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汉末时节,曹操就要东征刘备的时候,人们议论纷纷,担心一旦大军出发后,袁绍会乘机抄他的后路,若真的如此,曹操的军队向前不能进攻,后退也就失去了根据地,将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不然。曹操胸有成竹地分析形势说,“袁绍这个人性情迟缓而且多疑,他即便前来袭击我们的后方,也肯定不会太快的;刘备的势力则是刚刚兴起,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顺他,抓住有利战机进攻刘备,一定会马到成功的。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良机啊!”

《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于是,在曹操的指挥下,大军东向,攻打刘备去了。袁绍得知这一情报后,军中上下群情振奋,认为这是乘虚发动进攻,斩断曹操后路,使他首尾不能相顾的天易良机。

衰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兴冲冲地向袁绍献策说:“目前的局势、好似老虎正去捕鹿,熊乘虚占据它的巢穴,吃掉它的虎子一样,这样,使老虎前进得不到鹿,后退也已失掉了虎子。如今,曹操亲自带领大军东征讨伐刘备去了,把都城空了出来。将军正好直指曹操的许都,搞毁他的巢穴,军机的应变,常在顷刻之间,军情的变化,往往比击鼓还要快!曹操听到许都被袭击,一定会弃刘备,回许昌。那时,我们已经占领了他的巢穴。刘备再从后面追击,曹操的人头就会悬在您的帅旗之下了!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曹操征服了刘备,回到许昌,停止征战,使百姓休养生息,储备粮草,培训文武,他的势力会一天比一天壮大。到了那时,纵然是采取再多的战略决策攻伐他,也都无能为力了!

《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尽管田丰掰开揉碎地剖析形势,苦口婆心地劝告,衰绍就是不肯采纳田丰的意见,田丰的话锋逼得袁绍无言可对的时候,这个袁绍竟以儿子有病为借口,还是拒绝了田丰的的策略。田丰举起拐仗着地,激愤地说:“现在,碰上这样千载难缝的好机会,然而,只是为了孩子的缘故,就轻易地放弃了,实在可惜啊,可惜!

《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果不其然,汉末建安五年,袁绍要率领10万大军攻打曹操,田丰再三劝阻,被袁绍下狱。结果再官渡之战被曹操打得大败。袁绍的儿子袁尚,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和做幽州刺史的袁熙,兄弟俩一起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

《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公孙康依仗着辽东地处边远,认为曹操鞭长莫及,一直不服曹操。所以等到曹操攻破乌丸,就有人劝说曹操趁势征伐公孙康,一举两得,还可把袁尚、袁熙兄弟俩擒获。

谁知,曹操却命令战场上节节胜利,势如破竹的将士们停止前进,并十分有把握地说:“过不了几天,公孙康就会杀了袁尚袁熙,把他们的人头送来,不必烦劳我的将士们吃征战之苦了。

《历史杂谈》05,三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人到底去了哪?

没过多久,公孙康果然杀了袁尚、袁熙兄弟,把他们的人头送了过来。众将领见了,甚是吃惊,慌忙请问曹操这是什么原因,怎么事先就知道公孙康会杀袁氏兄弟?

曹操说:“公孙康平时就害怕袁氏兄弟,如今他们虽然兵败来投,但公孙康戒心不减。当时,我若紧闭,兵临城下,他们双方就会合力抵抗,倒会促成他们的联合;我大军一撤,解除了对公孙康的威胁,这样一放松,他们自然会彼此图谋,公孙康靠了天时地利,杀袁氏兄弟,还是必然的事情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