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剑客平评 三剑客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春节前,老同学找到我,亲戚想当兵,希望我能帮帮忙。

兴许是知道我当过兵的缘故,病急乱投医,以为在部队上认识人,能出把力。

虽然,明知道自己对这样的请托毫无办法,但碍于老同学的面子,还是给在外地武装部工作的老领导打了电话。

了解下情况总还是可以的。

当老领导得知我这位同学的亲戚只有初中学历,而且年龄偏大时,直接就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老领导说,现在征兵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初中学历的,也有可能,但比例只有1%。

百里挑一。是人都明白,老领导是客套。

更不要说,那位同学的亲戚超龄了。

记得剑客君当兵那会儿,对年龄、学历虽然有要求,但卡得并不是特别严。

很多十五六岁,改个年龄就当了兵。

记得当时新兵连一个战友,由于年龄小,到了大澡堂子都不好意思跳进去泡澡,怕战友们笑话他。

也有20多岁,结了婚去当兵的。

家里有老婆孩子拖着,根本没有办法在部队长干。

学历的问题,也和年龄差不多,弹性很大。

大多数都是初中学历,还有一些真实学历水平只有小学。

新兵连就有几个不识字的战友,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考条例,只能由战友读给他听,然后背出来。

当兵两年,其中的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识字,会写信了。

而在那个年代,找个熟悉的人,弄一张高中毕业证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印象中,政审根本就不看学历。

而如今,老领导告诉我,现在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能在征兵网上完成注册,而完不成注册,就没有办法报名。

▲剑迷们可以关注三剑客后通过菜单栏进行兵役登记

也就是说,如果不符合条件,就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想要当兵,连门儿都没有……

这个网络系统多好。

要是20年前也有这个,很多人的命运或许都将改变。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征兵的问题,历来都是引人关注的大事、要事,干系重大。

只是没有想到,短短20年时间,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年初,国家发布征兵新政策,改每年一次为两次征兵。

只是由于突然发生的疫情,今年的春季征兵不得不推迟,合并到秋季。

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上一次,一年两征还是1990年。

由于特殊原因,当年3月份和12月各征了一次兵。

也就是说,今年以前,只要说自己是春季兵,就是1990年的。

当年的春季兵,大都50出头,年过半百了。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我的老班长,就在这个月干满整整30年,一级军士长就要退休了。

与他一起入伍的战友,提了干的,当旅长也都好几年了。

翻开军史,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征兵,应该是起源于1931年的“扩红”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对国民政府军事“围剿”中,消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但也造成了自己不少的损失。

为了扩大红军,解决兵源问题,从1931年开始,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先后发出了一系列扩红指令和号召。

出台了如《扩大红军问题决议案》《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中央执委会关于扩大红军问题训令》和《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等一系列有关扩红的政策和决议,许许多多获得土地、取得人身自由的工农群众纷纷加入红军队伍。

战争年代,兵力补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征兵被放在了极端的位置上。无论是起义的国民党军士兵,还是被俘的日军官兵,都是为我所用的对象。

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很多汽车驾驶员、医生,以及著名的东北老航空的底子都是被俘的日军官兵。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近年来,随着军队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仅仅是能跑能跳能吃苦已经很难适应发展需要了。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入伍,于是在征兵的时间上作了调整,将以前的冬季兵改成了秋季兵,至此校门和营门对接上了。

但是,部队每年一次的征兵,使老兵在年底或9月份集中退伍后,新兵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的战斗力“断档”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记得那些年,每年老兵退伍以后,紧接着骨干被抽到新兵连去带新兵,再加上几个休假的,整个连队空荡荡的,连站哨的都有点轮不过来的感觉

而如今,实行春秋两季征兵,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当然,从长远和科学的角度来看,年度征兵的次数,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在未来会继续增加。

说到这里,也给那些有参军入伍打算的青年提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部队招人新变化,不期而至

剑客君的老领导说,体检不合格的应征青年,大多数都是因为视力不达标。

另外,也顺便说两句题外话。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同比增加18.9万人,硕士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放到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

几年以后,报名应征的队伍里,很可能就会有今年入学的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