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東:該讓老人省省心了


張修東:該讓老人省省心了

老人

人,是這個宇宙的匆匆過客,不過有人來得早些或是走得早些,即使是由於種種原因走得晚了些。但相對來講,我們的父母,自己的長輩,就是這些過客中提前跨過一座橋,超前行過一段路,事前趟過一條河的那些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已經歷盡艱辛,越過荊棘,遍嚐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鹹,經歷了眾多的人世祈求和輝煌的期盼。一步一步,他們走過了年輕,步入了中年,踏入了老年,在逐步實現著由零開始向零進軍的逃不脫的夙願。

以我們的蹣跚學步對應一臉朝氣的父母,以我們的踐行成熟參照白髮稀疏的父母,以我們事業的巔峰對照兩鬢斑白的父母……這時,我們眼中的老人,聲音不再洪亮,腰背不再挺拔,毛髮不再光澤,記憶不再清晰……這時,老人眼中的我們,已經不再是:遇事沒有主見,碰到挫折苦臉愁眉,對待不順心事直筒子般訴說的愣頭青、毛頭小夥子……理解,互助,換位,成了溝通的橋樑。可以說,老人與不再年輕的我們,身體素質漸行漸弱,器官運行越來越柔,惟獨不變的是對我們的揪心和掛心,依舊是那樣強烈,那樣子令人感動。眼前的我們已經灰髮相間,,似乎依舊沒有跨過不讓老人省心的年紀。可憐天下父母心!

前幾日,見到一四五年不見的朋友。聽他娓娓道來這幾年的艱辛,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企業不景氣時,月工資只有千把塊錢,剛剛娶妻生子的他,耐不住寂寞,不願意過那沒有滋味的日子,於是利用上財經學校時的幾位同學的資金,搞起了理財。新興的行當,起初還算順利,賺了第一桶金後,便迫不及待做起了物資採購的活路,終究是起早貪黑,還時不時因為供貨質量與客戶打官司,於是幾經周折,回到了起初的理財營生。耍嘴皮,套資金,盡其所能地揮霍,享盡了人世間幾輩子都不曾享用的“福分”。俗語道,有那金剛鑽,才去攬那瓷器活。這位仁兄慢慢嚐到了資金鍊斷裂的苦痛。欠人家的款項,人家攆到家裡把轎車開走了;人家欠自己的帳,因為人無影去無蹤,將資金打了水漂。最為可憐的是老人們,萬般無奈之下,催債的人、催要利息和本金的人,找到了他的年逾古稀的老人,靜坐、騷擾、喊話……折磨的老人精神近乎崩潰,失眠自成常態。老人到了這把年紀,本該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卻是為了孩兒,煞費苦心,不能省心,讓人痛心。反過來想想,我們的作為,是不是到了該讓老人省心的的年紀了呢。

老人們傳授的經驗,夠我們享用一生,這無疑是一些人生的捷徑,天上不會掉餡餅,有人為了吃到餡餅,明知是陷阱也要不顧勸阻地闖一闖,試一試,頭碰南牆不知反悔,等到真的以沒有吃到餡餅而步入陷阱的教訓時,才知道了老人勸解的緣由。

走的路多了,能知道哪裡是坦途,哪裡是坑窪,哪裡是捷徑,哪裡是繞路,哪裡會是雨水的積澱,哪裡又是易磕絆的土堆;聽到的受騙事情多了,見到的被人欺的事件多了,事後分析了自己的經歷或者是別人的教訓,同樣的事情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幾率自然就少了。這應該是我們引以為訓的、不再讓已經慢慢老去的親人們為此掛牽的年紀所致。

到了該讓老人省心的年紀,主動做一些讓老人歡喜的事,讓父輩們拋卻憂慮擔心,忘掉愁慮擔憂,棄卻擔驚受怕,過一場平常人的生活,應該是大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