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問題,北宋到底算不算大一統的王朝?為何?

弓長禺頁010


這裡涉及“大一統”這一概念。春秋大一統,恐怕這種思想還影響中國吧。按照《春秋》“春王正月”的引申,要是大一統,得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中國一統,只有一君,沒有獨立政權,完全聽從中央號令。

2,四夷要向中國朝貢,稱藩,名義上的天下一統。

3,文化,制度有一定的建制,以此會同萬民,移風易俗。

第二個有點牽強,名義上的,姑不論。第三個,宋朝肯定符合的。關鍵是第一個,宋朝是否算統一了全國,遼,西夏是不是中國的獨立政權。此外又涉及到第二個名義上的,西夏是稱藩與宋的,但遼和宋朝是兄弟之國,關係平等,不像歷朝大一統王朝中國為華夏,其餘皆蠻夷藩屬。

北宋可以算是一個朝代,但是不是大一統國家。它只是佔中國土地的一部分



樂幽心屢止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應用大一統的現代的概念和古代的概念兩個概念來確定北宋是不是大一統國家。

現代人所認為的大一統是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高度集中、整齊劃一的龐大帝國。

古代人認為的大一統王朝是“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中國的版圖雛形是在秦兼併六國後形成的,漢唐時期擴張版圖,並且可以號令全部區域裡的全部民眾,政權高度集中。

這麼一來,北宋是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就容易判定了。與北宋並立的政權還有遼,西夏,吐蕃等國,華夏九州分別由以上各國統治,互不統屬,國情性質各不相同。北宋的領土面積比不了秦漢唐,雖定都中原,但遼朝當時佔據了本屬於中原的燕雲十六州地區。其後出現的西夏政權亦部分佔領了從前屬於中原王朝的西北地區,因而北宋並沒有統治傳統中原地區的所有土地,並且並非所有漢人都在北宋的統治之下,不足以號令全華夏九州地區,統治區內民族單一,因此不合乎古代人和現代人對大一統的定義。只能說北宋是一個半大一統國家。



軍政淺談


不能算。“大一統”的標準有三個,即擴張領土,實現政令統一、思想統一。

如果用一句話來表述的話,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擴張領土的進取心。

秦王朝為什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因為秦國上下有著其他諸侯國所不具備的進取心,他們西滅犬戎、南取巴蜀、東向掃平六國,僅僅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把秦國從一個西陲小國變成了大帝國。

即便是掃平六國後,秦國依舊孜孜不倦的向南方百越地區開邊拓土。(秦滅亡時,還有五十萬大軍在南方)而且如果假以時日的話,秦國也必定對匈奴用兵,把統治區域向北擴張。

西漢政權同樣如此,漢武帝平定衛氏朝鮮並設郡縣統治,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唐太宗李世民被西域諸多民族尊稱為天可汗。

舉了這些例子,無非說明這些公認的大一統王朝對向外擴張有著強烈的喜好。

然而,宋朝呢?

宋太祖趙匡胤在平滅蜀國後,有大臣建議他繼續向西拓邊。結果,他指著地圖上的大渡河說,‘此外非吾所有也’,意思就是大渡河作為國界就可以了。

所以,整個宋朝的心態都是非常保守,北宋與契丹相安無事上百年,固然有打不過的因素,但統治階層的心態也很重要。

到了南宋,偏安的心態更是濃厚到了極點。南宋初年,趙構謀害岳飛,南宋中期,一心與金國媾和。

南宋末期的時候,當蒙古軍隊進入山東、陝西,導致原來金國政權崩潰的時候,統治者根本沒有雄心去招納起兵的漢族,反而處處設防,自我約束。

最後坐視蒙古全盤接管金國疆域。

舉一個例子,南宋名將孟珙為什麼會病逝?

1246年,原南宋將領,當時擔任蒙古河南行省的範用吉,打算投降南宋背叛蒙古人。當時,範用吉身為蒙古河南行省的軍政長官,一旦成功,宋朝將成功控制地理位置重要的河南。

可以想象,孟珙得知消息後,又驚又喜,趕緊請求朝廷予以批准。

但南宋朝廷的反應呢?

史書記載是“珙白於朝,不從”。意思就是宋廷擔心惹是生非,所以不願意招降納叛。

孟珙被拒絕後,傷心地感嘆道:“三十年收拾中原的人,現在志向卻不能夠再伸展了。”隨後,主動上表請求退休,宋理宗馬上給予批准。

孟珙本就身體不好,再加上心情鬱悶,很快就一病不起。

所以,論進取心而言,宋朝無論如何不能算大一統王朝。

謝謝閱讀,歡迎文末點贊並分享您的觀點。


小奔說史


大一統和統一是不一樣的!

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時期,統一是說疆域上或政治上達到了中央集權下的一統。

而大一統,是指在統一天下的某一王朝在某一君主的勵精圖治下,使這個王朝將士萬眾歸心,百姓安居樂業,除了疆域的統一以外還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達到了空前的全盛狀態的時期。

王朝是否大一統的界定,一方面包涵疆域、人口、活動地帶這種橫向的概念,另一方面還有在前者基礎上所建立的縱向制度、產生的各種交流流動等等。

目前比較主流且符合這些條件的說法是,秦漢隋唐明清。大一統本身是個有確定含義且無爭議的詞,但是具備了這個條件的時期中,隋比較有爭議。

論點是晉隋同樣統一的短命王朝,為什麼有隋朝而沒有晉朝。主要還是因為隋朝結束紛爭前南北四方混戰格局的時間更長;隋朝建立後統治者相對晉朝來說好的很多;隋朝統一後對外武力上更加彪悍兇勇;隋朝開鑿大運河、開科舉在經濟上在政治上、文化上無論對當時還是後世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龍城烹師傅


你好,我是“愛歷社”,很高興回答你問題。我個人認為宋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宋朝應該是一個“統一中原漢民族的朝代”,畢竟“燕雲十六州”一直在當時的異族人手中,“燕雲十六州”的漢族人起初是非常的期盼,宋朝能夠打到燕雲十六州,特別有那種迴歸祖國懷抱的情懷在,可惜一直沒能打下來。

宋朝之所以能被稱為“大一統朝代”,是因為唐朝滅亡之後,漢民族被分裂為多個割據政權,宋朝統一了中原漢民族,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各自為王的局面,讓漢民族重新歸於一統。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從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後,這個時期內,中原地區出現的五個朝代和十個割據政權,後世的史學家們把這個時期統稱為“五代十國”。

五代是唐朝滅亡後依次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唐朝末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殺死唐昭宗,然後立唐昭宗的兒子李祝當皇帝,又逼迫李祝禪讓皇位,禪讓後不久李祝就被迫害,唐朝亡,開始了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在汴州(今河南開封)定都,國號“梁”,史稱“後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城)稱帝,,以國號“唐”,史稱“後唐”,一舉滅掉了“後梁”,李存勖滅“後梁”後,在“洛陽”定都。石敬瑭在太原建國“後晉”,以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與契丹軍共同出兵南下,攻入洛陽,後唐滅亡,石敬瑭定都“汴州(今河南開封)”,隨著後晉與契丹關係的破裂,契丹進攻“汴州(今河南開封)”,後晉亡,契丹改國號“大遼”,劉知遠見後晉亡國,以中原無主為由,在太原稱帝,建國“後漢”。遼國軍隊北返後,劉知遠開始收復中原,最後定都“汴州(今河南開封)”,郭威在軍士將領的擁護下,郭威篡奪了帝位,取而代之,後漢亡,郭威建國“後周”,定都“汴州(今河南封)”,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奪後周江山,建立宋朝,結束“五代十國”。

十國分別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荊南、南楚、南唐、北漢,是脫離當時中央政權的割據政權,江南地區分別被南吳、閩、南唐、吳越四個割據政權佔據。湖廣地區分別被荊南、南楚、南漢三個割據政權佔據,兩川地區分別被前蜀、後蜀兩個割據政權佔據,北漢是唯一一個在北方的割據政權,也是最後一個被滅亡的割據政權。前蜀是被“後唐”李存勖攻滅,南吳國主楊溥,禪位於李昪(徐知誥),李昪(徐知誥)建立“南唐”,閩、南楚是被十國中實力較強的南唐攻滅,後蜀、南漢、荊南、南唐,等地均被建立宋朝的趙匡胤攻滅,吳越,早在趙匡胤攻打南唐時表示臣服,在趙光義執政時,吳越上表獻地,交出政權,北漢,趙光義繼位後攻滅。

宋朝統一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篡奪了“後周”的江山,建立“宋朝”,定都“汴州(今河南封)”,趙匡胤聽從了趙普的意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一路南下攻滅了後蜀、南漢、荊南、南唐等割據政權,吳越在趙匡胤攻打南唐時就表示臣服於宋朝,吳越在宋朝攻打南唐時,也曾出兵相助。

趙匡胤平定南方後,舉兵北上攻打北漢,北漢向遼國俯首稱臣,引遼兵增援北漢都城太原,趙匡胤未能拿下北漢,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殺兄繼位,引吳越國主進京納貢,迫使吳越國主上表獻地,交出政權,吳越國主被迫交出政權,趙光義繼續北上攻打北漢,北漢因國力不支,兵敗投降,趙光義二次北上想奪回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均以失敗告終。自此宋朝統一了中原的漢民族政權,但是一直未能奪回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

我認為“大一統王朝”應該是在文字、經濟、信仰、文化、服裝、生活習慣各個方面的統一,宋朝雖然算不上是大一統的朝代,但是自有宋以來,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生靈塗炭的日子,使中原漢民族政權統一。

如果你也喜歡宋史,請點贊、評論、關注,帶你一起走進宋朝.


愛歷社


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而是中國又一個南北朝時代。

在北宋時期宋朝經過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努力統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區,可是中國疆域除了中原還有許多邊疆區域,更何況當時的北宋連屬於中原的幽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

而於此同時我們歷史上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卻統治了我們東北和蒙古高原等地區,更是佔據了屬於中原地區的幽雲十六州,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中國政權。


而且遼國自己也認為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把自己當作是北朝把北宋當作是南朝,這一認識在澶淵之盟後以條約的形式得了確認,彼此承認對方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並約定北宋為兄遼國為弟結成兄弟之邦。

後來的金國取代遼國和南宋又是南北對峙延續了南北朝的形態,因此整個宋朝並沒有統一中國二是處於南北朝時代。

而除了北宋和遼以及南宋和金的南北對峙外當時的中國還存在許多地方政權,比如長期依附於遼宋金國之間的西夏,以及接受宋朝冊封的大理也都屬於中國。

另外盤踞在西域和中亞地區的喀喇汗國也屬於中國政權,其統治者常常自稱自己是桃花石漢也就是中國的汗,認為當時的中國由上秦、中秦和下秦三部分組成,其中宋朝是上秦遼國是中秦和自己則是下秦,後來的西遼政權就更加毫無爭議的屬於中國政權了。

所以宋朝時的中國並沒有統一而是經歷300多年的大分裂時期,直到成吉思汗興起忽必烈建立元朝後中國才再度實現了統一,而且還把藏族同胞納入了祖國的大家庭。


執斧談史說事


宋朝人稱金毆缺,勉強算個大一統的王朝。宋朝自太祖建國,契丹人已然建國,並佔據了具有重要戰略要地的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做為中原王朝的戰略屏障,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若失去燕雲十六州,中原王朝門戶大開,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無險可守。自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後,宋太宗親自征戰,真宗御駕親征,都未能收復廣大漢人居住的燕雲十六州。宋攻伐遼的失敗和雙方的拉鋸戰,到“澶淵之盟”宋朝向遼交納歲幣,花錢買太平。以及宋朝西北的西夏王朝,以前臣服於宋,後宋丶西夏戰爭不斷,宋並未佔據優勢,西夏在宋丶夏戰役丶遼夏戰役中獲利,直至熙河開邊,到宋朝收復河湟之地,遼、西夏都和北宋並存。直到西夏臣服於金,最後於1227年亡於蒙古時。歷史的車輪已是南宋理宗寶慶三年。而位於西南的大理國,自建國初就向宋稱臣並與宋關係交好,長期與宋並存,直至南宋末年,金國滅亡後,大理國才被蒙古所滅。強大的遼國被後崛起的金國聯合北宋所滅,金滅遼之後,又滅亡了北宋。金朝滅亡北宋之後,大舉進攻剛剛建立的南宋,南宋同金不斷征戰,由於南宋的懦弱,宋稱臣於金並割地求和。兩國以淮河丶大散關並割讓唐州丶秦州丶商州丶鄧州的大半為界。至此南宋領土愈發縮小。宋與蒙古合盟滅金,蒙古又成為宋朝新的威脅,並大舉進攻南宋,在經過四十多年的戰爭中,最後於崖山海戰後滅掉南宋。

宋朝一朝最鼎盛時面積僅283萬平方公里,南宋吋面積更小。但宋朝的建立,消除了自唐朝中後期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消滅了自五代十國以來的各個割據政權,實現了中原地區的基本統一,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統一王朝,使皇權高度集中,政治、經濟丶文化高度繁榮,人口眾多,科學技術丶文化丶經濟都位於世界前列,可以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








趙永志67



北宋王朝並非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

雖然因為流傳很廣的朝代順口溜“唐宋元明清”這句話,很多人認為宋朝也是大一統王朝之一,其實並非如此。

宋朝其實處於宋遼金夏大三國時代,只能說是當時大分裂時代的正統王朝,不能說是大一統王朝。所以朝代順口溜時將這個正統王朝加入進去,頗有一些矮子裡挑高個的意思。

首先來說說宋朝為何不能稱之為大一統王朝

於文化上來說,宋朝的文化造詣在歷朝歷代是數一數二的。(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尤其是在那個大分裂時代更是力壓群雄。

用大師陳寅恪的話評價就是:“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以軟實力的文化來說宋朝符合大一統王朝的標準的。

但宋朝的疆域的確太小了,北方遼國佔據燕雲十六州,建國後不久西北李氏叛亂,最後西夏建立,阻斷了河西走廊,別說恢復西域疆土,就是西北之地都不在宋朝之手,西南大理更是一直揮之不去。

秦朝身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可以說是大一統王朝中疆域最小的朝代,但歷經西漢武帝大規模開疆拓土的一千多年後,宋朝的疆域竟然還不如秦朝大,差的太遠太遠了。

就硬性標準疆域來說宋朝是不符合大一統王朝標準的。


再說說大一統王朝的具體標準

軟性標準文化和經濟等方面

用今天來說就是文化輸出怎麼樣,造詣如何。一般來說只要穩定存在時間久的王朝是沒什麼問題的, 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書同文就統一了文字,使中國的文化當時就開始立於不敗之地。

經濟方面也是如此,存在時間久的穩定王朝一般經濟肯定不錯,不然經濟崩潰民不聊生,這個王朝也是存在不了多久的。

硬性標準疆域方面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它定下了很多格調,但因為是二世而亡同時只存在了十幾年。(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同時因為西漢武帝時期的大規模開疆拓土,將中央朝廷的統治範圍在東南西北都比之秦朝擴大了近乎兩倍。

所以大一統王朝的硬性標準就是最起碼恢復舊漢故地,也就是說恢復西漢巔峰時期的疆域。比如說北宋沒有恢復漢地燕雲十六州,光是這個就是致命的,不能稱之為大一統王朝的。


宋安之


從領土和政治環境來看,大一統王朝,宋朝確實談不上!

誠然,與之前的朝代相比,宋朝統治權確實較為完整,五代十國得大分裂狀況被結束,但他還不算大一統王朝!

因為在宋朝執掌政權之中,周遭還有其他的政權實體,比如遼國,金國,還有西夏政權,宋朝跟他們之間的關係,那是平等的“兄弟”關係。甚至於在南宋面對金朝,那還得稱臣。如果是不同文化認同下的共存體也就算了,比如唐朝和突厥這種。



但遼、金這些政權有著一定的漢化,其治下也有著大量的漢人,被認為是華夏曆史的一部分。所以在沒有收服這些共存的政權之前,宋朝算不上大一統的王朝。

這是主要的原因!

當然,領土太小也是根源之一。

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就是因為宋朝領土小嘛!

要是當初北宋能恢復昔日的唐朝版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這樣子的漢族故地,那麼,宋朝就是名副其實的漢族大一統王朝了。

如果大家降低一下標準,將宋朝跟南北朝相比,還有就是跟五代十國相比,那麼,當時的宋朝,它的統管範圍是較為完整的,也就是說,從字眼上來描述的話,宋朝算是相對而言較為完整的漢族大一統王朝。

但是沒有人願意降低標準啊,而宋朝當時又沒有那樣子的能力條件去收服那些前面所說到的遼國、西夏等政權。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宋朝有自己的皇帝,遼國也有自己的皇帝,在這樣子的現實狀態之下,自然不能說是大一統了。

其實,大家通常所認為的“領土”太小這種說法,我是不太認同的。華夏領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變換的過程,不能說某個朝代領土小點就不是統一的了,以版圖大小來衡量政權合法性,不太客觀。

說句不好聽的,有點民族自卑的表現!

宋朝即使其領土再小,其政權的合法性也是值得肯定的!其乃是繼承於後周,雖然有點不光彩,但從法理上來講,他是合法的中原王朝政權。是隋唐五代一脈相承的朝代。

而且北宋建立後,經過趙匡胤兄弟的南征北戰,也結束了華夏大地長期的分裂時代,成為了當時唯一被認可的漢人統治政權。


白話歷史君


不嚴格來說都不算,先說北宋,趙匡胤篡權,他篡的是人家老柴家的天下,即後周,本來後周就是一個五代裡很小的朝代,篡位後黃袍加身於960年成立北宋,一開始還可以,他死之後,一個比一個昏庸無道,且版圖非常弱小,而大遼朝成立於907年,他們屬於兄弟朝代,北宋一直是大遼朝的傀儡,年年向大遼進貢,歲歲來朝,版圖也非常幅員遼闊,那時候大遼的首都就是現在的北京,而北宋也就是河南往南那一片,到了南宋就更小了,大金統一天下之後成立於1115年,南宋成立於1127年,版圖面積也就是浙江往南那一片,而大金版圖更大了,首都也是北京,總之,宋朝算不上一個正式國家,不光版圖面積小,且政府黑暗,朝廷腐敗頭頂,人民老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最後被老百姓推翻,大元朝取而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