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受新冠疫情影響,網課學習代替了正常的學校上課,老師授課、課堂互動交流、佈置和完成作業等等都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成了學生上課的必備工具。網絡強大的功能帶給大家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沉溺於網絡遊戲、網絡直播不能自拔的孩子,如處心積慮冒充老師詐騙家長的騙子。希望學生和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注意網絡安全,做到“網事不迷惘”。

痴迷遊戲,父母真金白銀換來虛擬遊戲裝備

••••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2月21日,山東濰坊馬女士稱,疫情期間,學校延期開學,其10歲兒子在聽網課、寫完作業後,拿父母手機偷玩遊戲,前後充值2萬餘元。同樣的周口毛女士反映,受疫情影響,12歲的大兒子從2月6日開始通過手機上網課。2月17日至19日,孩子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手機玩遊戲,並陸續充值了六千多元,這給並不寬裕的家庭帶來不少負擔。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檢察官提醒


新冠疫情導致了同學們的假期延長,但假期延長並不是同學們懈怠的理由,大家更應珍惜在家的這段時光好好學習,而在網課之外,家長們也要以幫孩子一起做好學習、運動規劃的方式,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誘惑,並以此為契機培養孩子們的自制力和自律精神,並通過安裝綠色防護軟件、修改手機支付密碼等方式避免孩子盲目使用手機行為鑄成大錯。

愛慕虛榮,直播打賞花光父母血汗錢

••••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由於延期開學,大家都禁止外出,教育部門為了學生們的課程不被拉下太多,開啟了網課,為了讓初中二年級的甜甜上網課,父母將自己的手機給了甜甜,但萬萬沒想到,甜甜在上課時並沒有認真聽講,而是偷偷看直播,還往直播平臺充了6萬多元,等到父母發現的時候這6萬多元已被花掉5萬多元,而花掉這麼多錢的原因,竟然是為了打賞男主播,給他刷禮物。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檢察官提醒


用父母多年的積蓄刷禮物可能一時滿足了自己小小的虛榮心,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父母多年的辛苦付出所得被她肆意揮霍,意味著她在未來的日子裡可能沒有新衣服穿,吃不到美味大餐,甚至面臨交不起學費而休學的窘境,如果你現在問這位同學是什麼感受,她肯定會告訴你她有多後悔,但世上沒有後悔藥可買。因此希望各位同學以此為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面對網絡的各種誘惑時,才不會迷失自我,而父母除了關心孩子學習外,也要多與孩子談心溝通,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絕不能把手機交給孩子做“甩手掌櫃”。

以假亂真,假老師混進家長群真收錢

••••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2月13日,李某某進入江蘇南京某小學英語複習QQ群,並將暱稱、頭像更換成與任課教師相同的樣式,隨後發佈“受疫情影響,需要參加網絡輔導課並繳納輔導費”的虛假消息,要求每位家長轉賬1300元。兩名家長信以為真,並向嫌疑人轉賬2600元。當地公安機關偵查發現,該嫌疑人賬戶有大量的資金流入,且賬戶所進資金關聯30餘名被害人,共計15000餘元,目前已有山東青島、浙江餘姚和江蘇蘇州等地受害人在案發地報案。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檢察官提醒


騙子的花樣層出不窮,手段也越來越狡猾,這樣詳裝“老師”跑進家校交流群騙學費,往往讓人防不勝防。檢察官在此提醒:學校收取費用應當有正式文件或通知,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簡單且直接的繳費要求,一定要反覆確認。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生事物,因此一旦跟交錢繳費等經濟利益掛鉤,一定要多一份小心,不要掉進騙子的陷阱。

貪圖小利,你貪圖別人的返利別人惦記著你的本金

••••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晉江的黃同學,在QQ群裡看到做任意數額10倍返利的廣告。黃同學自己手機裡還有一些壓歲錢,因此就分2次支付了500元給到對方提供的二維碼,然後美滋滋的等著對方返5000。突然對方稱必須掃碼支付滿10次才能返現,不然之前的錢也退不了了,這時候黃同學自己的賬戶已經沒錢了,她就拿了她父母的手機,通過微信和支付寶連續多次支付對方發來的二維碼,直到當天晚上她的父親洪先生查看手機短信時才發現,共計被騙了164500元。

【未檢護航】疫情期間,這些“網事兒”千萬別大意!


檢察官提醒


“天上不會掉餡餅”!當利益的誘惑擺到面前的時候,這句話往往就被人們忘到九霄雲外了!而騙子也正是看準了“貪便宜”的這種心理!檢察官提醒:面對出現在身邊的“餡餅”,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被利益衝昏頭腦,因為當你在貪圖別人給的“小利”時,別人正惦記著你的本金,無論網絡上對方如何“花言巧語”,一定要擦亮雙眼,看清其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