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魯文化世家——————京兆杜氏在鄒城

杜鋼、蔣志格


“貴殊山,鄒之勝地也。峰巒盤鬱,三疊而上,狀若圓甑。遙望之,崱屴辣峙,類削而成者。有井曰聖泉,清可汲;有洞曰朝陽,軒豁而窈深。而山之中多茂木,翠幹槎枒,蒨密攢簇。”這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孔繼涑先生的《貴殊山增置學舍碑記》中所記載。據鄒縣誌記載“貴殊山,在城東三十八里屬土旺社,俗名四峪山,山口向北,有蘭若,有學舍,土旺村杜氏捐置。”這就是鄒城四大文化世家之一杜氏家族發祥地,山東鄒城市大束鎮土旺村。土旺村在鄒城東北三十里,因土地肥沃而得其名。歷史上為土旺社,解放初期為鄒縣第八區駐地。土旺村是杜氏家族的發祥之地,因杜氏家族的輝煌歷程而成名。明清時期,“生金杜家”威振四方,名聲顯赫。有鄒東半個衙門之說。數百年曆史滄桑的記載,展現了杜氏家族的風采。

一、杜姓起源

杜姓也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姓氏,據《青陽續修杜氏總譜》記載:杜本祁姓,帝堯裔,劉累之後。在虞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以唐封叔虞,而遷封唐子孫於杜城。宣王時,杜伯曰恆者為周大夫,無罪被戮。子孫分適諸國,在晉者為範氏,在秦者為劉氏,在杜城者為杜氏。由此可見,杜氏家族有兩千年的歷史啦。

鄒縣縣誌記載:杜氏系初春秋時,自漢杜欽晉杜預以經學傳家。至唐賢相、杜陵、杜如晦葬鄒縣,子孫遂家。明初佔籍土旺社。

據杜氏族譜記載(光緒九年老譜)目前居住土旺杜氏家族,主要是杜經之後裔。明初明太祖年間(1368-1398)始祖母馮氏攜子二人杜經杜紀兄弟二人。由濟陽縣垛石橋村遷入土旺,安家建塋、創業發展。當時土旺村杜氏家族已形成氣派。加之土旺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風景優美,道路交通相對較好,民風淳樸,物產豐富。以杜經的杜氏一支派,與先期遷入的杜氏家族融為一體,共同發展。先祖智慧超前,眼光長遠,,勤耕善讀,仁學興家。由於明洪武年間至明中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教育均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杜氏家族經過幾代人一百多年的拼搏,至家譜記載的第二世,已發展成為鄒之巨族,鄒之鉅富。與衍聖公府、魯王府關係密切。二世祖兄弟四人思順為魯王府禮相,思訓為魯王府引禮官,思孝為魯王府省祭官,思符為魯王府省祭官。

杜氏族譜以先祖杜經為始祖撰修,從明清時期至今已有五修族譜,現存的族譜以光緒九年手抄本為年代最久。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續修譜為近代族譜。

二、文化傳承

杜氏家族從明初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家族根深葉茂,

人才輩出,世代相傳的家風和祖訓,勤耕善讀,仁學興家,尊崇孔孟,教育為本,興辦私塾學校,重視教育子女,重視文化傳承,形成良好的風氣。

二世祖萬曆年間,碑文由至聖六十代孔宏壎撰文並書,說明與衍聖公府關係甚密,其次子為魯安邱王女婿,與魯王府聯姻進一步說明了,杜氏家族的社會地位,人緣財富。

二世祖兄弟四人皆在魯王府為官進入仕途

三世祖有四人進入魯王府為官

六代 侯選州同的有三人 杜鏡 杜錦 杜銘

七代 康熙任午科付榜 杜宗湖

八代 乾隆癸酉科舉人第九名 杜毓林

九代 嘉慶甲寅科武舉 杜克岐

九代 敕封文林郎 晉封奉直大夫 杜文明

十代 咸豐戊午科付榜侯選州同 杜義榮

十代 道光庚子科舉人 庚午科進士 工部主事歷升郎中 簡放福建汀章龍 兵背道欽加二品銜 杜義山

十代 道光甲辰恩科舉人 同治任午大挑一等 置直隸平谷知縣 杜義行

十代 乾隆戍子科舉人 大挑一等歷任雲南太和習峨縣知縣 杜崇禮

十代 詔封中憲大夫 杜崇德

十一代 嘉慶甲子科舉人 戊辰科進士 原任直隸豐潤肅寧獻縣知縣,署景州知州加八級 杜懷英

十二代 增貢生侯選翰林院待詔 杜長輝

十三代 優廩生廷試孝廉方正 朝考二等 歷任長山 臨淄陵縣範縣教諭 博平縣訓導 五品銜 杜廷珍

清時期社會只有一定影響的家族名人有:杜懷瑛 杜義山 杜小陵 杜小鶴

杜氏家族從二世祖開始,自清末代代有考生,輩輩有文

人。人才輩出,傳承有序,譜載文化,傳千秋,千秋萬代靠教育。

先把家譜中記載的名人列表如下:

杜氏家族歷代學歷仕途名人錄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世長支思順魯府禮相

二支思訓魯府引禮官

三支思孝魯府省祭官

四支思符明稟生魯王府省祭官

世長支守忠魯省相

長支守宣魯府椽

二支守政魯省相

二支守基魯安邶王館甥

三支守召庠生

三支守謙庠生

三支守讓庠生

三支守芬庠生

四支守憲魯府椽

四世四支珩字鳳嵐配劉氏敕褒節孝

五世三支承啟明末守鄒城殉難

代三支鐸庠生

三支鏡候選州同

三支錦候選州同

三支銘附貢生候選州同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三支錞庠生

三支針貢監

四支生輝廩生

泗水楊家橋系明富恩榮耆壽

泗水楊家橋系明善庠生

泗水楊家橋系明貴恩榮耆壽

看莊杜家村銅公系銅界河汎營書

西衚衕針公系針貢監

代三支宗清歲貢生候選訓導

三支宗湯庠生

三支宗泳太學生

三支宗海太學生

三支宗洙增生

三支宗澄庠生

泗水楊家橋系元秉庠生

杜家村銅公系宗淇庠生

杜家村銅公系衍法庠生

銘公系宗湖康熙壬午科付榜候選直錄州州判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銘公系宗濱太學生配尚氏旌表建坊

銘公系宗灃太學生

西樓沂公系宗沂候選州同

煙莊漢公系宗漢增貢生

曼山鏞鍹系宗武庠生

曼山鏞鍹系宗洵庠生

東辛莊鉽公系宗淥庠生

代二支國檀候選經歷

黃土鉊鎰二公系毓慄太學生

三支國楨太學生

三支毓枋歲貢生候選州導

三支毓林乾隆癸酉科舉人第九名

三支樞庠生

三支樘太學生

四支昌嶺庠生

鉞公系國楓鄉飲大賓恩榮三次

泗水楊家橋系露鄉飲大賓

銘公系大勳太學生

銘公系梁太學生配孫氏旌表建坊

銘公系橋增貢生

洙公系枚庠生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西樓沂公系毓樸庠生

西樓沂公系毓棆庠生

煙莊漢公系毓枬太學生

煙莊漢公系毓杞庠生

三村潢公系國榮庠生

三村潢公系毓檉增生

煙莊銓公系柖例贈文林郎

曼山鏞鍹系杓修職郎

代三支文焯庠生

三支克烈庠生

鉞公系文烇候選州吏目

鉞公系文科太學生

鉞公系文堯鄉飲介賓恩榮三次

黃土鉊鎰二公系文愨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文慰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文憑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文澂廩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文憲庠生

泗水楊家橋系伯川武庠生

銘公系克嶷太學生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銘公系克焯太學生

銘公系克岐嘉慶甲寅科武舉

銘公系克勵太學生

銘公系克勉配張氏敕褒節存誥封二品夫人

洙公系文明太學生敕封文林郎晉封奉直大夫

西樓沂公系文凝增生恩榮九品例贈武略騎尉

西樓沂公系文鬥歲貢生臨淄縣訓導

煙莊漢公系文燦太學生

煙莊漢公系文薰太學生

煙莊漢公系文巖庠生

煙莊漢公系文嶺庠生

三村潢公系文煥歲貢生候選訓導

煙莊銓公系文炘例封文林郎

曼山鏞鍹公系文林增生

曼山鏞鍹公系文烈太學生

代三支培振增生

三支崇勤庠生

三支崇泰庠生

三支崇秀庠生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三支培武庠生

鍾公系培基武庠生

鍾公系培滋奎文閣典籍

鉞公系培謙武庠生

鉞公系培誦武庠生

鉞公系培仙庠生

鉞公系培仕武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培煚歲貢生候選訓導庚申御匪陣亡

恩蔭雲騎尉世職

黃土鉊鎰二公系培昭庠生庚申殉難世襲雲騎尉

黃土鉊鎰二公系培莢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培芬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培茗庠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培揚軍功以都司補用

泗水楊家橋系毓嶺鄉飲耆賓

銘公系培墴太學生

銘公系培址恩貢生歷任夏津武城招遠教諭

銘公系義順太學生江西饒州衛千總

銘公系義珄太學生候選通判

銘公系義榮咸豐戊午科付榜候選州判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銘公系義梅庠生

銘公系義樺太學生

銘公系義山道光庚子科舉人庚戊科進士工部主事歷升郎中簡放福建汀漳龍兵備道欽加二品銜

銘公系義行道光甲辰恩科舉人同治壬戊大挑一等署直隸平谷知縣

洙公系崇德太學生誥封中憲大夫

洙公系崇本庠生

洙公系崇禮乾隆戊子科舉人大挑一等歷任雲南太和嶍峨縣知縣

西樓沂公系培候選千總

西樓沂公系培繡太學生

三村潢公系崇義庠生

煙莊銓公系培芸廩生金絲堂司藥

曼山鏞鍹公繫念祖庠生

曼山鏞鍹公系培業鄉飲耆賓

曼山鏞鍹公系培芹鄉飲耆賓

西衚衕針公系繼瑞從九品

代三支元復武庠生

三支元芳庠生

三支元凱庠生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三支元芬庠生

鉞公系藍溪恩貢生候選直隸州分州甲午恩賜舉人

鉞公系錫朋武庠生

鉞公系錫漢奎文閣典籍

黃土鉊鎰二公系際春歲貢生

黃土鉊鎰二公系富春世襲雲騎尉

黃土鉊鎰二公系錫寅世襲雲騎尉

銘公系元珍武庠生

銘公系慶洵太學生

銘公系雲藻太學生

銘公系慶仕太學生

銘公系慶長太學生

銘公系慶鈞優廩生

銘公系慶沺庠生

銘公系慶沅庠生

洙公繫懷琛庠生貤封文林郎

洙公繫懷璧從九品

洙公繫懷珽配袁氏敕褒節孝

洙公繫懷英嘉慶甲子科舉人戊辰科進士原任直隸豐潤肅寧獻縣知縣署景州知州加八級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洙公繫懷璘太學生候選縣丞

洙公繫懷瑜太學生候選縣丞

洙公繫懷瑞從九品

洙公繫懷澂太學生

西樓沂公系錫珊太學生

煙莊漢公系肇基鄉飲介賓

煙莊漢公系肇貴啟事官

煙莊銓公系天池太學生

煙莊銓公繫懷源聖廟啟事官

煙莊銓公系麗九庠生

曼山鏞鍹公系會錫奎文閣典籍

代鉞公系長枚庠生

鉞公系長枬附貢生金絲堂司樂

泗水楊家橋系毓嶺鄉飲介賓

杜家村銅公系玉珮奎文閣典籍

杜家村銅公系玉啟鄉飲耆賓

銘公系亨科恩榮耆壽

銘公系亨如六品軍功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洙公系長輝增貢生候選翰林院待詔

洙公系長豐鄉飲大賓從九品

洙公系長涵太學生

洙公系長鑑增貢生候選訓導

洙公系長瀛庠生

洙公系長桓庠生

洙公系長髮武庠生

洙公系長宣啟事官

洙公系長宜郡增生

西樓沂公系長泗太學生

西樓沂公系長均太學生

曼山鏞鍹公系汝原太學生

東圈棩粟系全禮奎文閣典籍

代鉞公系春泙太學生

曼山郡馬後裔渙公系起鸞配馮氏恩褒節孝

杜家村銅公系輝洪典籍廳

杜家村銅公系輝坦太學生

銘公系子祥啟事官

洙公系子紱五品銜太學生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洙公系子緗從九品

洙公系子繹江西候補府經歷

洙公系廷翰歲貢生五品藍翎

洙公系子容太學生

洙公系廷珍優廩生廷試孝廉方正朝考二等歷任長山臨淄陵縣範縣教諭博平縣訓導五品銜

洙公系子渥庠生

洙公系子佶郡庠生

洙公系子侗庠生

洙公系子倬太學生

洙公系子佺庠生

洙公系子倌太學生

洙公系子堃庠生

洙公系子真武庠生

洙公系子蔚歲貢生候選訓導

煙莊漢公系子凌光緒庚子恩貢生候選教諭

煙莊銓公系樹堂廩生

東圈棩粟系安亭庠生

代洙公系榮杕庠生

洙公系榮柯從九品

代洙公系榮杕庠生

洙公系榮柯從九品

洙公系榮桂詩禮堂啟事官

世代支系名諱學歷職務

代洙公系榮桄國軍陸軍少校二等書記官

洙公系榮梓國軍陸軍少尉

洙公系榮臻國軍陸軍少將炮兵司令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炮科大隊長

洙公系榮樞庠生

洙公系榮樸庠生

洙公系榮檢庠生

據不完全統計杜氏家族從明中期至民國,有學歷入仕途的218人,其中太學生42人,在衍聖公府奎文閣為典籍官5人,聖廟啟事官4人,詩禮堂啟事官1人。

三、名人事蹟

現根據歷代鄒縣誌記載如下:

杜思訓,字西德,號西庵,魯藩府儀賓。性簡重,生平無偽言偽行,遇有窮乏及婚喪不能舉者,傾囊以資助之。

杜守貞,字子餘。少孤,及長篤於內行,尤慷慨好義。然疾惡過嚴,值徐鴻儒之亂,為其餘黨所害

劉 氏

杜珩妻。珩故時,氏年僅十九歲,其遺子光後僅一歲。翁姑伯叔欲奪而嫁之。氏矢志不他,自縊室中。幸嫂輩伺而救之得免。於是翁姑始許氏以守焉。翁隨逝,姑王氏俱孀。家業蕭索,釜甑無煙。氏勤紡織、刺針繡,奉養其姑。鄉當以孝稱。且夫之弟杜章,身夭妻嫁。遺子光啟,年甫三歲。氏收育之。季弟杜瓚盲而跛,妻又病死。遺子光運,發未垂髫,二女在室,氏又撫育之。計地不過數畝瘠土。上養親,下撫幼,茹苦嘗艱,歴五十餘年,壽九十終。闔邑士民公舉,上之按院題請,於崇禎十二年八月初九日奉旨旌表

杜承啟,字繼先。性孝友,喜談忠義。明季,兗郡被兵,與鄒接壤。因欲負杖入保,弟承佑爭先往。母方思弟,承命代還城陷以死殉。兵既去,死者枕藉,尋屍不得,以足有駢指,始識而殮之。其從弟名承選者,武庠生,亦同時死。

杜承美,字見卿。內行淳篤,樂於施濟。順治二年,土寇圍土旺村,躬冒矢石突圍出,赴府請兵。賊乃退,一村賴以全。

杜宗湖,康熙壬午科,副貢,候選直隸州州判。

杜克勵,字省齊。少失怙,兄弟四人以序為叔氏。及壯,兄弟析箸,乃偕弟事母,有事必稟命兩兄而後行。弟早世,遺孤二,皆在襁褓,撫育之,猶子焉

杜培煦,字藜暉,廩生。咸豐庚申、辛酉間,教匪倡亂,率土旺村團勇御賊。弟培昭,字幼宣,庠生,同時殺敵,與兄培煦相抱死。俱予雲騎尉世職

杜崇禮,字澹園,乾隆戊子舉人。任雲南太和嶍峨知縣。嶍峨夷獠雜處,素稱難治。崇禮結以信義,民皆感悅。大府廉其能,方欲擢用,而崇禮以受瘴得疾去

杜培芸,字翰臣,廩生。家貧力學,屢薦不售,而苦攻不衰。經其訓誨多成立者。後以久坐傷脾,遂成痼疾,士論惜之。杜義山,字玉溪,道光庚戊進士,授工部主事。咸豐庚申,洋人不靖,同官多移家遠避。而義山獨留,排日進署治事,不少懈。事平,擢郎中,授福建汀漳龍道。

杜懷琛,字獻齊。文林郎崇德之子,豐潤知縣筠谷之兄也。少精敏、卓犖有奇氣,邃於學。受知於劉金門學使。秋圍屢薦不售,攜諸弟讀書曼山別墅,以精其業。由是筠谷成進士,知豐潤縣。以連喪二弟,責無旁貸,遂罷貼括業。理家政十餘年,不私一錢。筠谷卒於官,遺孤尚幼。懷琛撫育教誨,俾得成立。尤能以樂善好施。先意承志,得堂上歡。其季弟篤友于,白首無間。及遭贈君喪,以哀毀過度,竟至不起,洵可謂篤於孝友矣。卒於道光九年三月,壽七十歲。

杜清和,字小鶴。道光乙酉副榜,授文登教諭。能振興學校。權東昌、高唐、肥城、樂陵學官,皆如在文登時。晚年家居,樂於為善,邑有義舉,必盡力襄助。

杜懷瑛,字筠谷,崇禮尤子。嘉慶戊辰進士,授直隸肅寧縣,調豐潤。擢景州時,有小姑誣告婦毒姑者,力為辨雪,婦乃得脫。又有典商自宮圖賴,驗確實反控於京,覆驗卒如原議。民間有杜母之稱。

杜際春,字會卿,別號柳溪漁人,歲貢生,三區白楊樹村人。性寧靜而淡泊,聰慧過人。幼從塾師讀,以才思敏捷,鹹器重之。言行舉動悉本天性,不喜浮華虛文。故其為文尚理法,詞簡義明。兼工書畫,有求必應。善飲而量豪,終身無失德。同人鹹謂飲愈多而性愈靈。晚年詩律擅長,文士多出其門。所著有《杜氏遺書》、《柳溪漁人傳》,後人保存之,未付梓。杜長枚,字卜臣,崑溪公子,光緒甲午科舉人藍溪之侄也。初,崑溪以弟藍溪才思不凡,可期遠到,於是獨理家政,俾弟專心於學。遂掇香、登桂籍。及長枚成童,純受藍溪教授,旋亦蜚聱庠序。性慷概,重然諾,披肝膽,有豪俠風。咸豐十一年父子同陷於捻匪,至滕境。長枚泣請於賊曰:[父老不堪跋涉。少壯願隨執鞭,懇請釋父回家。]賊憐之,允其請。故長枚五閱春秋始歸,有作述難詩數十首以紀事實,不計工拙也。鄉里有鼠雀爭,善為排解,正論侃侃,無不渙然冰釋。尤善堪輿,凡《青囊經》諸地理書均研究得其三昧,故所言多奇中,訪道聘者甚多。壽八十三歲。

杜長輝,字星垣。髫年偕兄弟扶父懷瑛櫬由豐潤旋里,哀感衢路。後出繼伯氏,事嗣母以孝聞。母壽至九十六歲。其愛日之長,人以為孝行所致。

杜廷珍,宇聘之,原名子滉,字曉江。行二。齠齒歧嶷,詩、古文、詞、原本經史,皆有矩獲。書法蘊藉,得王、趙法,與兄海門,同入膠庠,同食廩餼,有雙丁二陸之目。至教匪難作,室廬焚燬,百物蕩然,奉親逃避曲阜,遂事筆耕、設帳授徒,資脩脯以備旨甘。尤能先意承志,博堂上歡。不數年,贈翁捐館。初厝曲阜,逾年歸葬。庭院瓦礫,室家再造,頗費經營。十餘奔走,謀衣食、謀喪葬,家因中落。無如積學數奇,終困鄉闈。一時從遊之士,或掇芹食餼,或宴賦鹿嗚,孔耀亭、孫幼民尤其昭昭者也。諸弟亦先後入庠。德宗改元,以徴士朝考,授教職,歴署長山、臨淄、陵縣教諭。所著有《浣花遺韻》、《食古雜俎》、《於喁集》、《管見録》,藏於家。正梓者惟《浣花遺韻》。是編乃搜輯先世同族之作,故以[浣花]名之。

由此可見,杜氏家族在鄒城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在鄒城文化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值得我們去研究,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