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上个世纪50年代是全球核能的探索期。1954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质的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站。接着,英国和法国也有了自己的核电站。

60年代,是全球核能的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核能技术趋于成熟,世界各国也纷纷加入核能发电的大家庭。到了70年代,全球遇到了石油危机,核能发电的发展则被推向了高潮。我国的核电站项目也是在70年代开始的,并于80年代初定下“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发展方针。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在世界上,核能的发展形势却急转直下!1979年,美国发生震惊世界的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前苏联又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两次事故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世界上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反核电站势力。

90年代,世界核能发展陷入低潮,但中国核电站的两个标志性工程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却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到21世纪,由于能源价格飙升和环保的需要使得许多国家有开始重视核能的发展,许多国家又开始着手核电站的重启工作和新建项目。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46分钟后第一波高达14米的海啸袭击了福岛核电站。海啸进入电厂内部,造成供电中断,反应堆控制系统失灵,接着是一系列的爆炸。随后,日本原子能组织把事故等级提高至7级,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同级。这次事故发生后,韩国弃核、德国弃核、台湾弃核,全球核电大本营法国也在瑟瑟发抖。表面上,对于中国影响似乎不大,但是实际上也使得很多项目的发展迟滞。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核电站的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初期的选址、设计和建造,还有后期的运营、维护和善后。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科学家,企业,甚至还有当地民众的参与。每个人都想用到干净便宜的电,但每一个人也都想核电站离自己更远一点。其实核电站选址的出发点和大家一样,就是要考虑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一定把损失降到最少。所以核电站选址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中国的核电站全部位于沿海

1、选址地一定要满足人烟稀少、物产不丰、远离大城市等条件。

2、还必须有大量水源,用来带走电站排除的余热和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

3、必须有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使电站排出的具有放射性的气体能够容易消散。

4、必须有稳定的地质结构,使其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5、因为生产的电力要运送到城市,所以又不能离城市太远。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选址条件如此苛刻,像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就不适合发展核电站,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可以适当做一些妥协。对于一些像日本一样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他们可以使用新型技术来弥补硬件条件的缺失。例如:核电站可以使用全封闭式的安全壳,在发生事故后可以防止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电站产生的废热,可以不用水,而是用空气来冷却。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建成后的安全管理,福岛核电站事故很大程度不是出在前期的选址上,而是出在后期的管理上。

事后,东京电力公司模拟了事故的发生过程。他们发现当时的反应堆外科温度为250度,远超正常运行的60度,压力也远远超过了设计值。高温高压导致事故后的氢气泄漏,最终导致事后的爆炸发生。福岛核电站的1号机组在2011年时已经运营了40年,而东京电力公司为了商业利益已经让其超龄服役20年。更加可怕的是,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一直想要采取较为保守的冷却方式。虽然有机会,但是直到爆炸发生也没有向反应堆内部注入硼水,因为他们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中国现有的18座核电站全部建在海边!难道不怕重蹈日本覆辙吗?

现在世界核电站的发展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保守派就是前面提到的韩、德、法、日,激进派唯一代言人只有中国。2011年后的华龙1号、AP1000、CAP1400等反应堆芯的研制,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台山核电站的同时建设,田湾核电站、福清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的新建机组,这些都是大手笔,世界范围无出其右。中国的“激进“”还获得了前微软前CEO比尔.盖茨的大力支持。

这核电站建设上,中国重来就没有想掩饰自己的野心,那就是一定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对西方全面的弯道超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