


河南制幣局在制五百文銅幣初期階段,由於當時河南的政治、軍事原因,對該幣整體方案,在採用紋飾方案上認識一致,但在採用雙旗國民黨陰陽雙黨徽方案上產生重大分歧,故而雙旗陰陽雙黨徽方案樣品製作出來後,未被通過,故而改版,改為雙旗國民黨單陽黨徽方案。


待樣品製作出來後,仍未通過,故而再改版,又改為雙旗國民黨單線型象徵性黨徽,樣品出來後被認可。至此制五百文銅幣初始階段結束,轉入正式樣品階段。


在完善方案後,由手工為主的樣版轉為機制版,這就是伍百文銅幣同樣由於當時的政治、軍事原因被上層核准而強行停止製作和在市場上停止流通。


由於雙旗幣產生於民國時期,民國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在兵荒馬亂、國內戰爭頻發的期間內,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後,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鑑價值。


雖說民國時期的錢幣版本較多,但能夠收藏到這種正面鐫刻有“五百文”楷體字、反面印製著“中華民國”雙面旗幟的全真試鑄幣,也在當今的藏品市場中並不多見,可以說是鶴立雞群,數十萬都難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