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近日,一則“學生穿校服、老師著正裝上網課”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河北石家莊一中要求學生在家上網課的作息時間和在校時相同,並要求學生穿校服上課,老師著正裝教學。

上網課,在家作息時間和學校相同,這無可厚非,但要求學生穿校服上課,老師著正裝教學,卻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是表示支持的,該校高三年級主任也稱,讓學生穿校服上課,能讓學生提高專注度,同時增強榮譽感。

也有網友表示,強制要求穿校服和正裝有些“形式主義”,認不認真學習,全靠個人自覺,關校服什麼事?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穿校服上課,看似小事,實則不然。

在家上網課,生活場景和學習場景很難分開,對於一些不夠自律的孩子來說,學習效率是比較低的。


學校跟家裡的學習氛圍不同,孩子也容易出現鬆散怠慢的心理。

穿校服上課,一方面是在孩子心裡會起到暗示的作用,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學生,正在學習,要提高專注力。

另一方面就是,上課也需要儀式感,讓孩子可以重視學習,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就如軍人要穿軍裝,醫生要穿白大褂一樣,穿著校服上課,是一種學習的儀式感。

這看似是形式,實際是紀律。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儀式感,讓孩子目標更清晰

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我認為,學習更需要儀式感。

在英國,小學入學第一天是特別重要的日子。


這一天,學校會要求孩子整齊地穿上校服,鄭重地拿起書包,認認真真地在家門口拍張照片記錄。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這個簡單的小儀式,是為了告訴孩子,從這一刻開始,你就是小學生了,要開始人生新的階段。

在未來的求學路上,孩子在想到入學前充滿儀式感的那一聲“咔嚓”,定會充滿勇氣和力量,更加堅定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小時候,每次開學發下來的新課本,我都會第一時間用舊報紙或舊掛曆做成書皮,輕輕地給新書本包上,整整齊齊的。

包書皮不僅能保護書本減少磨損,更重要的是我新學期開學的一個小小儀式,它會讓我意識到,新的學期開始了,一定要好好學習。

之後,每次看到書皮,都會讓我想到自己開學前暗暗下的決心。

現在,孩子開學發下來的新書,我都會和孩子一起設計書皮,也讓孩子感受到,這個看似平凡的小事,在這一刻,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聞著新書散發出來的淡淡墨香,無論上學期考得怎樣,此刻,孩子都會信心滿滿,迎接新的學期。

任何學習在行動開始之前,都需要建立儀式感。

少先隊要舉行入隊儀式,都會先高唱少先隊隊歌,佩戴紅領巾,那種莊嚴的感覺立馬就出來了。

高三學子集體舉行18歲成人紀念禮,在高舉右手,喊出誓言的那一刻,成人的“責任”二字就刻進了他們的人生字典裡。

心理學研究表明:


正常的身心成長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

儀式感時刻存在於我們成長的歲月中,我們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去味嘗生活中的經歷和愛。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有儀式感的家庭,養育溫暖有愛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演員孫儷和鄧超的生活充滿儀式感,他們會用心記錄著孩子成長的點滴瞬間,經常大方自然地表達著對孩子們的愛。

2019年的最後一天,孫儷在微博上回顧了一家人一年的經歷。

孫儷在總結裡提到19年家庭發生的和值得記錄的事情,從愛狗葉子去逝,到自己工作,再到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的成長經歷,並且還特意製作了一本他們的家庭照片書。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用照片書記錄下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趣事,非常有意義。

儀式感,就是在成長中,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會有閃閃發光的東西。

這是愛的儀式感,也是一切的原動力。

在兒子等等八歲生日時,他們沒有給兒子買貴重的禮物,而是選擇親手給孩子做一份禮物:爸爸做了一個蛋糕,媽媽織了條圍巾。

收到父母心意的兒子一直說非常喜歡媽媽織的圍巾,會天天帶在身上,想媽媽了,就拿出來聞一聞。也不停地讚美爸爸,說這是他吃過最好吃的蛋糕。

對於孩子來說,每個儀式感的背後,都藏著父母深深的愛。

女兒的同學,從5歲起,每年的生日,做教師的爸爸媽媽都會帶著她去做公益活動。

他們一起去過敬老院慰問老人,和社區人員一起清掃街道,為貧困鄉村孩子捐衣物和圖書,用自己的壓歲錢給患病的小朋友捐款。

生日,沒有蛋糕,沒有大餐,也沒有禮物,但每次她都非常期待既是生日也是他們家庭公益活動日的這天。

父母選擇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帶她去做公益,這是一份成長的儀式感。

讓孩子在公益活動中學會關愛他人,關心社會,讓孩子學會了責任和擔當,也讓孩子的世界變得更加寬廣。

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父母表達對孩子愛的方式。

父母用心給孩子準備的每個時刻,都會成為孩子幸福成長的印記。

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有一顆傳遞愛的心,終會長成溫暖有愛的人。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帶著儀式感長大的孩子,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很多父母會認為,給孩子買禮物,過一些節日純屬浪費錢,卻忽略了節日和禮物給孩子帶來的意義和快樂。

每年聖誕節,我都會充當一回聖誕老人,偷偷地給兩個女兒準備禮物。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引熱議:學習有儀式感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

在聖誕節前一段時間,她們就開始興奮,開始期盼,把願望清單寫在給聖誕老人的信上,像寶貝一樣珍藏在床頭的聖誕襪子裡。

記得小女兒在她五歲時曾對我這樣說:“聖誕節前那幾天,是我一年來最期待、最快樂的時光。我要乖乖的,平安夜聖誕老人才會悄悄把禮物放在我的床頭。”

如《小王子》一書裡那隻小狐狸對小王子說的一樣:


如果你說你在下午四點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孩子慢慢長大,知道了送禮物的並不是聖誕老人,而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我們保留著這個儀式,每年都會給孩子偷偷準備禮物,孩子仍然對這一天充滿期待。

我們給孩子一份儀式,一個期待,再給孩子一個期待後的滿足,一份美好,孩子會感到非常幸福快樂。

儀式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它讓我們生命中很多特別的瞬間被看見、被重視、被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