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恥者,無所不為

新刊推薦 | 不知恥者,無所不為

新 刊 推 薦

新刊推荐 |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恥感,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浸潤人心,昇華為做人為官、治國理政的理論與實踐。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勾踐臥薪嚐膽,楊震卻金,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恥感是節氣與大義,也是“知恥而近乎勇”的進取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為官避事平生恥”,“不知恥者,無所不為”,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同時,還要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要是大家都不知羞恥,就會為所欲為,誤入歧途。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須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恥感文化支撐下的社會公德和普遍行為,對古代官宦世家產生了一定的道德約束。他們大都害怕於史書留恥,而控制自身行為,扼守為官的底線。

儒學外傳,東亞各國文化對恥感意識給出不同的釋義,交出了迥異的歷史答卷。回首歷史,我們在《滿江紅》 中,《正氣歌》裡,似刀劍的文章中,目睹了恥感鈍化、消失的民族悲劇。有人說,一個純粹的中國人的生命底色,應心中知恥、崇尚操守、不媚時俗。時過境遷,在中國的復興之路上,重塑“恥感文化”已然成為關乎個人與家國、人心與世道的迫切命題。

新刊推荐 |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01 “恥”字春秋,淘出國之小節與大義

02 穿越千年的官場恥感

03 那些催人奮進的“恥”味良藥

04 東亞文化圈中的“恥感意識”:國家之維與鄰邦之殤

05 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最快需要幾年

新刊推荐 |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視覺 / 了了

審核 / 李天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