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學行書,練字時書寫速度要快還是慢?

致虛守靜5


在學習硬筆行書的初始階段,不論是臨摩,還是實踐的嘗試性練筆,重點是放在夯實點畫結構的準確表達。行書的點畫肯定與楷書有所不同,比如瞻顧上的連筆,不能簡單認為楷書寫快一點、隨意一些,就自然而然是行書了。行書的點畫,也同樣需要打磨和規範。結構之理與楷書略同,但更奔放區脫一些。

中階時,要重點著眼結字,關注的焦點從點畫轉為單字的結體,注意力不在一點一畫的得失權謀,而在於全字。同理,到高階時,心中無單字,重在行氣與章法,不再計較一字的得失,而是統照全局。

硬筆行書的書寫速度,也基本上隨著上述精進的過程而逐漸提速的。剛開始學,應該是慢點寫的,當然想快也未必能夠快起來,打基礎的階段,認真體悟筆法結體的技法技巧非常重要,以行楷為主。單字結體基本過關後,速度自然加快,逐漸由行楷而入行草,字也會越來越奔放。

至於行書的節奏,它很重要,但不屬於技能層面的內容,不須要刻意地去摩學,在筆法章法具備相當的熟練程度之後,書寫節奏也熟自然而然的出來了。


我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廟前街道


行書是一種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字體,既有楷書的高識別度,也有草書的流暢靈動。寫行書,並不是單純地把正書寫快,而是在正書的基礎上,把字體筆畫之間的筆意走向相連接,使字體既實用又不失行雲流水之美。



剛學行書,練字時行筆一定要慢,仔細琢磨筆畫之間的連接關係,一筆一畫交代清楚,避免含糊不清。行書以“清勁妍美、遒潤暢達”為佳,不可過於劍拔弩張,也不可過於媚俗軟弱,“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書寫速度的快慢,跟書寫工具性能和紙張特質也有密切關係。比如寫硬筆行書,所用鋼筆出水量多和出水量少,書寫速度的快慢要有所區別;如果紙張容易洇墨,寫行書的速度就不能慢。

所以,初學行書,最好選擇比較適中的筆和紙,以便自己把控書寫速度,儘快掌握行書的書寫竅門。


倚齋聽風雨


剛學行書,練字時書寫速度不宜快,重點先把形寫準,由看一筆寫一筆到看一字寫一字的練,由生至熟,由慢慚快。寫行書也講究筆筆到位,力送筆尖。

形臨準後,如果重點放在牽絲映帶、呼應承接方面,速度稍快一些。

如果重點放在抓大感覺方面,速度要快,用快速臨摹方法捕捉神采、靈感。注意和慢臨結合練。

同一行書體,同一內容,不同書家用自己風格書寫,書寫節奏快慢不一樣,在臨習過程中慢慢體會。

比如蘇東坡寫《爭座位帖》豪邁奔放,速度快。

顏真卿寫《爭座位帖》頓挫鬱屈,速度稍快。

啟功寫《爭座位帖》清雅剛勁,不激不厲。

何紹基寫《爭座位帖》生澀老辣,速度較慢。

書家的書寫節奏速度對書法風格來說有一定影響。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圖一,二為蘇東坡書《爭座位帖》局部。圖三.四為顏真卿書《爭座位帖》局部。圖五、六為啟功書《爭座位帖》局部,圖七、八為何紹基書《爭座位帖》局部。按書寫速度快慢排的圖片順序。)











神韻軒書法


慢寫行書快寫楷。

行書其實比楷書難練,楷書都有一個固定的框架讓你去練習,行書卻是大不同,運筆使轉之間有大轉折,相同的字都有許多種寫法,而且還需要上下承接,左右相輔,相對於楷書來了,難度大上了許多倍

不止是初學者,應當要慢寫,許多人練了一輩子的字,到了臨帖的時候也會刻意放慢速度,臨帖還要儘量做到形像,因為行書的每一個字在書法作品中的每一個位置表達的意境不同,寫法也不一樣,需要你仔細的揣摩觀察,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寫得太快。除非你已經出帖了,已經有了自己的字體,不需要練習別人的字才能加快速度。

不過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不用臨帖了,即使再高明的書法家,到老也都在臨帖。不論你練習多久的行書,練習的時候都不要太快,慢慢寫,慢慢揣摩,才能抓住每一個字的神韻特點。


緣來斌哥


在具備了一定的楷書基礎後,可以開始進行行書練習。剛接觸行書,不少初學者會認為行書的行筆速度肯定比楷書快,於是在對行書用筆技巧還不太熟悉的時候就提高行筆速度,最後發現在線條質感上反而不如練習楷書的時候。其實,作為一種剛接觸的書體,建議先放緩行筆速度,瞭解和感受行書的結字、節奏,行筆速度在穩中提高。而且,行書的快,我個人的理解是書寫節奏的快,而不單純是用筆速度。


西廨七叔


慢,力求吃透筆法,俟其熟練,可適當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