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農民不用熬,生活簡單,家裡有地,沒有房貸,物業費,停車費等費用,這場疫情正可以強制在家裡陪伴家人休息一下。

相反那些住在城市或在私企工作或者自主營業的工作者,上有老下有小,每個月都得像機器一樣運轉著。每個月得交房貸、車貸、物業費、水電費、通訊費等,想想真的難熬,別問怎麼知道的,我現在就在煎熬中艱難度日[流淚]。


自動自發402


恰恰相反,最熬得住的是農民,我咋天看了一篇寫家鄉的報道,她也在省城買房了,農村也有房子,父母都在農村,這個春節她是在家度過的,她說在老家吃喝不愁,新鮮菜地裡去摘,空氣又好在田野山間因都宅在家,沒什麼人出來,也不需要帶口罩,現在返城上班父母給她帶了臘魚,臘肉,雞鴨,看得我直流口水呢,她說好在在老家建了房子,城裡鄉下都可以住,所以現在的新農民都是有福氣的,就說我老家吧,雖說很多年沒回去了,但聽朋友打電話的口氣,都是幸福滿滿的,家家都買了車,戶戶都蓋高樓,只有我自己沒蓋房子,老房也倒塌了,農村疫情也沒城市這麼嚴重,只是走村串戶的少了,只等疫情過去,又熱火朝天的搞春種了,





潤荷8


肯定不是農民啊,這次疫情我們一家10口人都在農村老家,住了5.60天,冬天買的大白菜,各種醃菜,土豆,咱家自己種的各種糧食,大大的發揮了作用,回去了五十多天,除了老公的菸酒錢,基本上就沒其他消費。反正再呆上半年也不是問題。毫無壓力。所以說喜歡農村。


做美食的我


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小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我們的生活,一直到現在我們都不能正常上班,那麼這次疫情去哪些人影響最大呢?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

  •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農民,我老家在農村,親戚朋友很多都是農村人,我們河南這邊最早的村子從大年三十封村,可以說下手非常果斷。在家時間長了農民可能“憋不住”,但是不會“熬不住”。主要有以下兩點:

  1. 為什麼憋不住?農村人喜歡串門兒,以前沒有電視沒有網絡的時候,端著碗吃著飯就去鄰居家嘮嗑了,吃完飯碗都幹了才回家。雖說現在農村也有網絡,但很多上年紀的人並不懂,網絡對他們來說也就看個電視或者視頻。如果讓他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關在院子裡一個月,簡直比讓他們不吃飯還難受。
  2. 為什麼說熬得住?像我老家雖然封村,但各家各戶都有糧食,有白麵、米等等生活必須的糧食,家門口或者院子裡都會種些菜,就算不夠吃,村子周圍都有蔬菜大棚,由於疫情的影響,大棚裡的蔬菜都賣不出去,很多人都走小路去摘菜吃(也會付一些錢)。雖然疫情的影響,過年後他們沒辦法出門務工,但他們的基本開銷也很低,沒有房租、水費、燃氣費、物業費等等,但是他們的糧食還在地裡長著,也就是他們本質的工作並沒有停止,他們還有基本的收入。
  • 那麼哪些人是先熬不住的呢?
  1. 服務業個體戶老闆。我們都知道在疫情剛開始,像海底撈這樣的連鎖企業,一天淨虧損8000萬,但是這樣的連鎖企業有錢,他們可以熬一段時間。我一個朋友在鄭州做餐飲,去年承包了鄭州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商場食堂,年前投入近百萬停業兩個多月搞裝修,準備年後大幹一場,結果到現在都沒開門,除了員工的工資,還有物業費、水電費、空調費等等,加上前半年出來吃飯的不多,又虧損了幾十萬,家裡房子都抵押出去貸款撐著。

  2. 靠提成發工資的服務人員。賣樓是挺掙錢的一個行業,但夫妻兩個都賣樓,這段時間日子就比較難過(賣房子大部分只要賣不出去房子,就沒有工資)。我朋友兩口子前兩年賣樓掙了錢,付了兩套房子的首付,每年過完年本是賣樓的黃金期,結果疫情發生後兩口子都待在家裡不能出去,每個月兩套房子的房貸,小孩兒的奶粉錢,都成為大問題。
  3. 小微型企業的老闆。我好朋友在鄭州做自己的互聯網公司,公司有十個人,人均工資一個月三千五,這樣每個月工資出去三萬多,公司房租七八千,兩套房月供七八千,這樣一個月一份不進就出去了六萬塊錢,加上孩子的奶粉,一家四口的生活,雜七雜八需要七萬塊錢。這種小微型企業本身就沒有太多的資金,一個月出去這麼多,用不了幾個月就撐不下去了。
  4. 個體超市或者商超的老闆。過年走親訪友免不了禮品,像超市都會提前進貨,特別是奶製品、水果這樣常見又實惠的商品,都囤了一些。然而疫情出現後,不僅沒人買,送都送不出去。前些天,平常一百多的榴蓮只需要十多塊錢就能買一個,牛奶和酸奶都是半價。

結語:疫情期間,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我覺得難熬的還是服務業個體戶老闆、不工作就沒錢的上班族、小微企業老闆等等,和他們相比,農民的損失小了很多。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院子,就算隔離,他們的活動區域都比城市裡的人的活動區域大,實在無聊還可以去農田裡溜達兩圈。

以上是農村土生土長的碩士研究生伊人間關於“疫情期間最先熬不住的是不是農民”的回答,喜歡的話就點個贊,關注一下我吧!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我必將知無不答,答不一定對,哈哈哈!互相學習。


伊人間


肯定不會是農民哦,就像我們今年回老家過年,往年都是正月初六回城裡,今年回到家還是和以前一樣買的那麼多過年的吃的東西,可是到初一疫情就嚴重了,不讓走親訪友了,一直到現在還有吃的,因為老家裡種的有青菜,還有地裡的野菜還可以包餃子


家裡還有自己打的麵粉,在家裡陪家人一起度過疫情


中西藥堂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農民,現在的農村都是新農村,家家戶戶都是新修的房子,屋前屋後也都有日常青菜。在養點家禽,想什麼時候殺就什麼時候殺,日子不要過得太好。

今年過年回老家,在農村住進了去年新修的給爸媽的養老房。雖然在家裡快兩個月就,但是吃喝不愁。而且閒暇時間還可以跟爸媽去土裡幫下忙,也不會全部困頓在家裡。

而且現在農民復工是最安全的,政府對農耕也非常重視,還沒解封就已經安排了下鄉送種子,送肥料。我們這裡專門為了農耕做了村鎮解封。

在現在的疫情情況下,對於農民已經可以說沒什麼影響了。


曉姌的生活vlog


不大可能是農村人吧。說說我知道的。

我孃家那邊是福建,山地多又靠海。老人家閒不住,沒事就種菜。所以菜很多,灘塗圍起來的閘門口小魚小蝦也很多。吃不完都往市區賣。村裡還有養豬的。

然後我們那邊喜歡曬菜乾,魚乾。家裡再沒有存貨的,總能找出些以前買的吃的。只要家裡有60歲以上的老人,家裡基本不會餓死。他們非常厲害。看不得東西浪費。沒事就囤。

比如,蘿蔔絲曬乾,蘿蔔片曬乾,蘿蔔醃了。

地瓜絲,地瓜幹,地瓜粉。竹筍乾,醃竹筍,花菜乾,榨菜,梅菜。好多吧。我感覺他們不玩手機就玩這些東西然後存起來。

按我媽的說話,拿個泡沫箱她都可以種茄子。吃到吐,吃到看見茄子🍆都會怕。

不用交飯租,水電費都不貴。村封了,還有青菜買。也不貴。只要國家不亂,我覺得福建那塊農村的都能好好生活。

瞭解一下福建各種乾貨。

對了,我那片區我們村算是懶的。

婆家廣東的。哈哈我這次可糾結了。他們愛吃新鮮的,沒有啥乾貨,最多就是魚乾。

只是這塊地方,日照長,水果啥的長的好,產量多,人勤快,外面不管咋樣。前段時間種田的時間到了,就全部去種田了。還可以用機器。(福建水田,沒辦法用機器中田。)

靠海,出海打魚。

養殖魚蝦。

家家戶戶養5—10只雞。

北方種田估計更容易,地更多,所以個人感覺,只要國家不亂,農村都挺好的。


癸霖


最先熬不住的不是農民,我認為是農民工。

1、在冬天的時候,處於冬閒季節,日子在家裡還是可以的。我父母 便是農村人,有很大的平房,在家裡靠著自己種的大白菜和糧食,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因為在農閒季節是可以去打打零工的,在疫情期間不能打工了,少了一部分收入,但是也是可以生活的。

2、村子裡還是還沒解封,全家人在家裡宅著,老兩口等著村裡統一購買飯菜,疫情控制的還算是不錯,大家也安安分分在家裡等著。而且不用宅在家裡,在自家院子透透氣,生活反而更加的開闊。

3、農村地廣人稀,我們老家那邊年輕人幾乎是走光了,只剩下了年紀大的人,反而更加的能熬住,因為平時的日子也便是如此,疫情過了之後,到了春耕時期,再去種植點農作物,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影響。

受影響的是那些農民工,本來都是要進城打工的,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廠子都關門或者延遲復工了,這便影響了收入,如果想要找工作,得等著疫情結束之後,才能陸續復工。

我姐就受到了這次疫情的影響,原本是在縣城的紡織廠工作,但是趕上了疫情,都在家裡待著,不幹活就沒有收入,所以我姐一直比較著急,因為承擔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支出,所以每天在家待著就很難受,恨不得趕緊去工作。

我給她提了建議,這時候不妨在家多陪伴孩子,老人,因為平時在外打工幾乎一年見不了幾次,孩子也成了留守兒童,靠老人教育完全是不夠的,因此,趁這段時間好好陪陪他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綜上所述,面對疫情,大部分農村人還是能熬得住的,所以說我是與題主持反對意見的,依靠土地生活的農民,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靠打工生活的農民工,可就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希望疫情早日過去,一切都回到正軌,而我們自己也別掉以輕心,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HR雜談


錯了,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是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無家可歸的務工度日的蠻荒之人。你別以為他們不是合法的公民,他們身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證。他們只是出家門務工時間久遠,原住地政府很難獲得他們確切的信息。再者就是,不重視他們的存在。這群人是不會被暫住地接納為常住人口給於定居的!除非他們有點苦力錢搞個首付房做一輩子房奴,他們才會被當地政府接納為常住人口!所以,我說最先熬不住的才是這群人。至於農民,各種生活開支拮据肯定是有的。但,吃飯應該還沒問題。除非……除非把糧田改種經濟作物,或者給開發高樓大廈了。有糧田沒存糧就成了常態了!。









高楊釗銳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前幾天和北京一位朋友也在電話裡討論過這個問題,爭執了一番,還弄的很不愉快[大笑],正想特意為這個事情做個視頻呢。

先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吧。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回答。因為題目問的是“農民”,而不是“農村”。

傳統意義上,現在仍然在農村居住生活的“農民”朋友,其實不會最先熬不住,相反,是最能熬得住的,為什麼呢?

首先,雖然現在多數農村家裡一般莊稼種植都減少了許多,但是多少都會有存糧的,比如我們老家這邊廣泛種植的玉米,基本家家都有,最次的情況也會以它為口糧,何況還有其它糧食作物,比如大米、小米、土豆以及各種豆類、乾菜等等。

再者,農村的春種一般也不會耽誤,肥料、種子也不是問題,都可以買到,退一步,及時化肥買不到,農家肥也可,只是多少影響產量而已。菜品更不用擔心,農村院子種植蔬菜足夠一家人吃,而且會有自家養雞,雞蛋自然不愁,我家現在雞蛋都吃不了。

還有一點,就是農村空氣好,風景好,這一點倒是挺愜意。

所以,再不濟,自給自足還真不是事,當然,時間長了生活品質會有所下降,不過城市生活也一樣下降。話說回來,會多長時間呢?一年半載還是幾年?顯然不可能的。

既然說的是“農民”,那這個問題還有一個例外的情況:

就是以在外地務工為收入來源的打工者,是農村戶口,比如北漂之類的朋友,按照戶籍,確切說也是“農民”。

這部分朋友會很難受。為什麼呢?

因為好多在外上班或者打拼的這部分人,有一部分在打工地買了商品房,或者在老家城鎮買了商品房,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是銀行按揭,不能早日復工,收入就是問題,但是每月都有固定還款支出,時間長了,壓力山大;

再就是在外做生意的一部分“農民”,這種情況會影響生意和收入,固定的成本支出比如房屋、工人工資、保險等,即使有減免,但無法短時間復工的話,時間長了壓力也會很大。

綜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分了兩種情況。

隨後我計劃做一期這個問題的視頻,希望大家關注頭條號“田菜日記”,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