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載著生命與熱愛抵達

3月9日晚,武漢方艙的“最後一夜”。“剛開始讓我們多少有點想躲避的地方,突然間讓我們感覺到留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華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總指揮馬昕說,這天晚上,由武漢洪山體育館改造而成的武昌方艙醫院裡,醫護人員比病人還多。大家互相祝福,互道珍重,合影留念,希望留住這一刻的記憶。

方艙裡,每個角落都凝結著仁愛大舉和專業精神。從2月3日晚,武漢首批三家方艙醫院啟動改建,到2月5日晚,最先投用的江漢方艙醫院“開艙”收治患者,再到3月10日武漢實際投用的15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0多個日日夜夜,方艙燈火通明,不同身份、不同行業、不同職責的抗疫者匯聚於此,組成風雨同舟的大家庭,用善良、勇敢和愛,共同託舉起“生命之艙”。

這是前所未有的舉動。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達到迅速大幅度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在這場和病毒的賽跑中,方艙醫院為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搶出了最寶貴的時間。1.2萬人在焦灼不安中來到這裡,又從這裡安然走出,重新回到生活的日常。

方艙裡,一張張病床間,升騰著動人的人間煙火。住過的人說,方艙不只是隔離和治療輕症患者的醫院,就像一個大社區,是一座充滿關愛的臨時家園:這裡有練舞的姐姐,寫毛筆字的大叔,織毛衣的大姐,看書的人們,複習備考的學生;10歲男孩喊“無聊”,醫護叔叔馬上作業“安排上”。

這裡有志願者為護士小姐姐過生日費盡心思找來的塑料花;有看臺上晾著的衣服,有病床間的家長裡短……經歷了最初的忙亂和不理解,生活的秩序隨著信任和情感的加深,在這裡重建。

在方艙,人們發現,人與人、城與人、家與國的聯繫,顯得格外緊密。方艙裡建立了醫患溝通群,出院患者當上了志願者,“艙友”成了好友。“熱乾麵加油,小籠包來了。”“艱難歲月,我們一起走過。”……心願牆上貼滿五顏六色的便箋。

“希望疫情結束,國家給我分配一個男朋友。”“家中有你,戰‘疫’有我。”……防護服上寫著愛,寫著牽掛。

“櫻花快要開了吧,就像我們即將迎接的勝利一樣。”10多天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護理部劉若茜在日記裡寫道。

“等待一朵花開,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微笑。我出院了!你們好好保重哈!”3月4日,一名患者順利出艙,記錄下這一刻。

如今,櫻花已盛開。載著生命與熱愛的方艙,在雀鳥歡鳴中抵達春天。一同抵達的,還有許多不容忘卻的記憶,和一個個關於春天的約定。

(本報記者 顏維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