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30天,一家三口变成了“陌生人”

一个城市里的一家人,本该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然而我们一家人,却变成了连话都没法多说的“陌生人”。 我在吉林市,中国东北的一个地级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我的家庭和全中国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父亲、母亲外加一个在他们眼里不管多大都始终是个小孩子的我。大概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一家三口都在政府机关工作,还都是党员,父亲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家也算是一个微型党组织了。

对我们这样一个平凡之家来说,每一年的新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利用七天春节假期走亲访友和家人们相聚。然而2020年的春节从除夕开始就变得不同,在餐桌上大家讨论的话题都和千里之遥的湖北疫情有关。除夕夜的饭后,父亲坐在电视前,眼睛却一直没离开手机。突然抬起头说,我把票退了。我楞了一下,这次新年旅行全家已经计划了很多年,终于这次可以成行,提前半年就买好了去往宁夏的往返机票,期待了半年又突然取消,我心里满满的失落感。父亲从我脸上的神情似乎猜到了我的想法,带着歉意解释道,今年情况比较特殊,疫情严重,我们一家人都是国家公务人员,虽然工作岗位平凡,但是我们也要做好随时上岗的准备了。看着妈妈一脸淡然带着微笑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他们身上除了父亲母亲的责任外,更有着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责任感。

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母亲瞬间抓起电话,对话简短又急促,放下电话母亲摸摸我的头说,你现在啊也是个大人了,妈妈就不在你身上多操心了,你和爸爸照顾好自己啊,我明天就要回去工作了。还没等我回应,另一个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对话同样的简短又急促。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父亲和母亲接到电话一丝犹豫都没有,放下电话抓起衣服急匆匆地就出发了,剩我一人,家里空落落的,内心也空落落的。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我也整装出发,奔向自己的岗位。


宣传战线上的“急先锋

在吉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后,父亲作为宣传部负责宣教工作的同志,同样也是要负责全市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虽然不是医务工作者,却同样在疫情防控前沿奋战。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工作大部分需要负责户外宣传,性子本身就急的父亲,从上班开始就顶风冒雪深入防控一线,深入我市主要街路、街道、社区、学校、村屯、公园广场、车站、高速口等疫情防控前沿和重点部位,带人对全市各城区、以及各部门各单位户外宣传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查看疫情防控社会宣传情况,并帮助社区安装标语。仅存的可以坐在办公室的时间,要研究制定宣传方案,下发各类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通知;拟定宣传标语口号,认真研究确定标语口号参考内容。

在开展疫情防控典型宣传发布工作的时候,由于疫情形势,不能像以往做典型的人员密集性集中发布活动。但是宣传典型对当前凝聚人心,弘扬社会正能量又影响很大。父亲绞尽脑汁创新思路,根据领导提议,利用信息云技术发布形式,举办致敬“江城好人 最美医务工作者”云发布活动。为了做好发布工作,他牵头策划制作、统筹协调、后期监制、社会宣传等工作,连续两周加班加点,最后几天都工作到深夜,战胜了时间紧人员少技术设备落后等客观困难。经过努力,父亲顺利完成云发布和先进典型社会宣传任务。辛苦而又不求回报,父亲作为宣传战线上的“急先锋”,在荣誉面前却成为了“慢羊羊”,他拒绝了同事把他作为先进典型的推荐,他拒绝的理由是自己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树立先进典型是自己的工作,自己不能因此近水楼台就得月。父亲为我言传身教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防控疫情的“总调度”

在疫情工作中,除了战斗在湖北一线的医生和护士们,还有另外一群工作者始终未曾离开过火线,那就是卫生系统的医务工作者们,母亲就是其中的一员。母亲是区卫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者。也许对于全国来说,一个城区如米粒般大小,一个城区的防疫工作的成效就如同米粒之光,可正是每个米粒之光交相辉映,照亮了全国抗“疫”的光明大道。

母亲在卫生局党办工作已有18年了,作为局内的老同志又是业务骨干,作为疫情防控小组办公室统筹调度的重要组成人员,她主动站出来要求带领一个小组开展工作。在过去的两年里,母亲因身体原因已住院多次,医生不断叮嘱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过度,尽量不要有情绪上的波动。可她一到工作的时候,就把医嘱全都抛在脑后。母亲参与了各个文件起草、各行业通告发布、各类信息报送,更要带着她的小组搜集整理全区联防联控工作信息图片,调度各防控工作组的工作情况。短短几天,电脑里磁盘内存红色的警告展现了她工作强度之大,更提醒着她那早已亮起红灯的身体注意休息。

从我记事以来,母亲是个穿衣打扮都精心的人,平时又特别爱干净,哪怕饭后在小区里散步,也会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这些日子以来,既要负责全区疫情的实时跟进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又要负责多方协调和信息梳理。平时医生严禁重度糖尿病患者吃的方便面和咖啡却成了她的工作餐标配,渴了饿了就来两口,困了就靠在椅背上眯一眯,连换洗冲凉的时间都成了奢侈。


战“疫”一线冲向前

疫情暴发以来,我作为青年干部被政府办公室紧急抽调,做着最基础的统计排查和物资保障工作。前期统计表格众多,且样式不固定,统计起来十分困难,会出现同一类内容却要填写数张表格。虽然看起来好像只是填表那么简单,可是这又不仅仅是张表格。只有排查核查到位,才能有效减缓让病毒扩散,更能帮助一线的工作者们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上班后的第二天,按照上级下发的制式表格,我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作了包括机关单位、行业企业、乡镇街道的全面排查表格。面对数据核查中时间紧,任务重,我选择坚持标准,毫不退缩,对接收到的表格仔细研究,对下发的表格认真讲解,对上报不及时的部门耐心催促,对不理解的群众耐心解释。有时因为少数基层单位、企业报送“晚点”,为了保证数据信息报送及时,在单位睡觉已成了常事。

除了坐在办公室每天和枯燥的文字表格打交道,协调物资成为了我为数不多可以光明正大外出的机会。在赴域内生产各类应急物资的工厂里,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偌大的工厂里只有机器嗡嗡的响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众多戴着口罩的工作者中找到企业的负责人,询问是否有什么困难,负责人用手抹了把汗,充满希冀地望着我们,“能不能帮我们尽快再来一条生产线,我们还能再加班加点的!”。我们对工厂进行了例行的防控消毒检查工作后,默默地走出工厂,脚步很轻很轻,怕打扰到这些无名英雄在自己战场上的战斗。

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三十多天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像是在记述着流水账,可能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吧。由于我们三人各自工作性质的不同,每天晚上很难碰到一面,每天早上出发得最早的人会撕下一张便利贴,写上要对另外两个人说的话,依次到最后一个人,每天的话不尽相同,相同的最后的结尾一直是四个字,注意防护。(杨凯博)

作者单位:吉林市龙潭区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